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老子心得体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老子心得体会 登山悟“道” 读老子心得体会 摘记:孔子向老子请教古礼或前圣古训,老子有些不耐烦,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当去掉你身上的骄气、贪心、自我表现和一切妄想,这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孔子感叹地说:“鸟,我知道它能在天上飞;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兽,我知道它能在地上跑。但是龙,我不知道它如何乘风驾云上青天。老子就像龙一样啊!”孟子也曾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登山途中,总能见到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神清气爽,青衣素裹,拾阶而上,步履坚决而沉稳。一旁却也不乏未老先衰的中青年,大腹便便,锦衣玉佩,倚着拐杖,气喘吁吁。“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放纵嗜欲,追逐名利财货,声色犬
2、马,以图一时之快。却不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即便是一时得逞,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只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此取彼。”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方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有所求亦有所节制,为官少欲不贪,“可以许久”。 另有几岁孩童,初时兴起,连蹦带跳,一马当先。不一会,就败下阵来,或耍赖不走,或摊开双臂大嚷“抱抱”。也有少数孩童,虽累得口干舌燥,仍一言不发,咬着嘴唇前行。孰能登顶,一目了然。故老子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登山如此,做事亦如此。 登顶之后,始知汉将韩信曾于此山设伏、破釜沉舟、大破赵军。其用兵之神,令人叹为观止。而当站在道教闻名道观金阙宫前,想到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学说,更教人拍案称奇。“无为”不是不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仅“要为”,更要按客观规律“主动地去为”,但不妄为,以求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但老子醒悟地知道“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何为?皆因当政掌权得势者,“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虛;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针对这些既得利益者,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振聋发聩的诘问:“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4、。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老子同样给出了答案“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欲得天下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谨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离开百姓的拥护,不能许久。施行暴政者,倘使民不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结果必是天下倾覆,“强梁者不得其死”。皆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登山,有上就有下。这也体现了老子思想里最珍贵的朴实的辩证法。他认为事物都是对立冲突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相对的概念,只有相比较时
5、才能产生。且可以相互转化,而老子更看重它反面的价值。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从而告诫我们,对于一切相对的事物,即便是荣辱生死得失,都要淡然处之,不要庸人自扰。 道德经中的每一句都充溢着才智哲理。老子思想之幽深,境界之高远,只可意会,无法言传。读之也只能用其原文来表达感悟,多一字都是画蛇添足。读道德经吧,放慢节奏,细细咀嚼,渐渐品尝。所谓仁者见之而为仁,智者见之而为智。读吧,诸如“上善若水”、“宠辱若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等等。专心去感悟,总有一处让你受益匪浅。篇2:老子心得体会 老
6、子与庄子 读老子心得体会 虽然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就像刘勰讲的那样“五千精要”,读老子,发觉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对他的思想人们历来争议颇多,各种见解不绝于书,细细研读老子的思想,其思想价值的确是无法估量的,就是五十万字也不能将老子的思想道尽,我只能浅谈一下老子的无为思想。 一、“无为”的涵义 “无为”是老子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说明,始终是见仁见智,各圆其说的,历代学者在说明它时,提到了“因任自然”,“无所作为”,“不妄为”等意义,这些说明都是单从字面上去说明老子“无为”思想的,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干,不要什么作为,“无为”就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7、在我上老子与庄子这门课之前,我也在肯定程度上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敬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 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看法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正如 “为无为,而无不治”(第三章) “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看法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上轨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反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从“无为”的看法去“为”,可见
