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共33页).doc
《山东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共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共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单元授课计划课 题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单元序号3(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要求1、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教材及学生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构建以生活问题为基础,通过资料呈现、问题引领、探究提示等方式将我国不同纬度、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民族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环境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引导、启发性很强。2.本单元教科书的呈现体现出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思考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3.教科书呈现图文并茂,尤其是图片的呈现对于某些对教学内容具有陌生感的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提示性,是很好的学习兴趣催化剂。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难点: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课 时分 配11课时时 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北国风光教案序号1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平原
3、的位置和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3、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难点: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教学准备图片板 书 设 计北国风光一、冰雪世界冰雕 滑雪二、寒冷的气候三、快乐的生活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二、感受北国风光三、探究东北平原人们的生活1、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教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最东的的地方。中国领土四极歌东极:黑
4、熊岛上乌苏镇,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南极:南沙群岛沙排礁2、学生根据地图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点。去过东北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东北。或者是通过电视电影的镜头来学习东北3、教师引导结论:“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南方已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这里依然是大雪漫天,人们还身着厚厚的冬衣。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和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1、说说自己对东北平原的印象2、投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片 通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对北国风光形成感性认识。3、小组合作交流:东北平原的冬天特点,为什么这样,人们是怎样适应这里的寒冷的环境的。1、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东北民俗
5、的资料。2、全体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3、探究、分析东北平原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4、交流探究收获。视频播放精美的图片,展现北国冰雪世界之气势, 出示中国地区图,寻找东北地区之所在, 了解其位置及范围及相关平原河流山脉等。多媒体出示中国气温分布图,对比我国南北气温及景观的较大差异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资源宝库教案序号2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难点: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
6、心教学准备图片板 书 设 计资源宝库一、东北的物产木材 东北“三宝” 丹顶鹤二、东北的资源工业 石油 制造 化工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资源宝库大发现二、课后探究三、当堂达标1、学生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大豆、玉米、高粱等)。结合“黑土地”了解这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的转变,体会这里祖祖辈辈人的努力。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这里的主要林区和盛产的树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森林宝库。3、教师和学生共同介绍著名的“东北三宝”,帮助学生体会这里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投影东北的动植物资源。4、寻找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根据发现让学生探讨在这里进行哪种工业
7、生产最方便。认识大庆油田的建设。 得出结论: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因地制宜。5、根据学生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对旅游等其他资源的了解。1、东北的风俗特点2、了解东北二人转的产生以及发展1、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_”。2、_、_、_素称东北“三宝”。3、_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4、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最大的_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_区。5、东北地区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_。读课文, 了解东北地区拥有的丰富的资源矿产,感受祖国的丰饶。让学生说出东北三宝是哪三宝,并进一步探究东北地区还有哪些
8、资源矿产讨论祖国的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水上人家教案序号3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探究“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难点:解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教学准备图片板 书 设 计水上人家一、水乡的特色水 秀美二、水乡的组成长江三角洲 古镇 太湖三、水乡的发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学古诗忆江南二、资料交流1、 歌曲欣赏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
9、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边听边看一组江南水乡的精美图片。2、生交流看后的感受。欣赏、背诵介绍江南水乡的诗歌与美文。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雨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进一步体会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搜集水乡的歌谣诗词书画。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了解的江南水乡小镇。2、分组学习 江南
10、的山江南的水 江南的人 江南的桥 江南的物产 3、学生交流汇报江南的风景 特点投影山 水 桥4、学习江南的位置气候5、投影江南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江苏以北浙江以南区。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主要河湖: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运河等,分析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的环境特点。展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特色。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图,让学生观察 寻找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等, 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鱼米之乡教案序号4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江南水乡的资料认识这里的环境特点,明确“水乡”得名的原因。2、
11、探究“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了解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3、树立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认识江南的美。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难点:树立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图片资料板 书 设 计鱼米之乡一、“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二、江南的农业水稻 渔业 一年二熟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鱼米之乡”的由来二、江南农业三、拓展与总结1、江南地处我国的东部沿海,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很多江河会流于此,比如有名的长江、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等;这是江南重要的水源之一。这些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带动泥沙的翻滚,在长江下游停留堆积,给这片地区
