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产业分类测度-郑谦.pdf
《中国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产业分类测度-郑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产业分类测度-郑谦.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6卷 第10期2017年10月运 筹 与 管 理OPERATl0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V0126No10Oct2017中国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产业分类测度郑谦12, 顾东晓13, 梁昌勇1, 汪伟忠2(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风阳233lOO;3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了解不同产业内信息技术能力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对于系统把握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分类制定有效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以往采用宏观产业
2、数据,重点评价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本文主要基于20082015年的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类测度四大类产业的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我国的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之间存在中高度耦合关系,但耦合质量不高,耦合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此外,我国的不同的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存在差异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该差异的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IT能力;产业绩效;耦合协调度;分类测度中图分类号:F49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22l(2017 J 100157-09 doi:lO12005oms20170248ReSearCh
3、On COup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Chinese lndustriaIrr Capabity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lndustriaI CIassified Measurement Based On MicrOdataZHENG Qianl一,GU Dongxia01”,LIANG Changyo蝇1,WANG Weizhon92(1sc矗ooZ Q厂f口n口ge,nen, 蚴i E厩i秽er丐i砂旷zocnD如gy, 蚴i 23009, Cino;2Jsc九ooz旷讹nngemen,E厩i秽e瑚i纱旷Science口n
4、d zTecnoZog),Q厂Anui,nng),口ng 233 100,Ci凡o;3JscooZ矿坳,m口ion Af口nc曙e,nent,够昭如讹阳匆,彬增210046,cin口)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Internet+”Strategies,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ituations between industr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abilities and industria
5、l performancesin difkrent industries,which could help the goVernment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fbrmati-zation and make efkctive industrial p01icy in China Based on micro-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8 to 20 l 5,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i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fbur
6、categories of industries coupling coordinationdegrees between IT c印abilities and industrial pedbrmances The resuhs show that,as a whole,there is a mid-dle-high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capability and industrial peIformance HoweVer,the coupling quality isnot high,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7、 degree is at a middlelow leVel with a gradually rising trend Further-more,fhrther analyses of the reasons why some dissimilaritie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s exist in differentindustries,as well a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s f01wardKey wOrdS:IT capability;industrial performance;coupling
8、 coordination degree;classified measurement收稿日期:20160l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1002,71271072,7130104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2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5D48)作者简介:郑谦(1980一),女,四川自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管理,信息产业发展。顾东晓(1980),男,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舆情动态管理。梁昌勇(1965一),男,安徽肥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云计
9、算与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决策方法等。汪伟忠(1988一),男,江苏衢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建模。万方数据158 运 筹 与 管 理 2017年第26卷O 引言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提出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在2007年提出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思想。十余年的两化融合的发展,谢康等众多学者从宏观层面对两化融合度,融合效率、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方面的探讨21,对于指导我国地区两化融合的实践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十”战略的提出与深化,IT投资与工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中仍存在较多不足。一是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工业领域的IT应用