8、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 “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其次章) “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气,去成就大众的事业。“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退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反规律。 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他的一整套治国方略都是围绕这一思想绽开的。老子主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育百姓。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9、而民自朴。”(第 第1页,共3页 老子与庄子 五十七章)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行妄为,不行强为,要顺其自然、“自然无为”。做君王的须知民意、顺民心,让百姓自然发展。“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掉极端的、偏激的、奢侈的为政看法,也就是要求君王为政不要对百姓太苛刻,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百姓。“圣人”就是得“道”的君王,他是没有固定意志的,他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百姓意志好的要善待,不好的也要善待,这样就得到了大善;百姓意志可信的要待以诚信,不行信的也要待以诚信,这样就得到大信。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最主动的“有为”。 “无为而治”是一种高超的治国艺术。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
10、“太上不知有之”,不知道有你的存在,是: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好的统治者是悠然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很少向百姓发号施令,事情胜利了,百姓未受任何侵扰,百姓都说自己原来就是这样。这样的帝王便可“无为而无不为”了。 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古代帝王术的总结。他指出: “天下神器,不行为也,不行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其次十九章) 国家是特别神圣的东西,是不能牵强去治理的,谁去人为地治理天下,谁就会把天下搞乱;谁要专心地把持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帝王应“以无事取天下”。 三、无为与自然 无为是道的表现,不行避开的须要有自然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无为即自然,无
11、为的一个特点就是行事符合自然的状态。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自然的状态原委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自然肯定要是真的,只有真的才有可能是合理的,是美的。从环境的角度看,远古甚至更早,一切物质没有意识,宇宙宁静没有欺瞒,没有谎言,没有任何的不真实,它存在着,多数岁月,真实的存在。即便是到如今,环境被严峻破坏的今日,你照旧可以 欣喜的发觉,自然环境中仍有一些单纯的真实的存在着的美,驿外断桥边的野梅花,山谷中的野百合,诸如此类。另一方面,从人的个体来讲,虚伪做作的人恒久不行能是自然的,只有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一切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是
12、自然,难过时哭泣,兴奋时微笑,心中所想即所为,就如刚诞生的婴孩一般。即使不做到这样,也不必时时刻刻戴着面具,整日勾心斗角。可悲的是当今社会,太多的人活的很凄凉,为名为利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虚荣之物而抛弃了自己的自然本心,早已遗忘了赤子之心。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 老子与庄子 为。” (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自然不会被留意,真正的自然不必什么荣誉与表扬,真正的自然每个人一诞生就有了,悲伤的是越大越少,厉害的甚至利欲熏心,良知泯灭。自然渗透到无为方方面面,无为即自然。 四、结语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学问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才
13、智,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供应了安家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才智。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才智,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艾鹏程 2022年4月20日 附: 看过老子八十一章之后,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各章是: 1,2,5,7,8,10,16,27,29,37,43,44,57,63,78. 所读书目 1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张其成讲读:大道之门,张其成,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3 老子的才智,林语堂
14、 ,陕西师范高校出版社,2006年 4 解析的“无为而无不为”,莫纯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篇3:高校语文读老子写心得 大智若水 读老子有感 老子云: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性柔弱,任顺自然,公而 无私,造福天下;处下处卑,不争居后。水最能体现道的品质,即不 争之德。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以功成名就,志得意满总结之;有人 以完全落败,晚景悲凉总结之。每个人都在追求胜利的路上踽踽独行。 但为何有如此不同的人生境遇?究其根本,是我们追求胜利的方式不 同,故结局也是天壤之别。 我们会发觉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人太汲汲于胜利时,反而会被 其深深束缚,不能自拔。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举个简洁
15、的例 子。当我在玩拼图时,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装着一幅完整的图画。但 是,当我们一心想着缘由时,就会被眼前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搅乱心 绪,变得茫然而不知所措。然而,当我们抛开缘由,从眼前的一堆碎 片起先,找寻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不经意间,你会发觉你已经接近胜 利的终点。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立告见影,而应当根据客观规则办事,即老 子强调的顺任自然,水到渠成。欲速则不达,不争而成大争,这是事 物的辩证运动。以退为进,古人的才智何其精妙!难怪古人云:“智者 乐水”,这一泓灵物中蕴含了多少哲思! 构思过度始终是中国人的通病,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人 情太险,世故太深,这一切都让我们在迈向胜利的路上诚惶诚
