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公共领域_张跣.docx
《微博与公共领域_张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与公共领域_张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5 微博与公共领域 张 跣 微博是网络传播最新和最具潜力的形式 。 它以分享与发现为基本传播形态 , 以独特的技术优 势 、 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推 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 , 对公共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 一方面 , 微博是多元信息的 集 散 地 、 草 根 舆 论 的 放 大 器和 交 往 理性的试验区 , 整个的微博世界就是一个由不同规模的对话构成的复调系统 ; 另 一 方面 , 微 博 内 容 和 传 播 方式 的 碎片 化 使 得 微 博网友 更 接 近 于 即 逝 公众 ,“ 坏 消 息 综 合 症 ” 、“ 震 惊体 验 ” 和 “ 速 度 魔 鬼 ” 紧 紧地 和 他 们 缠 绕
2、在 一 起 。 “ 某领导对一女孩耍流氓 , 女孩强烈反抗 , 领导 骂 道 : 小妞 , 别闹了 , 我可是有背景的人 ! 女孩一听 , 顿时笑了 : 大叔 , 别闹了 , 我可是有微 博 的 人 。 ” 这样一条影射现实生活中负面事 件的具体案例 的段子在互联网上一度广为流传,成千上万的网民在自己的微博中转发并评 论这个虚构出来 的 、 颇有点精神胜利色彩 的 斗争故事 , 他们或愤慨 , 或鄙夷 , 或 痛斥恶人 而 同 情弱者 , 千般情状 , 不一而 足 。 在他们的内 心 深处 , 这样一个段子不仅是一种怨刺 , 更是 一 种希 望 、 一种寄 托 他们渴望打破传统媒体 的 “ 中
3、 心 化 ” 结构 , 渴望打破信息传播的垄断壁垒 , 获 得向世界发言 的权力 , 并以此改变公共领域 的 话语格 局 。 这样一个段子以及由此表达的 这 样 一种渴望 , 伴 随着微博的发展而广为流 传 , 绝非偶 然 。 事实上 , 从 “ 人 大 ” 代表微博议政到 公 安 机关微博 公关 , 从 “ 李开复辞职 门 ” 到 “ 唐骏 学 历 门 ” , 从 “ 仇子明被通 缉 ” 到 “ 李盟盟被落 榜 ” , 伴 随 着一个个社会 事件借助微博的发酵与蔓 延 , 微博的辐射面日益广泛 , 影响力日益深 刻 。 “ 社 会不仅通过传播而继续存在 , 而且我们可以正当地说 , 社会存在
4、于传播之 中 ” 。 从文化研究的 角度思考微博的 传播特性 , 剖析它对公共领 域 以及我们的信息方 式 、 感知方式的多重影 响 , 是 本文的基本任务 。 一 、 碎片 之链 微 博 ( 昵 称 “ 围 脖 ” , 写微博也因此被称 为 “ 织围脖 ”) , 源 自英 文 “ micro-blog” , 即 “ 微型 博 文艺研究 2010 年第 8 期 文艺研究 年第 12 期 客 ” , 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 享 、 传播 与 获取的平台 、 一种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 。 微 博之所以得名 , 是因为它和传统的博客有着 较 为密切的关系 , 可以说它是一种非正式的 迷 你 型
5、博客 , 一种可以即时发布和分享信息 的 类似博客的互联网工 具 。 1. 碎片化 : 140 字的限制 微博最显著的特点在 于 “ 微 ” , 每条微博的内容 不 得超 过 140 个字 。 这样一种限制从表面上 看似乎是对表达的束缚 , 实际上是一举两 得 不仅与博客 和 Facebook 等以往的社交平台区 别 开 来 , 更重要 的是 , 它大大节省了沟通成本 , 降 低 了沟通门槛 , 而这必然导致大量的原创性 内容爆发性地被创造出来 。 原创性内容的爆发是和写作的碎片 化联系 在 一起 的 。 就内容而言 , 发发感慨 , 晒晒心情 , 记录现场 , 报道 进展 , 微博的内容无论
6、是个人 生 活的琐碎细节 , 或者是突发事件的滚动传 播 , 或者是有一搭没一 搭的话题争辩 , 每一条 的 内容都十分有限 , 呈现 出 “ 碎片 化 ” 甚 至 “ 口水 化 ” 的特征 。 就写作方式而言 , 博客的写作不 论 文 采如何 , 都是要考虑内容的内在逻辑的 , 这 其 中 包括观点的中心性 、 材料的关联性 、 表达 的 准确 性 、 内容的完整性等 等 。 而微博写作由 于 篇幅 的限制 , 在这一方面的要求显然要低 得 多 。 如果说博客写作 是 “ 面 ” 的细描 , 追求整体 性 和层次 感 , 必须关注内在逻辑的话 , 那么 , 微博 的写作 更 多的 是 “ 点
