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张秀娥.pdf





《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张秀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张秀娥.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期(总第402期)2017年5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i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Number 5(General Serial No402)May,2017劳动经济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张秀娥,张宝文,秦鹤(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
2、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三螺旋理论;高校一产业一政府中图分类号:F249:2;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5-0079-07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解析创新和创业是两个联系紧密的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Schumpeter1 3将创业者视为创新者,他认为创新之所以贡献于经济发展,是因为创业者生产创新产品,创业者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不难发现,创新是创业者开发创业机会的特定工具创业者引导组织和团队创新。Zhao【2 J进一步认为
3、,创新和创业之间互为补充,创新是创业的来源,创业使创新之火生生不息并且实现其自身经济价值,创业和创新贯穿于新企业建立的整个动态过程。关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卓泽林和赵中建3认为,科学的相关课程体系、专业性强的教师队伍、政府、企业及高校等互动机制,都应涵盖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之中。蔡莉等4研究发现,新创企业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休戚相关,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不断共生演变、相互作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尽管学术界并未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明确界定形成一致的结论,然而上述研究表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新创业产业、政府、高校等参与主体及其所处收稿日期:2
4、017-01-20基金项目:吉栋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2016A1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培育项目“大学生创业机制构建研究”(2015ZDPYIO);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20160418017FG);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5XZD058);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吉林省大众创业失败归因及其复原路径研究”(20168125)作者简介:张秀娥(1963一),女,吉林辽源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业管理
5、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ngxiuelll126eom张宝文(1986-),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业管理研究。E-mail:bwbelinda 2006163tom万方数据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5期 总第402期的制度、市场、文化和政策等所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有证据表明,一国或地区创新创业活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比如张秀娥等5就通过对美国硅谷地区的研究发现美国的硅谷地区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区域内的高校群(斯坦福大学等)、高科技企业群(苹果、Facebook等)、风投机构(红
6、杉资本等)以及其它非政府咨询与顾问服务提供机构协同合作,在美国政府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产生了无数的创新创业奇迹。经过上述典型文献的梳理和国外成功地区的实践经验反馈,笔者认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须涵盖能够影响创新创业行为的个人、组织与机构,提供有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政策、创业资金、优质的人力资本、创业网络和顾客、基础设施、实践平台等。无论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经验的反馈均揭示了如下事实:高校、产业和政府有机组合,在功能互补、利益互惠、成果共享的原则下,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动力,并呈现良性螺旋式的互动发展。美国硅谷地区和斯坦福为主体的螺旋三方组合的成功即是三螺旋理论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经典应用。二、我
7、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一)制度环境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在围绕创新创业方面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措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摆在“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首要位置,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战略举措来部署,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相关文件,进一步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推出和补充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减税免税政策,充分保障高校衍生企业、高校创业孵化器、科研院所的物质、技术、人力等资本供给,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创新创业的
8、实践基地,提升并激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一步发挥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功能。尽管如此,政府实践层面的执行力度依旧存在明显的不足正如叶琴等6研究的那样,即便在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的上海浦东新区依然存在诸如创新创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达不到系统优化的情况。这从侧面表明目前尚有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已经铺垫的较为清晰,然而地方政府一旦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展开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阻力,这种阻力既可能源于现有制度的冲突。也可能源于地方政府领导层面的意识未到位,更可能在于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现有制度的冲突需要按照程序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9、,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意识不到位则需要尽快展开研究讨论以确保各部门目标一致,确保后续的制度执行能够得到贯彻;若基层工作人员执行力度欠佳,则应该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采取考核制并与升迁挂钩,形成内外共同激励的约束机制,更好地确保政府的制度资源能不断地提供给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者。(二)产业环境基于学理研究的视角而言,对于我国产业环境和政府、高校及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学术界基本论调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庄涛等7的研究表明,就高技术产业而言,我国产学研协调配合效率较低,整体处于逐步改善状态。进一步以地区的产业情况研究为例,王炜和罗守贵8认为,对于上海地区而言,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程度缓慢,
10、产业结构整体调整趋向和成效欠佳。我国产业环境的上述困境意味着,高校一产业一政府三方并未形成协调互动的机制,更未凝聚成良性的螺旋式发展合力。相对发达的上海地区产业进程依旧缓慢,其他省份也一定存在类似问题甚至更为严重。产业环境的不稳定或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资源的大量浪费,如重复性的创新成果的输出市场的饱和会使得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环境知难而退,而真正迎合市场环境的创新理念、技术或工艺在高校的实践基地占比较低。可见,外部的产业环境发展情况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甚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而言,产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实践效果。国外的实践表明,高校一产业一政府互
