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背诵课文。2. 学会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4.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重点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出示古诗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二、初读古诗(一)一读古诗,读得正确。1
2、. 指名读2. 正音聿(y)、遗、躬、熹(第一声) 、鉴( ji n) 、徘徊( p i hu i ) 、渠、为(第四声)3. 练读4. 齐读5. 指名读(二)二读古诗,读出节奏。1. 指名读2. 小结:七言古诗的节奏停顿(七言四顿)3. 节奏停顿提示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古人/ 学问/ 无/ 遗力, 少壮/ 工夫/ 老/ 始成。纸上/ 得来/ 终/ 觉浅, 绝知/ 此事/ 要/ 躬行。观书有感 宋 朱熹半亩/ 方塘/ 一鉴/ 开,天光/ 云影/ 共/ 徘徊。问渠/ 哪得/ 清/ 如许?为有/ 源头/ 活水/ 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
3、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自由练读5. 指名读(三)三读古诗,读出平仄。1. 过渡。古诗要想读得更有韵味,还要注意它的“平仄”。简单地说 , 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 ,第三声和第四声就算仄声。2. 出示古诗练习朗读。3. 指名读。4. 指导读。在读法上每一个平声字所占的时间大致比仄声字长一倍5. 再次练读。三、再读古诗1. 过渡。这两首古诗为什么出现在同一课中,它们之间有何联系?2. 默读思考。3. 指名回答。共同之处:(1)都是和读书有关;(2)都是宋朝诗人;(3)都是七言绝句4
4、. 学生质疑不懂之处,老师标注,5. 出示相关解释,相机板书指导生字的书写。(1) “示子聿”:训示(儿子)子聿。(2) “无遗力”:遗,留下。不留一点力,竭尽全力。(3) “老始成”:始,才。青壮年时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4) “终” :到底,终归。(5) “绝知” :绝,极、最。彻底了解。(6) “躬行” :亲自去实践。(7) “鉴” :镜子。板书生字:中间的“人”尽量展开写。(8) “徘徊” :在一个地方, 走来走去。板书生字: “非”第一个竖画短,第二个竖画稍长。(9) “渠” :它,指水塘。(10) “清如许?”:这样清澈?(11) “为有” :因为有。精品资料 - - - 欢迎
5、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 简单概括两首古诗的意思。译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在冬夜读书,产生感悟告诫自己的儿子: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身实践。观书有感读书的感想: 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像是展开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四、背诵积累。1. 过渡。两首古诗写得好
6、不好?我们一起来比赛背诵。2. 自由练背。3. 齐背检查。3. 指名背诵激励。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时间:)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二、精读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1. 理解前两行诗句。(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学问:读书学习。无遣力:不留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2.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 、 “绝知” 、 “躬行”的意思。终:到底
7、、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3.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解题,释题。三、精读古诗观书有感(一)过渡:有人说观书有感诗中没有一句出现“书”,应该改成观塘有
8、感 ,你觉得呢?(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如:用: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
9、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四、比较、拓展:1. 读懂了古诗之后,请同学们掩卷而思:出现在你们面前的是怎样的两个人物形象?(如:语重心长的父亲,循循善诱的长者)2. 那就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吧!最后能不看书就更好了!3. 今天学习的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1)与读书有关,教我们怎样学习。赠学生名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
10、书,耳目失清爽。(清 萧抡谓)(2)都在诗中蕴含了哲理(哲理诗/ 说理诗) 。你以前学过这样的诗吗?( 题西林壁登鹳雀楼等)(两首诗的异同:都是写的读书感悟。一个是直接抒发读书的感受,另一个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通过“借喻”来说明自己读书的感悟。 )五、布置作业。1. 理解、背诵古诗。2. 课外阅读宋代哲理诗春日 (朱熹) 、 登飞来峰(王安石) 。教后反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11、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3. 学与问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文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 “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激趣导入1. (师板书“学”、 “问”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咱们六(4)班的王老师可有学问啦!我们还可以说王老师有?(知识、学识、文化)2
12、. (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现在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齐读课题)学与问。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 师:老师知道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不知同学们预习情况如何。在检查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2. 出示生字词不懈追求瞬息万变沈括相辅相成翱翔芳菲殿堂金钥匙铺路石能者为师日新月异五彩缤纷(1)指名读(2)提醒字音、字形,描红“瞬”(3)齐读3. 生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同学们
13、的朗读水平也不错!其实在读书时,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思考两个问题:1 找一找文中写学与问的关系的句子? 2 文章重点写学还是问?(1)指名回答 1,出示( 1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2)我们平时恐怕听得比较多的就是要认真学习、好好学习,那是不是说问不重要呢?引读上面两句话。(3)是啊,学、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14、- - - -第 6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课文围绕“问”,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默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指名答,板书:为什么问怎么问3. 为什么要问呢?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板书“为什么问”)(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1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2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首尾呼应)(3)齐读。4. 小结:通过读书,大家就了解了
15、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继续默读课文的24 自然段,思考:我们该怎么问呢?(板书:怎么问)(1) 、学生自读(2) 、指名说,师相机引导(3)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为了让读者能更透彻的理解,作者还给我们举了两个名人的事例, 分别是?说理 +举例相结合的写法, 让我们读了心服口服! !(板书:说理 +举例)5.3 人小组把 24 自然段轮流读读,再次体会作者的这种写法。6. 指名读这 2 个事例。四、总结全文1. 两位名人的事例教育我们不仅要勤学更要养成好问的习惯!因为?出示句子,齐读( 1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
16、路石。2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问。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 (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3. 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4. 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 (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谁来读读。陶行知
17、先生的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5. 其实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有很多,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搜集!五、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两题。板书设计:学与问为什么问怎么问说理+事例第二课时
18、(教学时间:)一、复习词语 (指名读 齐读)钥匙 (轻声)日新月异坚持不懈翱翔瞬息万变(翘舌音)相辅相成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一) 、快速浏览课文 , 思考: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二) 、精读课文,深入悟解1. 学习课文 1、2 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填空:知识就是指有()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 “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
19、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2. 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 20 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
20、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 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 ,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3. 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4.
21、 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 , 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5. 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6. 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7. 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8. 结
22、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二、学习课文第3 自然段1. 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2.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3. 自由读
23、 3 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 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5. 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24、投影出示: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6. 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板书:勤学)三、自学第 4 段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 详见附录二) 师读简介。 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2.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 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题目:(1) 、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2) 、后来沈括是怎
25、样解开这个疑问的?(3) 、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 (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四、总结1.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 (勤学、好问)2. 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板书:学与问结合)3. 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板书:养成习惯)4. 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5. 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022 六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