10、问题,对其他产业的研究较少。尽管部分学者已开始关注IT对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口4 3,但系统地进行不同产业间IT融合度测度与评价的研究还处于空白。事实上,在“互联网+”的战略层面,绝不仅限于传统工业领域,IT在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亟待进一步的拓展研究空间。二是在实证测度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多基于省级和区域的数据,侧重对区域层面的横向比较H51,而对于不同产业层面的比较较少。Scherer等学者认为产业特征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IT投资与绩效的关系M础1。因此,在IT与产业融合研究中,分产业测度对于准确掌握不同产业的IT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在测度IT对产业绩效影响
11、中,多基于产业层面的中观数据。产业是由若干微观企业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两化融合的根本还在于微观企业组织的信息化采纳、使用与创新,即企业的IT投资与应用。因此,产业层面的研究应具有更坚实的微观基础。系统科学的耦合协调理论为我们提供相应的科学方法p一。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容量耦合测度模型,通过变异系数法集结20082015年的企业层面IT投入产出与绩效数据,形成产业层面的IT能力与绩效。分析各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以及产业间差异情况,着力回答我国产业IT能力增长与产业绩效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如何;国家层面的信息化战略是否驱动了产业绩效的改善;在不同产业间,IT能力与产业绩效耦合协
12、调度发展趋势是否存在差异性等问题。这对于丰富IT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研究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宏观数据的研究结论,分析微观企业的IT投入行为有重要理论意义。此外,也为政府了解信息化战略实施后,IT能力与产业绩效之间的演进趋势,制定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提供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参考。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二部分对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同关系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建立耦合协调的复合系统模型,第四部分以不同产业内的企业层数据为基础进行测度,第五部分是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1 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耦合协调演化关系分析11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概念界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IT已成为企业产品与服务提供流程中
13、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BV理论认为IT能力是指企业的IT资源投入,而企业能力观则强调IT的应用能力。Bharadwaj等学者定义了广义范围内的IT能力,将其归纳为涵盖IT硬件、软件、技术人员与无形资产的综合系统0】。King等学者认为IT的能力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指IT投入,即IT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另一部分是指企业IT功能应用,即企业具有有效发挥IT设施作用的能力1。谢卫红等国内学者也将IT资源和能力看作是广义IT能力的有机构成1 2”1。IT能力不仅包括产业内企业的IT资源投入,更重要的在于IT应用的效果,即对运营效率提高和成本费用下降所起的作用。产业是由若干微
14、观企业所构成的,本质上看,产业的IT能力是基于微观企业的IT投入与应用能力的集合。因此,本文将产业IT能力定义为在产业内部围绕IT功能的发挥,所形成的资源投入子系统与应用能力子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国外学者在研究IT与绩效关系问题时,多偏好从企业或组织层面分析4”1,并将产业特征看作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变量来进行分析1。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绩效是基于微观企业绩效的综合体系,是产业内部各个企业绩效的整体表现6”。因此,产业绩效与微观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产业绩效是内部企业绩效的集合。狭义的企业绩效主要指财务绩效,广义上看企业绩效是包含多种类别的绩效体系,戴璐认为企业绩效是个包容性的综合概念框
15、架,应考虑财务的和非财务万方数据第10期 郑谦,等:中国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159的指标的综合评价“;祝振铎则把企业绩效系统分为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大类。本文认为,企业应用IT的根本在于IT能促进绩效的改善与提高,从动态视角看,企业绩效应包含当期的财务改善和未来的发展预期。因此,本文定义的产业绩效是由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发展绩效的集合,是产业内企业应用IT技术提高当期和预期绩效能力的综合系统。12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耦合协调关系分析耦合是源于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子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多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形成某种程度联动的现象。耦合的基础是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之间
16、相关关系,并通过某种机制形成彼此之间互动影响,进而产生整体系统层面的耦合协调关系。随着企业IT投入的增加,IT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研究日趋丰富。一种观点认为,IT投资对企业绩效存在的负向影响嵋0”o;另一种观点认为IT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旧n 25。部分学者从时滞、测量、管理、再分配以及众多组织特征与内外环境的调节和中介作用角度,解释了矛盾存在的原因旧62“。随着研究的深入,0ng等学者认为IT能力相比IT投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15,2 8|。从企业层面看,企业IT资源投入的增加以及IT应用能力的增强,在示范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将增加整个产业的IT应用强度与能力,促进IT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改