16、恐,却 只道是机关算尽太聪慧,反误了卿卿性命。人生在世,我们每天都游 走在偶然性的罅隙与庇护中,其险象环生有如横穿闹市区一个交通信 号灯失灵的十字路口。我们无法预料结果,哪怕是下一分钟的结果, 我们能享受的只能是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只做眼前事。父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现实中,这种圣贤气象,智士风骨,又为多少人所拥有呢? 人生在世,总是想说明点什么,殊不知,说的越多,越是显出自 身的无知,说明的越多,却反倒越抹越黑。 罗伯特胡克,英国科学家,他和牛顿在同一时期发觉了万有引 力,因为牛盾的抢先发表,让这一宏大的历史性的成就签上了牛顿的 大名。胡克得知这一消息后暴跳如雷。从今以后,他辗转于
17、各地法庭, 被告当然是牛顿,试图用法律为自己的探讨成果正名。以至于人生地 珍贵时间都奢侈在了打官司上,最终仅留下一个关于弹簧的胡克定 理,就匆忙的离开了人世。当然,结果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在人们心目 中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而胡克因为成就较少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 野。胡克从小便是人们公认的神童,在当时的科学界也算是颇出名气, 假如他少一些争辩,将精力放在下一轮的探讨工作中,或许他可以在 其他方面拥有卓著的贡献,至少不至于郁郁而终。相比之下对于胡克 的狂风骤雨,牛顿实行不作任何说明,因为他知道,说明,实则反映 的是自身的心虚,自己的历史地位已经确定,那就让胡克一个人去自 娱自乐吧,最终,人们也的确渐忘了
18、他的存在。以退为进,以攻为守, 中国古人的才智在这异国他乡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甲,乙两家公司是美国最闻名的两家饮料巨头,两家公司均以可乐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甲公司为了加大自身产品的销售量,打出了买一送一的销售方针,很快,甲公司的销售量青云直上,远远超过了乙公司。针对甲公司的剧烈攻势,乙公司也作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乙公司竟爆出该公司的产品中存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并公开向大家致歉。而接下来的一幕则更令人惊羡,人们起先思索为什么甲公司的产品为什么如此便宜,会不会是以牺牲产品的品质为代价,人们对甲公司的质疑越来越多,读其负面的
19、揣测更是遮天蔽日。相反,越来越多的人被乙公司那种坦诚的看法所吸引,于是,市场上出现了极为好玩的现象。甲公司的销售量急转直下,而乙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扭亏为盈,远远超过甲公司。乙公司没有发布有关甲公司的任何负面消息,也没有付出降价促销的代价,就打赢了这场商战,真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甲公司欲速而不达乙公司不争而成大争,看似忍让的背后是细心策划的反击策略,两家公司给了我们关于争与不争的人生哲理。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风云变化,早在20世纪50年头,中国就确立了和平外交的政策。有人质疑,现在中国已经强大了,眼看着自己的领土,资源被他国侵略却只想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实则是中国懦弱的表现。殊不知,正是中国
20、这种相对温柔的决策,让世界接纳了中国,使中国的经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对全球经济乃至政 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正在想方设法孤立,遏制中国,这对美国是一个完全的负面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其他亚洲大国能够容纳美国这么大的出口量,除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外,没有任何市场能够帮助美国把它的对外出口翻一番。欧洲又要加强出口,不然走不出经济逆境,日本本身也是出口大国而不是进口大国,世界已然离不开中国,世界须要中国,而这都得益于我们持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经济,国防实力才能在战略机遇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仍旧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保持并尽可能延长战略机遇期,使我们包括国防实力在内的
21、综合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从个人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国家,胜利者每走一步都向着胜利,只是我们旁观者无法参透其中的妙处罢了。正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敝旧才能更新,少精才能得要,漫多导致迷误,现实生活不是如此吗?在事业上,为他人,为社会,不争私利,不争名声,这样的人是得道者,为凡夫俗子不行企及,这莫非不是大争吗?对个人而言,一个人不表现自己,所以头脑醒悟;不自以为是,故简单为众人接纳;不夸耀自己,所以得到众人的赞许;不高傲无礼,所以得到众人的拥护,有威信,有德行,有业绩,荣誉和地位自然归向于他,这莫非不是以不争而达到大争的目的吗
22、?正所谓不自现,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事物,无度形,无硬度,但是洪水一来,可以淹 没城镇,冲垮堤坝,表现出巨大的能量,没有什么其他事物能够赛过它,取代它。滴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长年累月,它可以穿透巨石,湿透钢板,这些都是生活的事实,所以柔性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比坚硬的东西更大的能量。我想,这也是水德之一吧。 针对到我们高校生的现实中来,所谓“大盈若冲,其用不容”,真有学问者必需虚怀若谷,这样才能不断更新学问,充溢自己。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越是深化学问的海洋,越感到自己之所知之
23、甚少。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凡是自吹老子天下第一的人,都是心理装态不健全的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最高的才智总是似乎没有才智,因为人们习惯了小才智。不懂得大才智不是没有才智,而使超越了一般才智,一般人不理解而已。也唯有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拥有了为人处世,求学求知的才智之道,才能拥有大智若水的才智人生。 一 (一)自然 “自然”是老子哲学,也是道家哲学的中心价值。我们现在说的“自然”,经常指自然界或大自然,但老子哲学中关切的焦点并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老子所提倡的是一种因任自然的看法,也就是让世界万物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去订立一个所谓的标准去干扰、加以约束。