7、 ” 的挥洒 , 追求片断性和简捷性 , 对 于 背景性和关联性的东西常常存而不论 。 相 对 而言 , 博客洋洋洒 洒 、 长篇大论 、 瞻前顾后 、 起承 转合 , 微博则是冲口而 出 、 信手拈来 、 三言两 语 、 七 嘴八 舌 。 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 , 全球最早也 最 著名的微博网站名字就 叫 “ Twitter”( “ Twitter” 在中文世界一 般 称之 为 “ 推 特 ” , 由此 , 微博 网 友一般互 称 “ 推友 ”) , 这 个词在英文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小鸟叽 叽 喳喳的 叫 声 。 这是 不 是预示着一个众声喧哗时代的到来? 2. 兼容性 : API 第三方应用
8、 兼容性是微博最重要的特征 , 正是 它使得微 博 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耀眼的明 星 。 微博 的 兼 容性得益于它的技术特性 , 即 所 谓 的 开 放 的 API 模 式 。 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是指应用编程接口 , 开放 的 API 是指可供 第 三方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应用编程接口 ,是 网站服务商将自己的网站服务集合成一系列开放的 API 以便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的一种技术应 用模式 。 以 Twitter 为例 , 由于它对用户开 放 API, 用 户 据 此开发出了上万种围 绕Twitter 的第 三 方应用 , 这 些 第三方
9、应用反过来又大大增强 了 Twitter 原有的 应 用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 。 正因为如此 , 微博能够整合各类传播工具 , 表 现 出异常强大的开放 性 。 以往的博客只能通 过网络页面进行 内容更新 , 微博用户的内容 更 新方式则变得十分广泛 : 在线页 面 、 手机短 信 、 即时通讯工具 、 桌面客户端 、 电子邮件 , 甚至 输 入 法 。 在线页面不仅是指微博服务提供商 自 己 的页面 , 它还包括一切使 用本服务商提 供 的开放 的 API 接口的页面 , 从理论上讲 , 其数量 之 巨 难以想象 ; 即时通讯工具也有很多 , 最常见的 包 括 MSN、 Q Q 、 GTalk
10、、 Skype等等 。 事实上 , 在微 博世界里 , 超过半数的内容来自手 机 、 即 时通 讯 工具等第三方应 用 。 值得注意的是 , 通过手机 短信这一方式 , 电脑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平 滑衔接 , 一条微博的发布和一条短信的发 出 没有 任何区别 , 微博使用的技术门槛和写 作 门槛由此大幅降 低 。 这样 , 微博的更新和传 播 几乎实现 了真正的随时随地 ,“ 发现 ” 与 “ 分享 ” 也变得唾手 可 得 。 3. 定制化 : 单向确认关注 作为一种 以 “ 分享 ” 与 “ 发现 ” 为主 要特征的信息 传 播方式 , 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种主动的 人 际 圈传播 。 通过微
11、博 的 “ 关 注功 能 ”( follow) , 用户自由选 择 某些特定的信息 源 ( 其他微博作 者或微博 网 站上的 官方信 息 ) , 成为其他人 的 “ 关注者 ” 或 “ 粉 丝 ”( follower) , 用户选择的内容 96 微博与公共领域 会自动聚集到阅读器或者页面上 , 从而实现 用 户页面的个性化定制 ; 与此同时 , 用户对一 些 信 息源的选择意味着对大量的未关注信 息 源的放弃 , 这样 , 无效信息就不会自 己 “ 送货 上 门 ” 。 从 这个角度来讲 , 关注功能大大提高了信息的 选 择性和主动 性 。 同以往的即时通讯工具最 大的不同是 , 关注 别 人
12、不需要被关注者的同意 , 换言之 , 愿意关 注谁是你自己的事情 , 即使被关注者也无法 干涉 。 这样一 种 “ 后背对前脸 式 ” 的关注模式 , 与 Q Q 、 MSN 等即时通讯工具相比似乎互动性有所减弱 , 但 它的优势在于 , 微 博不强 调 “ 好友 ” 关 系 , 这反 而 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轻松性和广泛 性 。 4. 裂变性 : 两种路径交互作用 微博的每一个用户既关注别人又可能被别 人 关注 , 因此他既是信息发布者 , 又是信息 接 收 者 , 同时还是一个信息中转 站 。 这就使得任 何 一条信息的传播都可能通过两条路径展 开 : 一 种 是 “ 发散路径 ” , 信息一
13、旦发 布 , 所有的关注者 的 页面都能在第一时间自动显示该条信息 ; 一 种 是 “ 转发路 径 ” , 一旦有一位关注者转发或 者 评论某条信息 , 他的所有关注者也同样可 以 实 时接收该信息 。 当 “ 发散路径 ” 和 “ 转发路径 ” 相 互交叉 、 相互作用时 , 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 播 范 围几何级倍增 , 这就是微博的裂变式传 播 。 在 这 个过程中 , 任何人都不能决定什么样的信 息 传 播得最广或者不能传播 , 因为这完全是由所 有 参与者共同决定 的 被转发的次数越 多 , 传 播的范围一定越广 。 相对于一对一的线性传播以 及一对多的结 构 传播 , 微博的裂变式传
