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符号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南岭四省为例-章昌平.pdf
《地名符号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南岭四省为例-章昌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名符号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南岭四省为例-章昌平.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名符号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一一以南岭四省为例l章昌平张晓君文章编号:1009-6000(201 7)03011707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Bdoi:10 3969i issn 1009-6000 2017 03 0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演化研究”f1 3CMZ052)。作者简介:章昌平(1 981一)男,桂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张晓君(1990一),男博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m,b专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2、公共经济。地名符号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南岭四省为例SVmboIiC EIemerlts of He ritage and Const ructiOn:Construction of the Fou r Provinces of NanlingS NamesPublic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City Memory章昌平张晓君ZHANG Changping ZHANG Xiaojun摘要:南岭四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交融的灿烂文化,叉是重要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民族民俗文化造就了特殊的
3、城市文化和记忆,形成了丰富多彩和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名文化。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的消失和更替阻碍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影B向。本文对城市改造过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城市记,IZag保留与传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城市改造质量、城市记忆保留与传承、城市记忆工程和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针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法规标准、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子体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及技术路径,并研究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关键词:南岭四省;城市记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Abstract:Nanlin
4、gS foar province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diverse blends of splendid culture,and theyare an important anti-Japanese war an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which have obvious 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folk culture created aspecial Urban cultur
5、e and memoryforming a rich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obvious names ofculture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jn Chinathe disappearance and replacement of the city names jn thefour provinces of Narlling have hin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place nameswhich has a se
6、rious impact on the reten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urban memorM This paper studie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the retention and inheritance ofurban memory in the four cities of Nanl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 reconstructionand constructs theurban r
7、econstruction quality,the urban memory retention and inheritance,the Urban memory proiect andthe place name public service system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ndtechnical path for the four subsystems,such as Iaws and regulations,toponymic signs,place names anddigital n
8、ames,and studies the impact ofthe construction of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place names basedon the city memoryKey words:Nanling;city memory;public service system ofnames117万方数据历史保护与更新l CONSERVATIONANDRENEWALOF HISTORYO引言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搠Maurice Halbwachs)认为集体记忆是特定区域的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其是“地方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
9、有传承价值的历史足迹”,也是“地方性魅力的基石”。地方有性格、场所有精神、空间有属性,皆因地方或场所拥有集体记忆的深厚沉淀。城市作为人们集体记,IZBJ场所,记忆活动在其发展历史中从未停止过,城市“靠记忆存在”,城市记忆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没有一座城市空间是孤立和无来由的”,城市记忆的存在使得城市物质结构与社会文化的演变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表现出与其他城市不周的独特风貌与形象。正因为城市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许多城市在2002年起开展了“城市记忆工程”,探索城市改造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人
10、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要注重在城市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这意味着城市记忆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未来城市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发展方向。1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11问题的提出111我们的城市正在失去记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以及
11、科技、经济、118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城市社群的生存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大发展”与“大破坏”同在,“速生”的同时也伴随着“速灭”,“中国的城市走在超速现代化的路上,成为一个建构和摧毁同时并存的空间”。城市因为“脱胎换骨”的改造面临历史文化的缺失,城市历史文化的断裂叉导致城市“失忆”,丧失了城市独有的特征与精神,社会群体对城市的认同也产生了一定的危机。很多规模较大和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很难再找到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或历史地段,我们的城市正向着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方向失去记忆。城市空间的异,ft禾u人与物固有关系的突变,正在降低人们城市作
12、为精神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12记忆功能的缺失影响地名公共服务城市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不仅仅是物质实体的组合,更是精神实体的聚藩。地名作为城市记忆中符号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符号要素象征性、交流互动性和叙事性的功能,在城市中成为沟通城市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定符号。地名能够反映城市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起源与发展状况,往往代表着城市的身份特征,与城市社区的日常生活、历史记一I7狲D市民的社会关系、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城市的失忆同样反映在地名符号中:方面,在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大破坏”之下,许多老地名都面临着灭顶之灾,“城市在前进,消失的不仅是旧房,搬走的也不单是人家,还有串起无数
13、人记忆的老地名”: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地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新街道、新小区、新建筑不断涌现,一些本应该成为城市发展进步标签的新地名却在设计上受到行政手段或商业行为的干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存在盲目仿造、文化内涵浅俗等问题,“洋名”、“怪名”、“趋同”现象突出,地名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不断弱化,既不能反映前城市化阶段的历史,也不能反映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过渡的变迁过程,更不能反映城市化后的生活现状,缺乏长远眼光和历史审美感。同时,由于城市地名体系比乡村地名更加复杂,在地名上既需要覆盖区片、叉要覆盖街道、更要包含单体建筑,甚至还要包含组织结构的名称,要涵盖面、线、点各个部分,因此在
