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与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与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与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与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方案1.1 项目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有关规划相容性分析1.1.1 上海市“十五” 计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中生活垃圾处置规划上海市“十五”计划的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中将“县(区)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作为一项具体的发展目标,“市区生活垃圾中转、运输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并逐步适应分类处理要求;中转、运输设施的建设适应垃圾处置总体布局,郊县(区)县城和集镇生活垃圾基本实行机械化、封闭化中转运输。本项目拟建一套新的、合理的、经济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将完全改变目前区生活垃圾收运没有垃圾中转站,由垃圾车直接陆运各镇堆场简易填埋的现状。项目的建设顺应了项目地区环境
2、卫生的要求,达到了计划提出的“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要求。同时,转运站的建设是适应垃圾处置总体布局焚烧厂的建设,就近提供配套系统。为焚烧厂提供了垃圾来源,减轻了厂运行负担,提高了其运行效益。项目建设与“十五”计划和焚烧厂建设规划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项目配备的运输车辆均采用压缩式密封拉机车,车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自锁保险装置可靠,实行了机械化、密闭化运输,杜绝了生活垃圾运输途中飞扬散落、污染环境现象。完全满足了“十五”计划对运输车辆提出的要求。1.1.2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20032005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通知”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郊区
3、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并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撤销影响环境的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推行密闭运输,2005年郊区中心镇和集镇密闭化清运率达到60。”项目的建设将以压缩式收集站为依托,实行集中收集模式,逐步清除原垃圾堆场,减缓环境污染。建成后将使区密闭化清运率达到60以上。因此,项目的建设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20032005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具有密切相容性。1.1.3 区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根据区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确定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综合处理技术方案作为区生活垃圾处理的推荐方案。该方案是以混合垃圾焚烧为核心的综合处理方案,建设地点处于区
4、最南端。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收集以压缩收集站为依托,实行集中收集模式,改变圆筒垃圾收集间为主的分散收集方式,逐步拆除原垃圾间。并在集中收集设施内,增设废旧物品回收功能,提供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的条件。在无条件建设压缩收集站的居民密集居住区,将垃圾收集间中分类收集容器集中在主要干道边,由大型压缩式收集车直接收集。在无条件建设压缩收集站的居住区区域,以小车收集,通过指挥调度在指定地点,将压缩小车收集的生活垃圾直接转驳到大吨位运输车。本建设项目属于区发展必不可少的市政配套项目目前,区目前没有垃圾中转站,所有生活垃圾都由各镇环卫所用垃圾车直接陆运到各镇的堆场。全区堆场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大多仅对垃圾进行
5、简易堆放,只有少数堆场作业时采取了压实、复土等措施。同样,区垃圾收运车相对技术落后、车况陈旧,全区缺乏大型清运车辆。因此,现状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在处置固体废弃物的同时,又产生二次污染。本建设项目顺应了项目地区环境卫生的要求,建立新的合理的、经济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满足各级发展规划提出的“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要求。同时,转运站的建设是适应垃圾处置总体布局焚烧厂的建设,就近提供配套系统。项目配备的运输车辆和转运站设施符合 “县城全面实行机械化、密闭化运输,杜绝生活垃圾运输途中飞扬散落、污染环境现象” 要求。设计过程中,项目通过论证,比选了一个经济成本低、交通压力小,同时环境
6、污染易于防治的方案作为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的模式。项目的建设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的不足之处:没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提出要求。1.2 垃圾中转站选址合理性分析(1)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根据区总体规划,区在现有15个街道镇的基础上,形成一城七镇的新行政区划,项目将在区整个区域设置1座集中转运站和7座分转站。一城七镇的生活垃圾到时将全部纳入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最后作焚烧处置。管理上做到日产日清,尽量减少二次污染。该系统基本覆盖了整个区域,完善了地区市政配套设施。将逐步解决目前区垃圾收运系统落后、车况陈旧的问题。同时,也为焚烧厂的营运做好配套工作。(2)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从现
7、场踏勘情况分析,各转运站离最近居民住宅如表6-1所示。其中,集中转运站、枫泾、张堰和亭林镇转运站由于居民住宅距离较近,选址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满足本报告书第7.1小节计算出的卫生防护距离。表6-1 距各转运站站界距最近居民住宅的距离 单位:m转运站名称北侧西侧东侧南侧卫生防护距离要求需调整的方位集中转运站68m220m-160m200北侧、南侧枫泾分散转运站15m9m-150北侧、西侧朱行分散转运站西北侧180m200m外120m270m100无张堰分散转运站-66m10m-100西侧、东侧亭林分散转运站10m120m60m-120北侧、东侧漕泾分散转运站四周100m内无居民100无廊下镇转运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垃圾 系统 建设项目 发展规划 相容性 分析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