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docx
《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文章结合山区的具体特征,采用经验总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山区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的衔接、山区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低影响”设计、道路与市政管线的统筹设计、桥涵标准的选取、交叉口的竖向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东黄山谭家桥国际小镇和承德临空经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例,总结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以期对类似工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关键词: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1引言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山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是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关于山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研究还较少
2、。本文以东黄山谭家桥国际小镇和承德临空经济区市政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为例,总结了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以期对类似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2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要点 2.1山区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布局。许多山区和丘陵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了减少纵坡,常常沿山麓和河岸布置便形成了自由式的干路网格局1。山区城市道路网可以采用“大自由、小规整”的总体布局,即以城市干路网结合地形地貌为主,在地势平缓、起伏较小的地区,则尽量使道路网规则平整,便于地块开发。自由式的路网优点在于充分地结合了城市的自然地形,最大限度的保护山区环境不被破坏,同时节约道路工程费用。道路网规模指标对指导城市道路网规划、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水平评价
3、具有重要作用,道路网包括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干道密度等。山区城市道路应根据自身城市特点,合理确定道路宽度、路网布局、街区尺度、用地强度等指标,在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推荐值的基础上适当放宽道路网规模指标。东黄山谭家桥国际小镇(图1)位于群山环抱的山间谷地,紧邻黄山脚下。由于地形起伏较大,道路网规划采用“大自由、小规整”的布局原则,依据地形地貌,规划构建“一轻轨、两高速、多放射”的对外交通骨架,镇区内部规划主、次、支道路网密度分别为3.35km/km2、2.76km/km2、5.59km/km2,相比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推荐值的路网密
4、度指标有所放宽,而是通过增加公共交通供给,规划客运中心站、集散中心等,合理引导过境交通及旅游交通,改善出行环境。2.2重视截洪沟、泄洪沟等防洪设施。山区洪水具有汇流时间快、洪峰形成时间短、流量大、冲击力强、破坏力大等特点,截洪沟、泄洪沟等防洪设施是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截洪沟一般设置在山坡上,基本都在规划用地范围以外,所以在规划阶段往往容易被忽略。例如承德临空经济区项目坐落于承德市普宁机场附近的潜山区,基地位于东西走向的沟谷地带,北侧为山地,南侧为区域防洪旱河,自然地势北高南低,山区雨水汇入旱河后排走。起步区规划地块位于北侧山体与旱河之间相对平坦地带,北侧山地现状共有三个自然冲
5、沟,其中两个冲沟汇水面积较大,一个汇水面积较小,高程分析如图2所示。项目在规划过程中并未考虑自然冲沟的泄洪通道以及北侧截洪等设施,北侧山地洪水需经过项目地块才能汇入旱河。虽然在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增设了截洪沟、泄洪沟等防洪设施,并进行了防洪评价,遗憾的是基地改变了冲沟的自然形态,未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3道路交叉口纵坡不宜过大。道路网竖向规划是对规划区域,按其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排水要求、平面规划布局等所作的垂直方向的高程规划,以便在尽量减少破坏现状环境的前提下满足日后地块开发建设的需求,使其同时满足使用、经济、安全和景观方面的要求2。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对竖向规划方面的内容提及
6、很少,指导性不强。目前路网竖向规划中普遍缺乏对交叉口范围纵段面的关注,特别是山区城市道路,地形起伏较大,相交道路在交叉口标高衔接多存在纵坡突破规范的情况,为后期道路设计及运营带来很大困难,不利于行车安全。 3山区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3.1“低影响”的设计理念。山区道路路线布设时,路线平面及纵断面线形尽量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避免大填大挖。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并组织专项专家论证,做经济技术比选,综合评价各个方案的优缺点。例如东黄山谭家桥镇东山下路工程临河路段(图4),规划道路红线宽24m,现状为四级公路,路面宽6m,现状道路左侧为麻川河,右侧紧靠山脚,且山体陡峭,山顶至路面高差约190m。
7、为降低道路工程改造影响,取消靠山一侧人行道,横断面采用单侧人行道布置方案。具体做了三个比选方案,方案一:道路左侧以河道蓝线作为控制线,向山体一侧拓宽,涉及开挖山体长度约170m,设置一级挡墙和两级边坡,高约18m,削山面积约4000m2(图5)。方案二:半路半桥方案,但是局部需新建全幅桥梁长约70m,半路半桥段长约170m,避免右侧山体开挖(图6)。方案三:道路右侧以现状山脚作为控制线,向河道一侧拓宽,占压河道长度160m,最宽处占压18m,需向河道左侧开挖滩地补偿河道,并新建510m左侧堤防(图7)。根据地质调查,山体基岩为钙质泥岩,具有遇水软化、强度降低的特点,此外,岩体节理裂隙极为发育,
8、稳定性差。经过四次专家现场踏勘及咨询会,一致认为开挖对现状山体扰动较大,现状植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在暴雨冲刷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引发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坡顶距离陡坡距离约23m,施工过程一旦发生滑塌,易连带上部发生大规模滑塌,风险将不可控制。因半路半桥方案,局部需新建全幅桥梁,并且上下游衔接挡墙、不利用断面行洪,桥下空间易堆积垃圾、景观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洪水影响评价后,报规划、水利部门同意确定执行方案三即改河方案。3.2道路与市政管线的统筹设计。3.2.1边坡排水与市政雨水管线的结合。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市政管线的施工开挖、边坡防护难度大,工程投资大,道路的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需统筹考虑,
9、因此山区城市道路设计与市政管线的统筹衔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工程经验,边坡排水与市政排水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区间联系路段,道路两侧为山体、河流等无城市开发用地时,为节省工程投资,可以取消市政雨水管线,采用纵横坡排水;当设置人行道时,可以每隔20m30m设置一处雨水口,在凹曲线最低点处增设一处雨水口,因人行道高出车行道路面15cm20cm,可以通过在雨水口位置设置横向暗管排至边沟或排水沟,就近排入山涧或河道,交叉口范围的雨水口结合交叉口竖向布置。在规划有市政排水管线路段,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排水系统与规划区域外的山坡汇水应统筹考虑,进行区域排水分析及计算,区域内的雨水管线与泄洪沟等统筹设计,
10、避免“各自为政”。3.2.2横断面设计综合考虑地下管线布设。在山区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的系统规划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路段,特别是埋深较大的主干管线,尽量选择地势平缓的道路布置路由,降低施工风险及工程投资。在具体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灵活布置管线。例如承德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市政工程项目,其中纬六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30m,现状为刚竣工完成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m,纬六路规划有雨、污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燃气中压管道、热力管道、给水管道、通信管道、电力管道等共计8种管道,道路横断面设计时为不破坏刚竣工完成的二级公路路面,在现状基础上向北侧拓宽18m,为满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区 城市道路 规划 设计 要点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