14、地名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在城市地名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遗留问题多等问题,地名命名和管理中老地名的消失、新地名的不规范、地名缺失、重名混乱等现象严重,既影响了地名符号对城市记IZ89传承与建构的功能,也影响了地名发挥其公共服务的功能。12文献回顾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记忆延续,一般认为城市记忆对延续城市历史,保护城市特色;加强居民认同,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塑造城市场所精神,丰富城市文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对城市记忆延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与工程、档案及博物馆、文化和宏观经济管理与可
15、持续发展等学科。其中,档案界对于城市记忆最为关注,主要是对于“档案记忆观”进行的探讨,认为档案是城市记,IZ,89载体,从档案数字资源库、城市记忆工程、城建档案工作等方面对城市记忆的延续进行了探讨。对于地名和城市记忆延续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一般认为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记忆,地名承载了社会记一IL禾。文化空间,是城市记忆符号化要素之一。2005年,我国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对于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档案、平台建设、标准化、地名数据库、地名规划、地名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方面。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从各自不同角度对城市记忆或者地名公共服务万方数据地名符号
16、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lLS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南岭四省为例I章昌平张晓君体系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但将城市记一lL示0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较少。为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失忆”问题,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保存城市记忆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本文中,笔者拟选取岭南四省为例提出在城市记忆的基础上建设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设想,指出建设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保护和传承富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岭南四省文化,留住特有的城市记忆具有显著作用,并尝试将地名作为城市记忆符号化的要素,研究地名公共服务中城市记tlLSg特征,对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建设政策和技
17、术路径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思考和讨论。2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21研究区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211区域的典型性刘志伟教授在其为南岭历史地理研究丛书所作的总序中指出,南岭作为一个研究范畴的“区域”,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表现出“南北沟通海陆华夷,东西串联汉壮瑶畲,四周与几个经济大区相接,局部封闭性和整体开放性并存”的整体性区域特质。本文选择南岭所在的江西、广东、湖南和广西四省作为研究区域,除了南岭分布四省边界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南岭四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截止到2015年6月,南岭四省中有16个市县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8个镇
18、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二是南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和民族走廊,其所在的四省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楚头吴尾”的江西、在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广东、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我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和客家人重要分布区域等特征,使得南岭四省成为南北文化、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汇之地,形成了多元的语言、风俗、宗教等。三是南岭四省也是我国重要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被称为“红三角”,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中涌现了许多著名革命家和发生了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些特征在南岭四省的地名中均有所体现,如南岭四省在先秦时期就是杨越、南越、西瓯、骆越等土著民族生活地。以骆越为例,“岭南地区多骆(麓)田,把
19、垦食骆田的人称力骆越”,骆为六音的汉字记录,在岭南地区以六或六音的字如骆、洛、雒、罗、乐、龙、隆等作地名的随处可见。秦始皇征服岭南后设置南海、桂林、象郡,其中南海、桂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南岭四省拥有一大批与近现代革命史或重大政治事件相关的地名如:中山市、八一大道、翊武路、解放桥等。特定的区位和历史条件下,厚重的地方文化、民族文it#0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南岭四省老城最主要的物质环境风貌和人文精神,是无法再生、无可取代的文化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记忆支撑点。南岭四省许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独特的城市记忆。212问题的代表性在地名传承和建构城市记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南岭四省出
20、现了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样的失忆问题,如老地名保护不力而消失的问题:到2013年广州已经有三四千个老地名消失了,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长沙市至少消失了500条老街巷,南昌503个古地名仅存268爪。除此之外,城市改造改变南岭四省大部分城市容貌,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地名缺失、混乱现象,严重影响了地名发挥其公共服务的功能,如在南宁就出现了许多路牌缺失导致的道路“无名无姓”,导致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便,旧城区的地名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名都未能留存,如永州在完成部分城市改造之后就遭遇了地名混乱,如新旧异名、地名移位、排序失范和门牌空号等,一大批原来的地名标志消失或者被新的地名标志所取代。南
21、岭四省城市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显得较为随意,重工程建设、轻城市规划;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打算;重局部建设、轻整体协调。如,桂林的布局就不尽合理,街区环境缺乏统一规划,没有表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气质。目前,南岭四省中仅桂林(201 1)、音召关(2012)乖口另(mI、(2014)等少数几个城市制定了地名规划,县区一级的地名规划几乎没有。地名的消亡示o-B乱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给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地名的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受到严重的影响。总体上来看,城市改造在为南岭四省的城市历史上书写了新的一笔的同时,也对南岭四省城市记lZOSi#留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城市都面临
22、着地名消失、地名混乱等情况,抢救老地名、规范地名和建设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地名传承与建构城市记忆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2地名公共服务中的城市记忆概念和特征221城市记忆符号化要素一一地名地名是集体记忆传承的产物,不仅是区分物质、空间与环境的标志,而且代表了相应的文化意义,反应了特定时期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名在长期集体传承的过程中不仅区分物质空间和环境,而且也表达某种含义和象征意义,帮助人们在记忆中将载体符号化,赋予其在特殊时空中的固定位置,并与场所的起源以及生活于场所的人的历史故事相关联,形成与遗存或古迹等物化形式相协调的历史背景表现、文化地位以及城市生活的社会建构空间内涵。地名的延续性
23、和稳定性使得地名真实地反映了区域地理特征、宗教观念、政治观念、民族民俗文化、社会意识等,被称为人类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成为构成城市记忆重要的符号化要素。南岭四省的许119万方数据历史保护与更新I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Y多地名集中体现了地名的文化价值,如广西和广东有许多地名包含了壮语中的“那”、“纳”、“六”、“都”等,反映了壮族人可能长期在这一区域内活动;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友谊关则反映出地方的政治观念:湖南长沙的靳江口、太傅里和定王台等则反映出当地丰富的历史内涵。除此之外,地名记忆、服务、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地名与市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地
24、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222地名公共服务中的城市记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认为“失去其起源的记忆与连续性原则,城市将濒临毁灭”。城市文化是城市记,IZO勺实质内涵,城市记忆是城市文化的传承机制。城市记忆是一种集体记忆,指的是城市中具有特定城市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市民群体对于过去的记忆。群体中每个人的城市记忆不尽相同,由城市记忆引起的感情和行为可能也会存在差异,但是城市中每个人记,IZ03参照物则是固定的,城市的景观、人物、地名都将成为保存市民城市记忆的载体。城市记忆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由官方塑造自上而下传播的,通常来说都比较规范:另一种是民间的自下而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名 符号 传承 建构 基于 城市 记忆 公共 服务体系 研究 南岭 昌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