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一、三维目标: 1、学问实力目标:了解课文相关背景及悼词写法整体把握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3、情感看法价值观: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哀思深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调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索、探讨 ,老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文体介绍: 1883
2、年3月14日,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争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老师补充: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缘由,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建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友情“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情的一切最动人的传闻”。
3、“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三、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 学生沟通课后练习一的答案,老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 明确: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其次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学生探讨体会) 1、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哀思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 明确: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
4、心、缺憾 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哀思的内涵,如: “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宁静地睡着了”:“宁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劝慰 。 “恒久地睡着了”:“恒久”一词哀思之情剧烈。 再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忱赞扬的词句。 明确: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忱、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忱”、“坚韧不拔”、“卓有成效”三个词语感情色调剧烈, 3、学生探讨,完成课后练习二 ( 体会句中重点词语) 五、补充练习 1、课文中一些代词的指代内容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觉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别运动规
5、律。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觉,该是很够了。这样的领域是许多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2、破折号的用法 第1 小节 “宁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恒久的睡着了”。(转折或补充说明,有潜台词的作用) 第8小节“各国政府-无论资产者-无论保守派” (说明说明:马克思不是为个人而战,而是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 。) 3、留意第五小节的关联词对颂扬马克思宏大贡献所起的作用。 六、学生再读课文 七、总结 老师:通过阅读全文,大家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老师小结: 沉痛哀痛而又安静深厚,哀痛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
6、激励人鼓舞人。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语言艺术的超群精当,精确而又富于感情。 八、布置作业 1、字词归纳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附:板书设计 一、悼念 (1) - 伟人的逝世 - 哀思 理论 二、评价(27) - 宏大的贡献 - 不行估量 实践 三、悼念 (89)- 敌人的忌恨 - 崇高的品质 人民的爱戴 二、分析第 6、 7、8段。 提问(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气”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明确: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
7、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觉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样的。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变更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改变,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如18世纪60年头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纳新技术的一场革命。先以纺织业起先,到了80年头又独创了蒸汽机,蒸汽机的独创和运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这次产业革命使资产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基于这一系列相识,马克思对科学赐予了高度重视。 明确:第6段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
8、喜悦”程度更深些。既然两种科学发觉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亲密联系的科学发觉爱好尤为深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需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提问(2):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 明确: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
9、,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第6段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 明确:“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两个“参与”所领起的短语。第7段第2句抓住两个“参与”,两个“意识到”,即可将全句概括为:马克思革命实践的内容和成果。这里用的“第一次”表明马克思所参与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建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确:阅读一系列报纸的名称时应留意后面注明的时间,这些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马克思在德国,为莱茵报撰稿,后又任该报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政府,1843年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为巴黎前进报撰搞,抨击
10、普鲁士反动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1847年又成为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常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又与恩格斯一同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又定居伦敦,1852年至1861年常常为该报撰搞。可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不因屡被驱除所阻挡,报纸名称事实上是他参与革命斗争的标记,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情、坚韧和卓有成效”。说明“卓有成效”的还有“创立宏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明确:由马克思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可知,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与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的宏大实践,才创立出宏大的历史科学理论,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的
11、改进、完善自己的理论,革命实践是革命理论的基础。他创立革命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动革命实践的前进。可以说马克思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地实践了他的科学观、理论观。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宏大的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宏大的思想家。只是两者相比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作用更为光辉,意义更加重要些,故把革命家排在首位。由此可见,课文第2段中的两个“对于”位置也是不行更易的。 三、练习指导。 结合思索和练习二,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理解语句的含义。 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许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关键词语的选用;所采纳的修辞手法;所选用的特别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已
12、运用过这样的方法,例如:分析第6段中的两种不同程度的“喜悦”,突出马克思对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视。再举练习题中的例子: 例2 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明确:重点分析“空白”,表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例5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重点分析“敌人”与“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正大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课文中可拿来做此类练习的句子还许多: (1)分析“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宏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丰富含义。 参考答案:时间精确到时、刻,表明白作者慎重的看法和极度哀思的心情。“最宏大的思想家”突出
13、强调了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产生的影响。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缺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2)分析“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在万分必要时才赐予答复。” 参与答案:“像蛛丝一样”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嫉恨和诬蔑的极度蔑视,这些诬蔑和诽谤丝毫不令他挂怀。必要时才赐予“答复”,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看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