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共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
2、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解析】BE 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解析】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3、。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
4、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解析】BD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解析】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
5、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
6、“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语中孔丘“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2分)(2)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
7、,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2分)(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 。(1分)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14B2分,E3分; 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15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巧妙地运用“呼
8、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意同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分)(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运用
9、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D.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15. 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诗经氓“ , ”两句,描写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不如此。(2)辛
10、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诚南宋朝廷慎之又慎。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14. AD(A没有比兴手法,3分。D项中“白天”不恰当,2分)15.“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 独和忧郁。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6分,每点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每空1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題.临江仙 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
11、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试向浮瓜沈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注】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
12、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 , ,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2)杜甫望岳中,诗句“ , ”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14. C、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
13、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D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15. 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16. (1)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所思杜甫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注: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九江:于后文的“一柱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专题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