17、善产业的绩效系统,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产业绩效的提升,最终表现在内部企业绩效的改善,一方面微观企业的财务绩效改善,进一步增强企业对IT资源的投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内产品、流程、模式等创新,提高企业的发展绩效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IT应用能力。从产业层面看,产业IT能力为产业绩效提供技术支持,辅助提高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改善产业层绩效。同时,产业绩效也为产业IT能力U提供当期以及未来的资金支持,确保产业IT能力能保持与提升。因此,产业层的IT能力u与产业绩效u:之间存在着交互联系,通过产业内企业层的IT投入与应用子系统,以及财务与发展绩效子系统的传导,形成两者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其耦合
18、协调关系如图1所示。在企业层子系统的不同耦合度基础上,形成产业层面的IT能力与绩效系统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差异性的耦合协调关系,显示了IT产业与不同产业融合状态的差异,为我们寻找影响耦合协调的关键点,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政策奠定基础。一 “*柏It托、意辱t*r 一 一图1 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关系2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模型用于分析两个系统间耦合协同状况的方法有很多2,但本文不仅要对产业IT能力和产业绩效2个子系统中具体因素的作用关系和影响程度进行描述,还需要评价两个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因此,本文以“耦合协同理论”建立协同度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协调度描述产业IT能力
19、和产业绩效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和协调状况。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的步骤包括:建功效函数;建耦合度函数;由耦合度和协调度构建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权重计算。21 建立系统因子的功效函数功效函数是对系统中子系统的状态变化可能对系统整体状态演化的贡献水平的描述。为此,可以采用该函数分析产业IT能力和产业绩效要素,对IT和产业融合的贡献程度。设:参数ui(i_1,2)是刀能力和绩效融合系统的综合序参量,表示系统要素对融合的贡献大小;参数x;i(j=1,2,n)是指,第i序参量的第j个影响因素。由此,可用下式标准化功效函数。 耋孚等坐祟正向功效系数max戈“?一in并。刖L”。,。7叹刁
20、、姒(1)五言篆篙负向功效系数 、式中,x:表示IT和产业融合的有序功效系数,是系统因素戈:对IT和产业融合的贡献值。其中,具有正向功效是指该要素取值越大则相对应的融合水平越好;反之,负向功效系数表示要素的取值越大则融合水平越低。由式(1)可得系统要素的功效系数,然后采用线万方数据160 运 筹 与 管 理 2017年第26卷性加权处理系统功效系数可得产业IT能力系统和产业绩效系统的序参量“i=(i=1,2)。可用式(2)Mi=A目。戈;, A=1 (2)式中,配;是第i个系统的序参量,表示该系统要素对IT和产业融合的贡献值;A。是第i序参量的第j个要素因素所占的权值。22构建耦合度函数耦合度
21、是对产业IT能力和产业绩效各个要素耦合状态的描述。耦合度函数是依据物理中的容量系数模型建立的,表达式如下:c:娑害妄掣lm,江1,2,3,朋ij (3)1币丽仁1,2,m;手,Lj J式中,c Eo,1为产业IT能力和产业绩效的耦合度。其中,耦合度C E00,o3表示耦合水平较低;Go3,05表示耦合度中等;CO5,0。8表示耦合度较高;c08,1。0表示耦合度高一1|。是IT和产业融合中涉及子系统的数目。由图1所建立的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同发展系统模型可知,耦合系统中包括2个子系统,即m=2,因而系统耦合度可以表示为:c:笋二娑12 (4)配I+配2,23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式(4)中
22、的耦合度用以测度IT能力和产业绩效融合涉及的2个系统要素间的彼此影响程度,但无法有效解释IT能力和产业绩效融合涉及子系统的耦合水平和协调程度。为此,就需要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来测度IT能力和产业绩效融合的协调程度,耦合协调函数如下所示。D=cr (5)r=aul+p。u2, a+卢=l (6)式中,D为IT能力和产业绩效融合涉及2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丁是2个子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该指数反映的是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用式(6)计算。其中,a和届为有序度贡献度待定系数。由耦合协调模型可知,IT能力系统与产业绩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0,1,其程度划分与耦合度类似3“。24基于信息熵的权
23、重计算要评价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发展的协同度不仅要确定序参量的权值,还需要确定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发展2个子系统在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贡献度待定系数。这些权值和系数的计算可以运用赋权法,目前赋权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主客观赋权法,由于本文涉及的是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融合,涉及的数据多属于精确化数据,可采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客观赋权法“,为此,本文运用信息熵理论建立基于熵权法的赋权方法。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包括:(1)设集合A为要素集,A可表述为:A=(2)数据标准化为了消除数据间的属性不同对决策形成的影响,需要标准化数据,形成标准化矩阵B。B=61I 61262l 6226
24、l。 62。 61。 62。 : : 6。(3)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勺:杀圭妒1n(勺5砥可刍oF叫叭D口J(4)确定要素指标_的熵值(7)(8)3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耦合协调度的测度31耦合协调度评价序参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目前,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来测度IT能力和绩效的协同度发展差异性的文献尚不多,因此在各子系统序参量的选取上还存在一定的可探索性,本文在综合IT应用和绩效测度的研究文献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与客观性,尝试构建产业耦合协调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序参量指标(如表1所示)。所有序参量均选择或转化为比率指标,一是可以避免时间数据受通胀因素影响引起统计误差,二是可以解决产业内企业规模差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产业 it 能力 绩效 耦合 协调 研究 基于 微观 数据 分类 测度 郑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