11、动创新模式对集群升级有积极的影响,比如方文超和马怀礼9对丹麦风电产业的研究表明,风电产业的经久不衰得力于当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得力于高校和产业万方数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81内部企业界的通力合作;卓泽林和曹彦杰1 o对圣地亚哥世界级的生物技术集群的解析更进一步地表明产业结构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综上所述,通过梳理政府对产业的态度、学术界对产业的研究以及国外对产业作用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加强高校、产业及政府三方之间的良性循环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环境。(三)教育环境三螺旋理论的成功实践表明,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的设置、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环
12、节的培训及创新成果孵化必不可少,然而据Kelly等11关于全球创业观察年度报告显示,65的青年创业者重视产品新颖和新技术,但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培训依旧薄弱。目前,我国的多数高校在传统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仍未找到平衡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传统课程的设置仍保持较大比重,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比重偏小,且相当部分流于形式。其二,即便涉及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课程。效果的呈现取决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大学生的实践环节某种意义上依赖于自身的社会网络并非高校主动提供。其三,高校具有创新和创业实践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表现为内部双师型教师的匮乏,一方面表现为与外部产业界未形成良性的合作教授方案。上述高校
13、创新创业环境的瑕疵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无疑需要提上日程,亟须重点关注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实践培训甚至新产品和技术的成果输出,后续教育实践环节的评价亦不可忽视。目前,创新创业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多数高校的核心课程或选修课,也有院校将创业作为专业方向。但是,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没完全到位,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推动力度不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比重偏小,且相当部分流于形式。可见,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建立健全。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实践基地建设和使用效率欠佳:部分高校后续实践培训不能匹配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产品和技术的偏好
14、和创新追求;即便涉及实践环节培训。其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师资力量的局限导致实践培训的成效欠佳。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实践环节的实施应该与产业趋势保持一致,然尚有部分高校并未融人产业圈,造成了高校内部自身的实践与企业所需日趋脱钩,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成效,甚至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其四,成果孵化是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且可测度的标准,亦是教育改革有形成果的体现多数高校在成果转化环节进行了尝试,然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匮乏。可见,正如卓泽林和赵中建3以及马永斌和柏酷12研究的那样,创新创业的教育环节,课程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等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支持机制亦需要
15、倍加关注。三、三螺旋理论及诠释(一)三螺旋理论生发逻辑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螺旋理论开始萌生,Etzkowitz和Leydesdorff1 3通过对美国硅谷案例的实践考察和研究,从中凝练了高校、产业及政府的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 Model),并应用于研究高校、产业及政府之间复杂的动态交互关系;Etzkowitz和Leydesdorff141后续的研究进一步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高校一产业一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并丰富了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基础。至此,三螺旋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根源于该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美
16、国的128公路和硅谷的成功实践经历是该理论的思想源泉,后续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模式的成功亦是该理论的经典实践运用。(二)主要观点三螺旋理论主要观点为:(1)高校一产业一政府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保持独特角色的同时又触及其它角色的作用,形成三股螺旋式力量作用于经济社会。(2)政府催化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确保形成良性螺旋式关系。(3)追寻高校一产业一政府之间的互动,汇聚持久的创新源泉。(三)三螺旋结构演变制度环境的迥异引致三螺旋结构的差异性,全球各国由于国家制度的非趋同性,各自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鲜明的异质性。尽管外在表征均具有高校一产业一政府的外形,然内部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相差甚
17、远,从而导致运行效率迥然有别。前述两位美国社会科学研究者依据主流制度环境设计了三万方数据82 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5期 总第402期类差异化的螺旋式结构:第一类是不发达的三螺旋结构,其典型代表国家是前苏联和东欧地区,该结构中政府集权明显。创新受到阻碍,且由于政府的高度集权性导致了高校、产业和政府三者之间较少进行相互协同,在各自的优势并未得到发挥之时就受到了抑制。第二类是自由放任模式,该结构中高校、产业和政府三者的边界明晰,组织壁垒明显,三方各自为政现象处于常态,不利于相互协调,进而抑制了创新的动力。第三类是目前较为流行且获得诸多成功实践的模式,该结构充分调动了高校、产业和政府的创新动力,
18、实现了上述三方的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使得各方的优势得以发挥的同时又对另外两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协助,从而形成了良性的螺旋式互动发展关系,最终也促进了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这类螺旋结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三螺旋理论模型。该理论一方面要求保持螺旋主体的独立且要保持三者在力度和位置上的均衡。例如,政府力度过强而另外两者仅起“陪跑”作用。那么就有很大可能导致国家干预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既无效率也无效果不仅对实际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浪费了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最为宝贵的时间成本。如果三枚内核位置偏差,相互作用的力量不够均衡,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构建的无序成长。无序成长既会因无效率而浪费资源,同时也会
19、因未进行方向纠正而对资源进行二次浪费。另一方面螺旋主体之间可以互动。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均存在差异化的目标、价值取向、利益偏好等,且各自的优势也迥然有别。高校的优势在于集中大规模教授知识;政府的优势在于源源不断提供制度供给且还能扮演协调角色;产业汇集了大批的企业,是新思想、新理念及新技术等的实践基地。然而上述异质性并不妨碍达成三方合作意向。在现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产业、政府及高校等三方的良性互动与螺旋支持。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路径(一)螺旋主体各司其职1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第一,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和实践培训。课程开设与实践培训是环环相扣,是
20、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三螺旋理论的成功实践者斯坦福高校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均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例。首先,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是强化大学生理论教育和提升实践技能的思想武器,所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联系实际并且具有实践的导向性,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探索性推出专门服务于创新创业实践的慕课或视频公开课,协商课程和学分相互认可的制度设计。其次,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作用在于激发大学生交流合作的热情,检验其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改进技能,形成其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生态系统 优化 研究 基于 螺旋 理论 视角 张秀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