14、播模式是信息传播的 巨大飞跃 。 按 照 “ 六度空间 ” 理论 , 每一个微博 用 户发出的任意一条信息 , 只需要六次点击 就 可 能传递到任何一个微博用户的 界 面 。 而对于 一 条热门信息而言 , 被转发六次的时间也许 只 在 几秒钟之内 。 微博的这种超乎 寻常的裂 变 式的信息传播方式 , 使人们对其在公共领 域 中的作 用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 正是由于微博的上述种种技术特性 , 我们才 有 如此断言 : 2009 年 7 月 , 当推特网 站( Twitter. Com) 将它的首页的广告语 由 “ 你在做什 么 ” 换成 了 “ 分享和发现世 界 各处正在发生的事情 ” 的
15、时候 , 它实际上是 在 宣布一个新的媒体时 代 微博时代的 到 来 , 一个信息生产的 全民时 代 的到来 。 这个 时 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 : 信息的当事 人 、 观察 者 、 传播者 、 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不仅 被完全打破 , 而且相互变 换 ,“ 分 享 ” 与 “ 发 现 ” 不再 是 少数人或者少数机构的特权 , 而是成为人 人 可能享有的权利 。 更重要的是 , 这种权利可 能 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为一种超乎寻常 的 力 量 , 并且必然要在公共领域产生影 响 不论它是作为一种建设性力量 , 还是作为 一 种破 坏 性力量 。 在这里 , 麦克卢汉关 于 “ 媒介 是 人的延伸 ”
16、 的论断得到了又一次有力的证 明 。 二 、 公共 领域 作为一个介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场所,公共领域位于政治权力之 外 , 是一个与私人领域相对的独 立空 间 。 在这 个 空间中 , 众多的独立个体同时在场 , 就具有普 遍 性的公共利益问题展开交流与对话 , 从而 形 成一个由各种各 样 、 纷繁复杂的人与人之 间 的 关系织就的意义网络 。 也就是 说 , 公共领 域 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独立于政治权力的 公 共交往 和公众舆论 , 它不仅是政治现实 的 批 判力量 , 也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 而其中的 理 性对话是公 共领域得以构建的首要条件 。 毋 庸置疑 ,“ 公
17、共领域 ” 这个首先由汉 娜 阿伦特 提 出并经由哈贝 马斯诠释的概念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 因 为 要同时满 足 “ 位于权力之 外 ” 、“ 全民参 与 ” 、“ 理 性 讨 论 ” 和 “ 公共利 益 ” 这四个条件 , 在现实世界几 乎 是不可能的 , 这个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 97 文艺研究 2010 年第 8 期 文艺研究 年第 12 期 它不仅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理想 , 更是 一 个 可能不断接近的政治目 标 。 作为当今网络 传 播 的最新和最具潜力的形式 , 微博发挥出 比 网 络论坛和博客更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量 和 干预社会 公共事务的能力 , 被认为 是 “ 永不落幕的
18、新闻发布 会 ” , 甚至 是 “ 杀伤力最强的舆 论 载 体 ” 。 就 其传播特性而言 , 微博是现有技术和社会条 件 下最有可能接近公共领域这一政治乌托 邦 的方 式 , 它几乎是天然地要对公共领域格 局 产生影 响 。 1. 去魅 /复魅 : 多元话语集散地 微 博篇幅受到的强制性限制 , 尽管会导致信 息 的碎片化和零散化 , 但它的现实意义却不 可 小觑 。 篇幅的限制实际上是写作门槛和准 入 资格的降低 , 可以说 , 篇幅的限 制 “ 将平民拉 到 了和莎士比亚同样的水平线上 ” 。 这句话虽 则 夸张 , 但却揭示了两方面的深刻变化 : 第 一 、 平 民可以拥有 和 “ 莎
19、士比亚 ” 同样平等的写作 和 发 布信息的权 利 ( 微博信息的排列完全按照 时 间 顺序 , 与发布者的个人地位和威望无 关 ) ; 第 二 、“ 莎 士比 亚 ” 必须用平民可以接受的语言方式 来 写作和发布信息 , 因为在这里长篇大论无 法 发表 , 晦涩深奥的内容只能被海量的信息 迅 速 湮没 。 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 , 所谓的公 共 领 域 “ 原则上是向所有公民开 放 ” ,“ 当他们在非 强 制 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 , 公民们 作 为 一个群体来行动 , 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 合 , 可以自 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 ” 。 从这 个 角度讲 , 微博创造了一个不同阶 层
