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pdf
《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 1 - 页 共 22 页- 1 -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1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 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2.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晋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步医学百科全书。陈.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
2、因学说;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发展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2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内经、 难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析,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3 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4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 、 “五气过极皆为热”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寒凉派;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攻邪以病,攻邪派。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补土派;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
3、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养阴派;5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中创“戾气”说清叶桂的温热论 ,创卫气营血辨证。清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不可分割,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病理相互影响。(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与此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4、”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地方区域对人体的影响:2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病,即疾病, 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 - - - - - - - - - - 第 - 2 - 页 共 22 页- 2 -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即症状和体
5、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 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异病同治: 不同疾病, 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二. 精气、阴阳五行一、精气学说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 一般泛指气, 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气, 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2精气有“无形”和“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气机
6、:指气的运动。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2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阴阳的无限可分性。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寒与热)“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反映了阴阳
7、的制约关系。又如“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或“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 “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说明了阴阳的制约、消长失调。(2)阴阳的互根互用(气与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 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周易 系辞下: “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阴阳互藏,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
8、阳, 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类经运气类 : “天本阳也,染阳中有阴;地有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4)阴阳的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壮水之主,以制阳光”(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 - - - -
9、- - - - - - 第 - 3 - 页 共 22 页- 3 -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阴阳转化: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4)用于疾病的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5)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阳偏衰的治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虚不能治阳而致阳亢者,
10、属于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即所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阳虚不能治阴而致阴盛者,属于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即所谓“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5. 归纳药物性能:指药物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三、五行学说1五行的基本概念:即木、火、土、金
11、、水五种物质的运动。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调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2)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行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徵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哕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 - - -
12、- - - - - - - 第 - 4 - 页 共 22 页- 4 - 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胱耳骨恐呻栗(3)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和“我生” ,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4)五行的相乘和相侮:相乘:有两种情况(太过和不及);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侮:反克有两种情况(太过和不及);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素问五运行大论: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
13、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说明五脏的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方面;其中母病及子的病情交浅,难经经释 : “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子病犯母时病情较重,难经经释 : “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比甚”;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方面;其中相乘时的病情较重,“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相侮时的病情较浅, “所胜,我可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3)用于诊断和治疗
14、用于诊断:色脉相合:为顺证;即青弦赤红,黄缓白浮,黑沉乃平;色脉不合:为逆证,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用于治疗:按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按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扶弱;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3. 藏象一、概述1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2五脏的生理特点:生化和储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奇恒之腑的特点:藏阴精而不泻,异于腑
15、。二、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一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另外一方面, 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即血液的运行必须以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 - - - - - - - - - - 第 - 5 - 页 共 22 页- 5 - 充沛心气、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2)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是指
16、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2、心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喜: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2)在液为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 ,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4)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 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17、;其次体现于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指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2)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即“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将津液化汗液排出体外。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传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3)通调水道 :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
18、的作用。所以说:“肺主行水” ; “肺为水之上源” ;(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肺主治节,“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肺主呼吸, 人的呼吸运动时有节律的一呼一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三是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2、肺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忧:忧和悲同属肺志;(2)在液为涕:涕有润泽鼻窍的作用;(3)在体和皮,其华在毛:(4)
19、在窍为鼻: “鼻为肺之窍” ; “喉为肺之门户” ;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三)脾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运化水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运化水液: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水肿的发生均与此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 - - - - - - - - - - 第 - 6 -
20、 页 共 22 页- 6 - (2)主升清:一是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和并上输于心、肺、头目, 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清气在下,则生飧泄。”(3)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2、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思:思虽为脾志,但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2)在液为涎:唾液中较清晰的称作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身之肌肉。 ” “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治痿独取阳明。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四)肝1、肝的主要
21、生理功能:(1)主疏泄:调畅气机为基础, 表现在四个方面。 有肝失疏泄和肝气生发太过两端病理变化。“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促进精血运行输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及胆汁分泌排泄:协调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分泌和排泄胆汁。调畅情志:是调畅气机所派生出来的。促进男子排精和女子排卵行经,女子月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理冲任二脉来实现。(2)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贮藏血液:协调肝的阴阳,制约肝阳升发太过,维持正常疏泄。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保证月经按时来潮。防止出血:防止血随气逆而出血2、肝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怒: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
22、故气上矣。”(2)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主筋,“爪为筋之余” ; “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4)在窍为目: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五)肾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所以说
23、“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 是通过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所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未盛到逐渐充盛,由充盛到逐渐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精品资料 - -
24、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 - - - - - - - - - - 第 - 7 - 页 共 22 页- 7 - 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壮满。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天癸” 即是随着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2)主水:指肾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起
25、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肺的宣布、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至全身。素问水热穴论 :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3)主纳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2、肾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恐:恐为自知,惊为不自知。(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3)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脑为“精明之府”,脑为“髓海” ;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肾中精气主骨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基础理论 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22 中医 基础理论 考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