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docx
《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篇一: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 南少林寺福建省莆田荔城区。据说,唐初李世民即位后,反叛路得才等聚众沿海、夜集明散、沦为海盗,闹得沿海一带民不聊生。太宗皇帝命已敕封为大将军的北少林寺昙宗方丈率僧兵到沿海应付这群海盗,昙宗便派道广和尚和僧丰、僧满三人带五百僧兵前往福建沿海,平定了海盗,同时在当地广度有情,收下不少大乘禅宗弟子,经太宗皇帝恩准,便在福建莆田九莲山建起了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剧烈的疾恶如仇、除暴
2、安良的忠义精神,曾受到民众的推崇。 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毁;现已重建一新。“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当时此寺习练少林南拳武风极盛,并广泛流传民间。千百年来,“南拳北腿”在我国已形成了显明的南北武术流派,南少林武功已远播五洲,名扬四海。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被清兵焚毁的南少林寺蒙尘近三百年后,其中心寺院林泉院遗址于19861988年国家文物普查中被发觉。这座遗址地处莆田北部丘陵山地,隶属莆田县西天镇林山村,南距莆田城区直线约12公里。遗址座落于九莲山(海拔近500米),东、北及东西三面环山,西隔山间小溪与卧佛山(亦称弥勒献图山,海拔570米)相望。 “天下名拳
3、出少林”。少林拳盛唐时期自北传南,与南拳相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南少林拳。唐代至清末,福建不少地方建有少林寺,福建被公认为南少林拳的发祥地。近几年考古发觉,建于唐末宋初的福清东张少林自然村的少林院,为福建查有实据的年头最早的古少林寺。福清市年逾九十的退休老人张本利,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南少林拳师,他在一九三六年就获得福清县其次届运动会个人武术总优胜,后担当福清国术馆馆长兼总教练。张本利现在仍旧能打南少林拳、剑、刀、枪二十多种套路。前年低,他在“闽、台、港南少林武术争霸赛”上献艺,被海内外誉为福建南少林拳的“活化石”。 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福清籍海外乡亲近年来捐资千万元在南少林寺遗址重建南少林寺,并
4、发起成立福清南少林武术探讨会,希望福清侨乡能“寺”“拳”并举,相映成辉,进一步弘扬少林武术优良传统。成立大会上,张本利等南少林老、中、青三代拳师还表演了南少林真功夫。 篇二:莆田南少林寺导游词 武术是我国国宝,莆田是武术之乡,自唐代武则天首开武考以来,莆田共中武状元12人,武进士28人,有22人任过兵部尚书。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也是东南沿海武术活动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禅”等名扬大江南北,远播日本、东南亚。199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南少林传统拳术大赛。各路拳师表演51种不同的拳械,110多个套路,并首次发觉了新的拳种“佛祖拳”。习武有上自88岁的长者,下至5岁的孩童
5、,反映了南少林家乡的武术遗风。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传闻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辅公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沦为强盗,夜集明散,弄得民不聊生。唐太宗命已敕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率僧兵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和尚和僧广、僧满三人带五百僧兵入闽平暴。他们在当地收下不少禅宗弟子,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回嵩山少林祖庭禀告昙宗方丈,昙宗方丈送一首偈语让其在福建找一处同嵩山九顶莲花山相像的地方建一座南少林寺:一则示不忘祖庭;二则在沿海传播大乘禅宗。偈语是“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少林同一寺
6、,大乘禅在心中留”。为此,道广和尚回到福建就根据方丈偈语所说,同师兄弟们找到了当时就出名气,且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同嵩山少林寺一样养僧兵,参政事,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四周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就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名为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剧烈泊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忠义精神,曾受到民众的推崇。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毁,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静静流传。“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当时此寺习练少林南拳
7、武风极盛,并广泛流传民间。 去过北少林的人知道,嵩山少林寺北靠五乳峰,寺前有条小溪(少溪河)自右向左流过。河对面为少室山,寺右侧有塔林,右前方有“卧佛山”,左前方为九顶莲花寨。林山的林泉院,它背靠祖(朱)山等几个小山头,院前也有一条小溪从右向左流过(现为护寺河)。院右侧有塔群(今为塔里,塔西自然村),寺院右前方也有一座“卧佛山”(当地叫它为弥勒献图山、石面桶),寺院左前方有九叶莲花峰。 在林泉院遗址上重建的南少林寺四周山头海拔在600米左右,最高峰为北部的祖山(又称朱山,与明亡后天地会拥护的反清复明精神领袖朱太子有关),高642.1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东部山头尾576.6米,南部斜仑5
8、95.5米,紫霄峰559米,南少林寺对面巨岩“石面桶”(卧佛山)576.6米。站在朱山半山腰,可以数得出九个山头恰似莲花,故乾隆莆田县志称为“九莲峰”。 旁边的资福寺建筑大多已毁,现存一室,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内有一对石刻对联:“云日就瞻祝无最寿,天人高兴演上乘禅,为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敬书。北面有一座“红花亭”,系明朝遗臣陆圻、郑郏创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神案前有石砌莲花图案,亨柱上有“万物总归三尺剑,五云时现七星旗的楹联,题头示意天地会的武将万云龙和南少林寺五祖和尚反清复明之举,是天地会反清斗争的聚义厅。 南少林寺地势险要,是志向的兵家用武之地。四周有朱山、樟江、苏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莆田 少林寺 导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