20、 、 不同职 业 、 不同文 化程度 、 不同社会背景的公民共同 参 与的众声喧哗的空间 , 真正地成为了多元 话 语的集散地 。 门槛降低的过程不仅是一 个 “ 去 魅 ”( Disenchantment) 的 过 程 , 也 是 一 个 “ 复 魅 ” ( Enchantment) 的过程 ,“ 去 ” 的是权威之 魅 、 阶层之 魅 ,“ 复 ” 的是草根之 魅 、 平权之 魅 。 这样 一 个双重 过 程的直 接后果就是 , 微博不仅使得信 息 、 信 息 传播 者 、 信息分享者数量巨增 , 更使得 其在类型上大为丰富 ; 不仅使草根阶层获得 了 “ 信 息 的接近 权 ” , 使原
21、本沉默的大多数获得了 发声 的机会 , 更使他们获得了与社会精英或者 意 见领袖同样地被倾听的机会 。 如果说 , 传统媒 体以及博客是 精英阶层的话语场的话 , 那么 , 微 博则最大可能地为草根阶层话语的有效 传 播 提供了舞台 。 根据 2010 年 11 月 16 日召开的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10 年 10 月底 , 新浪微博用户数已 达 5000 万 , 平均每天发 布 超 过 2500 万条微博信息 。而从 2010 年 8月 28日到 10 月底 , 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月增长 了 1000 万 。 根 据 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预 计 , 中国互联
22、 网 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 , 2011 年 、 2012 年 、 2013 年 将分 别达 到 1 亿 、 1.68 亿 、 2.53亿人左右 。 微博覆盖人数之广 、 发 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 2. 转发 : 草根舆论放大器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言 论 。 舆论的形成 , 有两 个 相反相成的过程 : 一是来源于群众的自 发 , 二 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 导 。 意见是舆 论的核 心 , 也是舆论的本体 , 舆论问题归根结底是意 见 的流动问题 。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的 核 心是公民精神的独立性 , 也就是意见表达 的 独 立性 。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 哈贝马斯对 以 广播和电
23、视为主导的电子传媒时代的公 共 领域的 可能性相当悲观 , 甚至持一定的否 定 立 场 。 他说 :“ 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 构 , 同时又统 领了公共领域 。 ” 哈贝马斯的悲观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洞察力 。 事实上 , 在网络信息技术诞生之 前 ,所谓的公共领域只是一个在相当程度 上 被 权力集团和精英阶层扭曲和利用的空 间 。 由 于 议程设置 、 媒体过滤 、 形形色色的非独立 的意见领袖等的主导因素的存在 , 草根阶层 的 声音或 者被湮没或者被压制或者被同化 , 即 使被 倾听 , 也是精英阶层选择的结 果 。 这样 , 一 个自我 形 成的 、 以批判为特征的公共领域 就 逐渐
24、沦为一个机构型 的 、 体制化的和操 纵 性 的 “ 伪公共 领 域 ” 。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草根阶层开 始 有 了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 , 但只有微博的出现 98 微博与公共领域 才使得草根的意见不仅得到真正表达的机会,而且得到了广泛传播的可能 。 BBS 论坛固然一 直是草根活跃的栖息地 , 但一般而言 , BBS论坛中 的 意见和信息很难得到精英阶层的 关注 ; 博 客 尽管被视 为 “ 自媒体 ”( WE MEDIA) 时代的代表 , 但这 种 “ 自 媒 体 ” 不仅有较高的写作门槛, 其传播的力 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客作 者 ( 博 主 ) 在 现 实世界 的 “ 精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领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