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x
《2022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教案 最 后 一 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继续掌握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大意,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这篇小说通篇都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能理解当时沦陷区人民的这种感情,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2、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3.能结合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当你们上完上学期最后一节课时,一定非常高兴,如同出樊笼返归自然的小鸟一样,飞向自由的蓝天。现在你们设想一下:在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又在南京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半个中国沦陷了,学校里日语课取代了国语课,那时如果你们上完了最后一节国语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被普鲁士占
3、领下的法国人民面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心情。 导语二:俗话说“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知宝贵”。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自己的母语,或说或听,习以为常便不觉得我们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可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哪一天,外国侵略者不让我们再用汉语交流,或者逼迫学校取消了语文课,这又是怎样一种的悲哀呀。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以学生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可多样) (一)、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 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
4、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
5、: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字词积累 通过自学,我掌握了如下生字词: 郝叟ho su 懊悔o hu 字帖ti 诧异ch 强迫qing 踱步 du 哽咽ng y 祈祷q do 钥匙yoshi 思量si lian 宁可nn (四)、课文内容 我知道了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这篇小说可分为课前、上课、下课三个部分,也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 我还发现了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是不同的: 明确: 明确:
6、 充分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1一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生词、揭示“最后一课”的语句,明确小说的主要人物,并用精练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学生交流自读成果。 选一学生展示自己勾画的词语,并明确读音和词义。 选一学生展示自己勾画的课文中能够揭示“最后一课”的语句。 明确: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 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第13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句成段。第16段“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取,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第23段“这最
7、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一课”的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选一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述小说情节。 明确: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课文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教师评价并点拨:朗读时,要有角色意识,要以声传情。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的感受 在朗读时要注意体现。比如大家刚才提到的四个包含“最后一课”的句子朗读时应该用不 同的语气来读。“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
8、轰然炸开 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小弗郎士应该感到震惊。“他 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应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我的最后一 堂法语课!”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 2二读课文,圈点勾画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预设提问: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请梳理小说的情节,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组交流自读成果。学生可能出现几种划分方法: (1)课前(第110段)课上(第1123段)下课(第242
9、9段) (2)上学路上(第16段)上课之前(第710段)上课经过(第1123段)宣布下课(第2429段) (3)上课前(第110段)上课时(第1129段) (4)上学路上(第16段,开端)上课(第723段发展)下课(第2429段,高潮、结局) 师生共同评议:以上故事情节的四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四种更为合理,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大部分:上学路上、上课和下课,突出了“上课”的情景,并且突出“我”的见闻感受这一线索。 第一种划法和第四种划法的区别在于第一部分。作为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性格和后面情节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构思安排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人物性格由幼稚变得成
10、熟。所以,(16段)应为故事的开端。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第三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故事不够完整。 所以课文按第四种划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6段):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 闻和心坪活动的描述。刻画了小弗郎士的幼稚、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的性格,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723段):故事的发展,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写小弗郎士上最后一课的经过。(710段)写了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1116段)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
11、。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们对这最后一堂语法课的纪念;(1723段)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段):故事的高潮、结局。写下课时的情景。 四、变换角度,以第三人称创造性复述故事 教师提示:三读课文,以小弗郎士为叙述角度以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品读原文体会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多媒体显示课文六幅图片为学生复述作铺垫。 学生按第三人称复述情节。师生评议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语言表达要流畅。 预设提问:课文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和刚才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品味,然后交流。 明确:以第一人称“我”
12、小弗郎士的口吻叙事,更增添了亲切感、真实性,更容易表现小弗郎士最后一课上在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情感熏陶、启迪下的心灵的成长。 五、聚焦小说环境描写,从作品中探寻时代背景 教师提示:现实主义小说是属于时代的。杰出的小说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解读环境描写是解读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请大家从文中圈点勾画出能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仔细品读,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自读。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第3段“画眉在树林边完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第4段,“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首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
13、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第11段,“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第16段,“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第18段。“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曩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 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第21段,“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第24段,“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第一句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
14、明的对比。第二句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 品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 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遇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
15、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 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师总结:进步的小说是时代的号角。小说家善感-敏锐的心灵总是与时代脉搏一起跳 动。解读环境描写、了解时代背景,是阅读小说的一把钥匙,对于小说主旨的理解和人物形 象的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 1请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改写这篇小说。 2对“最后一课”,小说两个主要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和感受?阅读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诵读,理解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3
16、.反复诵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4.理解本文运用的第一人称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4 教学方法:诵读概括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以学生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可多样) 二、自主学习卡预习练习情况反馈:(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 三、品味人物: 回顾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一)、小弗郞士 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明确: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 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 从不懂事、害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后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