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定风波》教学设计 .pdf





《2022年《定风波》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定风波》教学设计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定风波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因定风波篇幅短小,为加大课堂容量,除学习这首词外,教者还选取了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第一篇是教学篇目,第二篇是老师选教篇目。另外设置“整体评价”环节,基于如下原因: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 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 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4 道评价题,依据“五准”原则,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
2、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二、学习目标:1.把握诗的精髓,赏析词中的意境。2.初步了解苏轼词的特点3.解析和探讨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学习重点:把握诗的精髓,赏析词中的意境。学习难点:解析和探讨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时数:一课时三、学习方法:讨论合作式四、时间设置: 1教时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 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但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低, 大多把它当成“娱宾谴兴”的 “诗余” 、“小道” 。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 “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他的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
3、,或奔放流转, 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加了词的主体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二、教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朗读(个别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再个别读)2、了解作者及背景(1)苏轼 (1 03 711 0 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袼二年 (1 05 7)与弟辙同登进士第。一生官场极其坎坷,因与王安石改革派政见不合,受贬外任,后又与司马光保守派思想有悖,更受迫害。元丰二年 (1079),罹“乌台诗案”(文字狱),历经磨难;特别是哲宗亲政后斥逐元禧旧臣,苏轼亦被一
4、贬再贬。等到徽宗即位,遇赦归途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苏辙为撰墓志铭。苏轼艺文通才,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其词不为传统框范所限。陈师道称“子瞻以诗为词”。故苏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为天地奇观” “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2)指名翻译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农历三
5、月七日那天,我在去沙湖的路上,遇到暴雨,携带雨具的人先走了。同行的人进退两难,只有我不觉得。不久天晴,所以写下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 有什么可怕! 我披着一身蓑衣, 只管在风雨中
6、过上它一生。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 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4、赏析技法(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有“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评语。请反复诵读作品, 想一想,作品抒发了苏轼什么样的 “胸臆”?词人又是如何“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遇雨本是极平常的事, 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时的不同表现,能充分显示不同的心性修养。 本词虽从下雨写到雨停, 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 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 处世态
7、度和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感,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 都是紧密地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 是本篇的主要特色。这样写的好处是含蓄而深沉,言近而韵远。)5、整体评价依据: “五准”原则:定准题点找准诗眼抓准主旨踩准分点用准词句以下四题每题 3 分,你认为所列举的这些答案恰当与否?请简要分析。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 “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很乐意, 很享受
8、当时的雨景, 同时表现作者当时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无拘无束的心情。表现了诗人阔达、平静、与世无争的轻松心情。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轻松闲逸、自由自在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悲观的心情。参考答案:闲适、轻松、自如。2、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意思是一场风雨正如人生的波折。表达诗人不拘泥于小节, 乐观,始终怀着远大志向的人生态度。意思是作者一生穿越了多少风雨迷蒙的路,表达了诗人表面轻松对走过的悲伤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风波 2022年定风波教学设计 2022 风波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