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安排 课 件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相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熬炼学生的概括实力和表达实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 2、你望见了什么? 荷花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歌咏所描画,看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你不由得想起了哪些诗
2、句?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吩咐,一次次呼喊,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得!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得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沟通(体会儿子的了不得) .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
3、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得?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惊的38小时。惋惜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沟通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激励自己,也激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惊的志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得
4、!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建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美: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得! 三检测反馈 .这种“了不得”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哀思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旧是这句话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肯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 四板书设计 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和善 了
5、不得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靠着坚决的信念创建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依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20、母亲的呼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喊”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6、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相识“憔、悴、愚”等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 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教学重点】从母亲简洁的呼喊、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宏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 在福中要知福”。 【教具】 .多媒体 2.搜集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展示沟通 (一)创设情景,激趣寻读 、出示(摇篮、学走路),激发学生对母亲呼喊时的甜蜜体验的回忆,寻入新课。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对母亲的呼喊有什么感受
7、。 (二)学习生字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诞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沟通识字方法,老师相互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朗读课文。 探讨:作者对母亲的呼喊总的感受是怎样的?画出有关句子细致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细读课文,读出感悟母亲的呼喊。 (1)“我”从母亲的呼喊中了解到母亲的爱和关怀,这主要体现在哪几件事情上?默读课文第1至第5自然段。 (2)三件事中哪件事令你最感动? (3)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件事自主学习。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4)自选学习伙伴沟通、探讨。 (5)沟通汇报,老师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通读课文,想想
8、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体会“我”对母亲的那种深深地眷念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谈谈读了课文你想到什么,对大家说说自己听到妈妈呼喊时的甜蜜体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 三、检测反馈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母亲的爱。 2.展示搜集对母爱赞美的名言、诗句,相互沟通。 四、板书设计 20母亲的呼喊 甜蜜体验 母爱 亲情 关怀 教学反思 母亲的呼喊这篇课文通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小时候母亲呼喊自己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无限爱意,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妙的亲情,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旨在教化学生体会母爱,感恩母爱。课文通过三件详细事例来表达作者对
9、母爱的深刻感受和甜蜜体验。在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把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制成精致,让学生得到欢乐的视觉享受和甜蜜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导入新课。在教学三件详细事例时,我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学习的自主权,打破教学常规和依次。 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 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支配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娴熟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疑问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解并描述我家的故事
10、”,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解并描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宏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化,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实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详细,写出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能说会道”“讲解并描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沟通, 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沟通。 【教学难点】“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留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详细,注意细微环节描写,从微小处见真情。 【课前打算】 学生打算: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2.打算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者视频录像。
11、教学打算:多媒体 【课时支配】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提纲 . 第一题“和”“与”起到什么作用? 2. 找出其次题不属于同一类的词。练习给第三题加标点。 3. 思索别董大的作者和每句诗的意思,背诵最终名句。 二 展示沟通 (一)激趣导入 . 同学们,结束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练习,今日我们又要结伴去百花园畅游一番了,你们做好动身的打算了吗? 2. 过渡: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语言可谓是博大精深,深化进去,便能感受到它的妙趣无穷! (二)学习“语海畅游” . 词语真好玩 A出示山和水,太阳和月亮,激励和指导,水浒传和西游记。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题词语,看看有什么发觉?然后小组沟通。 小组出代表
12、读,并正音。 学生谈谈发觉:四组词语中都用了“和”,“和”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 齐读第一题词语。 B出示“父与子、老人与海、长江与黄河、优点与缺点” (1)同样的方法学习其次题 (2)通过对两组词语的视察,你们有什么发觉呢?小组探讨、沟通。 老师总结:“和”及“与”作用是连接前后两个词语,前后两个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我们把它们叫做连词。 (3)你们能试着用“和”及“与”说几个主要词语吗? (4)齐读两组词语。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1)导入:刚刚我们轻松地感受了汉字的乐趣,现在啊,我们要组成一个纠错小队到汉字王国去。因为那里有一些成员站错了队伍,自己
13、都不知道,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出示书其次题 A老师提出要求:纠错小队员们留意了,我们不仅要指出谁站错了,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知道自己为什么站错了。 B小组合作,探讨沟通。 c分组汇报 第一组:学生 因为“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而“儿童、老人、青年”是按人的年龄分的类。 其次组:少年 因为“农夫、商人、演员”是按人的工作分的类 第三组:电视 因为“话剧、京剧、芭蕾舞”是按艺术形式分的类。 第四组:电影 因为“电冰箱、电风扇、微波炉”都是电器。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标点符号啊? (2)今日,我要再一次考验一下大家能否精确地运用这些标点符号,敢
14、于接受老师的考验吗?(出示课本101页其次题)小组探讨 老师提示: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引号的通常用方法是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殊的用法,有特别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出;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三)学习“积少成多” .导入:结束了“语海”的一番畅游畅游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我国唐诗的魅力吧! 2.出示古诗别董大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自读自悟 (3)集体品读沟通 (4)感悟再诵,练习背诵。 其次课时 一学习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一)预习提纲 .读102页心灵创可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思索本文写了什么事?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
15、.思索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二)沟通展示 .导入: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宏大而真挚的情感爱,在今日的阅读平台中,爱仍在接着。 2.板书题目、质疑。 (出示) 心灵受伤了,能贴创可贴吗? “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索: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沟通思索: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5.集体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能说会道 (一)课前预习 和家人共同回忆家庭中最感人的事情,写成一篇小短文。 (二)导入:又一个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听起来是那样的平凡而有微乎其微,可却让人心中充溢了
16、暖和。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小家里,也不乏这样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今日的能说会道的环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共享吧! (三)明确要求(出示) .指名读出。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留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把最感人的部分说详细。 (四)指导交际 .昨天,我们已经和家人共同回忆了家庭中感人的事情,还让大家带来了有关照片,赶快把你们的感人故事在小组里沟通吧! 2.分小组沟通,老师参加其中。 3.小组举荐代表,集体沟通,全班评议。 代表在讲解并描述时,把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第三课时 笔下生辉 一导入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共享了家中感人的故事,但
17、由于时间的关系,许多同学没有能为大家讲解并描述。那么在今日的“笔下生辉”环节里,你们便可一吐为快。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一)我们讲解并描述了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现在就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一位亲人吧 .你想写谁?为什么写他(她)呢? 2.写人离不开写事,你准备选他(她)做的哪件事来写呢? 3.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指名读出,明确要求 板书要点:写一位亲人 选一件事来写 写出真实情感 三.构思选材 .播放轻音乐,生构思 2.班内沟通选材,师生共同评议。 四.习作指导 .写一个人,怎样才能将人物写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呢? 2.以地震中父与子为例: 出示:在混乱和废墟中,他疾步走到那里,起先动手清理
18、、挖掘。 思索:这部分文字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思索: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通过文字看到一位一心只想救出儿子的父亲? 五.观赏范文我的外公 六.学生列提纲 教学反思: 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学生在反复的变形练习中丰富了学问,提高了实力。 21、爬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深刻含义,教化学生做事要有信念,要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 2、有感情地朗
19、读课文,背诵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3、相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 慧”9个字,要求驾驭的词语有“煮热、燃起、灯火辉煌、才智”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终一自然段。 【教具】 .多媒体 2.搜集有关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支配】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沟通 (一)出示,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许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验,也写过爬山的周记,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爬山给你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谈谈你的父亲说过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印象深刻。 2.今日我们来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