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docx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驾驭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热忱,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
2、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索、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 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朝气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动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留意图文结合,视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索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索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改变。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 (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汲取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视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 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4、请大家思索: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索后,绽开探讨。老师激励学生发言) 生 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聚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 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 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 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
5、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 是什么力气使黄土高原形成今日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 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淌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日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变更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 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积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 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积累地貌,
6、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 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主动探讨,老师激励发言,老师最终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师 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大家探讨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探讨后发言,老师纠偏持正。 师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
7、度或者遭遇严峻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峻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需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爱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限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师 另外还有一个缘由,请大家通过看以下的影像材料,来进一步探讨总结。 课件显示: “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 生 (主动探讨,踊跃发言) 师 (总结)水循环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水循环比较旺盛,则水资源比较丰富,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有些地区水循环过弱,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如干旱的沙漠地区。 师 不同地区水循环往往不平衡,那同一地区
8、不同时间水循环有差异吗?请以我国为例说明。 生 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夏秋季节,水循环强度大;冬春季节,水循环强度就小。 师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各地的水灾或旱灾。那么我们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探讨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削减地表蒸发、人工增雨等。 师 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承转)大家来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措施变更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 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 师 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课件显示
9、: 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人类活动也可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承转)人类可以通过变更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请看下一案例。 课件显示: “济南泉水断流”的有关图文 聚焦趵突泉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探讨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安排干脆影响着泉水的改变。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安排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随着降水量的
10、“少多少”的季度改变,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低高低“和“小大小”的季节改变,不过在时间上较降水的季节改变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改变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渐渐削减,至6月出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起先增大, 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改变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状况下显示出来的,假如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干脆影响泉水的动态改变。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所以从1976
11、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渐渐削减。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枯达半年以上。 (问题) 1.请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主要缘由。 2.请提出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 (学生阅读图文,分组绽开充分的探讨,并举荐代表发言) (第一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 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运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其次小组上台发言) 生 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实行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
12、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 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出现、泉水枯竭在全国许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经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必定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亲密,必需相识水循环的运动改变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爱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 投影: 本节内容的学问结构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
13、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逝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改变大小及缘由、流量和水位改变造成的灾难。 (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状况及沿岸居民运用河水的状况。 (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浇灌、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支配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留意事项: (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 (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留意平安,避开掉进河里。 探究结果:将调查的
14、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将其中有价值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回顾) 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肯定条件下冷却凝聚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 (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湘教版 水循环 洋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