24、在老子五千言中,提到“自然”的地方许多,譬如十七章的“大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以及六十一章的“是以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等篇4:老子学习心得 老子学习心得 一、老子的微言大义: 道和无为,并由此衍生出新的概念和谐。 道,这个哲学概念,具有对宇宙人生独到见解的悟解和深刻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视察和一种剧烈的神奇主义色调。 无为的含义有六重。其一是不做,不是随意,而是肯定的坚持。拒绝一切的才智高姿态。其二是“勿为”,指不要去做。其三是“无以为”,指条件不具备,以致无法下手,无从开展。其四是“以无为之”,指不受约束地做事,用无所谓或无所顾忌、甚
25、或无法无天的看法、方法做事。其五是“为无”,指做事情追求零结果、零效果,不求得失均衡,不求输赢而求和谐。其六是“自为”,指自己规定自身,让外力失效。 老子的和谐思想 1.道是和谐的 道是本原,所以道生万物,它能够包涵一切,统摄一切,一切事务统一于道。道的运动是和谐的循环运动。 2.冲突双方是和谐的 冲突方面的对立和冲突必定发展为和谐与统 一。“充气以为和”,一切事务包含着冲突,阴与阳是冲突的两个方面,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 3.和谐的原则适度 依据和谐规律,老子提出了和谐的原则,即适度。 4.和谐的政治观 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关键是实行同等原则。 5.和谐的自然观 二、欢乐生存的才智 人为乏趣,天
26、机自然 老子认为婴儿不懂得伪饰,一切随性而为,天机自然,最接近于“道”,他主见向婴儿学习,做个纯真自然的人。老子最出名的观点就是“无为”,“无为”的核心就是顺其自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万物之自然”。自然就是指人的本性,也就人的真性情、真思想,与虚伪相对,自然是人性真诚的极至。正所谓物贵自然,人贵自然。 屏弃诱惑 人不能尽情声色,糜烂生活令人盲目、令人耳聋、令人心 发狂,物欲横流让人精神腐蚀。 越简洁就越自由欢乐 美国心理学家迪纳已经证明,物质财宝是一种很差的衡量欢乐的标准。人们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宝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欢乐。在大多数国家,收入和欢乐的相关性是可以忽视不计的,只有在最贫困的国家里,收入才
27、是相宜的标准。 知足长乐 一个人知道满意,心里面就时常是欢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意,就会时时感到焦虑担心。 摆脱心灵的枷锁 老子说,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其含义是人应当突破种种限制,尤其是心灵的限制,让灵魂自由翱翔,象“道”一样无形无象,自由自在。1.“别人会怎样想”的枷锁,“别人将会有什么看法呢?”这的确是一种最普遍而且最具自我毁灭性的心理状态。 2.“注定会失败”的枷锁,一旦失败,便将自己初始的动机统统的扼杀。3.“已为时太晚”的枷锁,胜利与年龄无关,重新起先恒久为时不晚。4.“过去错误”的枷锁 不要因为失败过就胆怯再次尝试。 莫为名利舍弃一切 . 算计得失者
28、恒久不欢乐 不追求完备 老子说,大的成就就仍像有缺陷,仍显得不完备,可见世间没有终极的完备。完备只是一种假设,存在于想象中。所以极力追求完备就会被完备所累,就不会欢乐。正确的方式是不追求完备。 追求欢乐但不追求享乐 欢乐是精神适意、安静、自足,享乐则从来没有安静和满意感。 三、做立身敦厚的大丈夫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在了解自己,依据自己的实力去做事情,那才有真正的欢乐。 挑战自己,战胜心中的魔鬼 能够战胜别人的只能叫有力,而能够战胜自己的才算是强者。 大丈夫为人厚道,朴实无华 为人要慈爱大度,多为他人着想,对诚恳上进者报以激励之心,对消极后进者也赐予关怀和帮助,以诚信之心去感化他人,从而创建出
29、一种同心同德的群体气氛。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做人要有怜悯心 对于无辜、弱者充溢仁爱,用爱熔化怨恨,用爱展 示出宏大的人性和宽容。 学会宽容 心善渊老子.第八章意思是,心胸如水一样虚静深远。老子认为,人应当宽容,让心胸如水一般虚静深远,包涵一切,也能化解一切。“谁想在厄运时候得到救济,就应当在平常宽以待人。” 埋怨以德 用恩德报答怨恨,化干戈为玉帛。 谦逊是美德 真正宏大的人不自以为自己宏大,谦逊是胜利人士必备的品行,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柔有理、平易近人、敬重他人,擅长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果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饰非掩
30、过,能主动实行措施进行改正。谦逊恒久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勇于担当责任 人应当有勇于担当责任的魄力,这样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负责是一种正视自己的理性,也是敢于担当的志气。 四、高人一筹的做事法则 不要非第一不行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要事事认为我的看法比别人的看法要高超,不要认为一切我都看的很准。 不行锋芒太露 一个人锋芒毕露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妒恨和非议。 莫与强者争锋 老子主见“守弱”以全身。 限制自己的心情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实是深知事物转换之理的极高才智。忍让绝非怯懦,能人所不能忍,才是最刚毅的。 忍耐功夫实在珍贵 忍耐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之神的支配与调遣,不是消极颓废,不是悄然
31、降下信念的帆,而是考验意志、毅力,检验胜利的一种方式。 不逞匹夫之勇 以柔克刚 “天下柔弱莫若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没有肯定的形态,但擅长改变,最终能取得成功。柔可克刚,弱可以胜强。 抑制浮躁心情 对于胜利报有一种急迫的心情,会导致一种浮躁的心态,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胜利,因为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有一个过程。应当做到:不好高骛远,拒绝诱惑,消退贪欲,不不安 从微小之处做起 做事情不能仰头向天,而应当脚踏实地。“天下之大 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坚持精神能让你取得胜利 坚持努力的才是有志。坚持也是一种挑战自己的精神。 把逆境转化顺境 灾祸中有幸运,逆境中孕育着顺境。要通