12、带来肥沃的土地;人们在土地上种庄稼,在江河中养鱼虾所以,江南在这片长江三角洲被人们称为“金三角”,是水里有鱼,地里长稻米的“鱼米之乡”。2、江南地区地理位置好,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动植物的生长。那么“鱼米之乡”良好的自然条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师生讨论。1、教师结合学生整理出的江南水乡的农作物和物产,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种类,如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产品等。教师提出活动要求:选择一种或几种农作物探究它们生产的过程,了解当地人的生产活动,对比与我们的差别,思考原因。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进行合作探究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1、拓展: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调查内容合理丰富的调查表,组织学
13、生对江南地区农作物种类进行调查;学生可在此过程中,增进对江南地区农作物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2、 总结:“苏湖熟天下足”是一句谚语,反映的就是江南地区物产丰富的情况,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足见江南的农业发展对全国的重要性,是人民健康生活的物资保障。江南是当之无愧的“鱼米之乡”。问题探究:江南地区适合怎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其自然环境的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出示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及河流分布图,探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成因。了解“鱼米之乡”的含义。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走进窑洞教案序号5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14、。2、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难点:探究高原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搜集资料板 书 设 计走进窑洞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的地貌走进窑洞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歌曲导入二、走进黄土高原三、走进窑洞四、拓展1、播放歌曲 黄土高坡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3、学生交流自己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地表千沟万壑;黄河从那里经过;人们住在窑洞里1、展示中国地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区域地图:黄土高原,在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上游
15、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2、我们从大范围上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现在我们看看黄土地的面貌,它有什么特点呢?黄土高原的环境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貌呢?学生讨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被雨水侵蚀的千沟万壑; 森林和草原大多数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 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3、 总结:经过同学的讨论,我们了解到,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本身脆弱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它的绝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丘陵沟谷区。1、我们已经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接着就来看看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走进窑洞看看。2、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一种特有的
16、民居形式。窑洞建筑美观耐用,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静无噪音。3、活动总结: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们智慧的结晶,是黄土高原上一种特有的民居形式。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黄土高原上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独特的民风民俗,知道了黄土高原地区为我国中华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更加热爱这块土地。播放西北歌曲“黄土高坡”视频。感悟地区的特色与辽阔。展示西部地区图片,了解那里的气候干旱,地貌现状,环境特点等。初步感知西北特色。播放本地区的风沙肆虐图片或视频,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开发热土教案序号6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2、通
17、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西部的自然资源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有关开发西部的资料板 书 设 计开发热土黄土高原的环境状况西部资源西部开发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介绍物产二、探讨西部前景三、学习双赢1、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2、学生汇报了解到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1)有许多矿产资源。被称为“黑色金子”的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黄土高原地下有丰富的煤藏,仅山西和陕西两个省的煤储量,就占全国煤储量的80%左右,
18、所以有我国的“煤海”之称。各种矿产资源也丰富,如鄂博稀土矿集中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2)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介绍“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3)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介绍“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骨干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这个工程将跨越4200千米的长路。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2004年1月,“西气东输”完成了向沪、浙、苏、皖、豫四省一市用户全面商业供气,标志着“西气东输”开始进入商业运营。3、畅谈感受:同学
19、们,现在你觉得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1、感受西部地区人民贫困的生活,分析原因。2、讨论: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做些什么?1、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阅读课本71页的资料)2、为西部开发献计策。(西部交通比较落后,开发需要交通,要优先发展交通。西部地区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应该先开发。开发西部,需要大量的人才)3、设置“金点子”电子信箱,鼓励学生把开发西部的“金点子”发送到信箱中。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矿产资源。出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商讨合理防治的措施。了解我国东西部相互扶持,相互交流互助,培养团结共进意识。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
20、 题领略雪域风情教案序号7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形和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与青藏高原气候的关系。2、通过了解藏族人民的民族习俗,使学生能够尊重、理解、欣赏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3、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点难点 教学重重点: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难点:尊重、理解、欣赏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教学准备资料图片板 书 设 计领略雪域风情青藏高原自然概括青藏高原人文概况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激情导入二、小组交流三、分组了解四、总结1、 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播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歌唱的是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年级 品德 社会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