32、过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把逆境转化为顺境。 善始善终方成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意思是,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胜利的时失败,所以当事情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起先时候那样慎重,就没有不胜利的。正所谓“夫功者,难成易败;夫时者,难得易失。”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对有些事情执着是没有必要的,必需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富贵不骄,功成身退 做人要做事情要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篇5: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中原一中 于岩岩 老子世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等,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河
33、南鹿邑县人,大约生活于战国春秋时期。 老子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学习和探讨老子的人古今中外不计其数,诸家百言,对于老子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还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帝王之学的政治书,更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智谋奇术的兵书。在我看来老子道德经就是一本生活大百科全书,其内容既飘渺又实际,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而且常读常新。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我的理解也很简洁;有所为,就是叫人有点事干。有事干,人才能活的充溢。无事的人就简单“生非“。有所不为(无为)也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人是成了废物的人。有所为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为。有
34、所不为是放弃,可望而不行及的事当然可以去想,但是肯定不要去做,它还是淘汰,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 最好还是不做,它也是退让,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当静静绕开,是拒绝诱惑,看出漂亮面纱下的危急,糖衣炮弹的实质,不为表象所迷惑为与不为,不仅是对某些详细目标的选择而且是对整个人生方向的把握。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会奋勇向前,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啥也不做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果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领做辩护。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需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低级趣味。为所不为是只有上帝才有资格产生的想法,俗人还是别有那样愚蠢的念头。有哲人忠告:人一生只能
35、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因为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当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这就是要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上面讲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写消极的意味。有人回提出疑问;要是都这样,这个社会还会进步吗?其实不然。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的境界。它要求人们不追求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安静的心态来看待世界,看人生,看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清静无为的人新中无过都的名利,虚荣。因此他不回利欲熏心,不回因为虚荣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清静无为要求我们不将责任看成负担,就像我们学生,首要的
36、任务是学习,因此我们不能把学习看作苦痛的事不能因为某科内容无趣而拒绝学习。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所作为。 基于对于以上两点的理解,我在看待生活的看法上有很大变更。生于世界上,存在与宇宙间,人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或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这种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票子,车子好像只有从别人仰视自己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的劝慰与满意。随之而来的是人性的虚伪,自私,贪欲于是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 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有无可奈何的说明;而那些正直和善的人也只能抱着“人之信不行有,防人之心不行无”的信条无奈地凝
37、视着整个世界。 而我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激烈的社会竞争逼的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没完没了的课本,参考书和作业。为此我感到身心俱疲。我想变更现状可又不知道从和入手。冷漠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将我于外界隔离开来。而我却又偏偏没有实力去打破它。使我正确对待只一切的是老子所讲的道。我想;到首先是指的一种宇宙的和谐有序,人类心中的基本道德规律。他所讲的是人性,它让我们正视人性的缺点和优点,而人性是千古不变的。所以老子讲的道不会存在过时的问题。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一个想取得进步的人来说,外界的压力越大,心中就越须要一种强大的信念来支持。而这个信念就是道。 当然我说的只是我的观点,原委老子道德经有没有什么好处,道是否适合你,这些都须要你自己去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体会 老子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读老子心得 读老子心得 读老子心得 读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