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先说四个问题先说四个问题中职课程的两大特点中职课程的两大特点中职课程改革的动因中职课程改革的动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2我们可以没有教科书我们可以没有教科书我们也可以没有专业我们也可以没有专业我们绝对不能没有课程我们绝对不能没有课程课程始终是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始终是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我知道了,不学点我知道了,不学点新东东还咋混啊!新东东还咋混啊!31.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多元化的多元化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够用的理论知识够用的理论知识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沟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沟通能力、协调
2、能力、学习领悟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学习领悟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态度、情感目标态度、情感目标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NO1NO1中职课程的两大特点中职课程的两大特点42. 2.课程模式课程模式的多元化的多元化MESMES课程模式课程模式CBECBE课程模式课程模式“双元制双元制”课程模式课程模式BETCBETC课程模式课程模式“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课程模式“项目教学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课程模式工作岗位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工作岗位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共同共同理念理念:围绕围绕工作过程开发课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使职业教育程,
3、使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过程课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旨在更好对接,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业能力职业职业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解决某类问题的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高度模式模式5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是中职课程改革的现实动因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是中职课程改革的现实动因追求课程的职业性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追求课程的职业性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这课怎么教这课怎么教NO2NO2中职课程改革的动因中职课程改革的动因6只有当个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时,只有当个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真
4、正的学习才会发生。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境的联系中才有意义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境的联系中才有意义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吧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吧中职课程的三性:中职课程的三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最常见课程定义是最常见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学习的进程”,简称,简称“学程学程”。7课程课程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科目课程即活动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即计划课程即计划对对“课程课程”的几种理解的几种理解NO3NO3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美国当代教育理论家美国当代教育理论家课程涵义的扩充:课程涵义的扩充:横向扩充:课程是一
5、个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横向扩充:课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和教学情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源和教学情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古德莱德(古德莱德(GoodladGoodlad)将课程纵向)将课程纵向划分为理想课程、正规课程、领悟划分为理想课程、正规课程、领悟课程、观察课程、课程、观察课程、 体验课程体验课程8传统课程的基本涵义: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传统课程的基本涵义: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和让学生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学习这些内容。和让学生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学习这些内容。理想课程理想课程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设计或研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设计或研制出来的课程;制出来的课程;正规课程正规课程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教学
6、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列出的课程;计划中列出的课程;领悟课程领悟课程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实施的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实施的课程;课程;观察课程观察课程我们所能观察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9体验课程体验课程学生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学生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10简单地理解:简单地理解:第一层课程类似于课程标准;第一层课程类似于课程标准;第二层课程类似于课程内容,类似于教材;第二层课程类似于课程内容,类似于教材;第三层课程是教师的课程备课笔记、讲稿和第三层课程是教师的课程备课笔记、讲稿和教案;教案;第四层是课程实施第四层是课程实施( (讲课讲课)
7、 );第五层是课程结果。第五层是课程结果。动态扩充:课程应该是流动的、鲜活的、富动态扩充:课程应该是流动的、鲜活的、富有生命的。有生命的。11职业教育的课程反映社会需求,强职业教育的课程反映社会需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12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NO4NO4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所起的主要支撑或促进作养成所起的主要支撑或促进作用,且与前
8、后续课程衔接得当。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13课程的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与作用课程应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总体设计思想,明确该课课程应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总体设计思想,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不能清晰地描述该如果不能清晰地描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它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它课程对该课程的支撑、课程对该课程的支撑、关联等作用,就很难将该课程开发到位。关联等作用,就很难将该课程开发到位。14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求:要求:思想对路、定位准确思想对路、定位准确思想思想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思路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定位定位逻辑起点、
9、专业定位、课程定位逻辑起点、专业定位、课程定位逻辑起点逻辑起点产业(行业)、职业及岗位需求产业(行业)、职业及岗位需求 专业定位专业定位行业、职业及岗位细分中找准位置行业、职业及岗位细分中找准位置课程定位课程定位职业能力、岗位任务及真实的工作过职业能力、岗位任务及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找准课程定位(作用)程中找准课程定位(作用)1. 1.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体系、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体系、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15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是是编写教材和是编写教材和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检查学生学业成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
10、学质量的重要准则。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一一. . 教学大纲的概念教学大纲的概念16教学大纲以纲要(关键要点)的形式规定了课程教学大纲以纲要(关键要点)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说明说明本文本文附录附录教学大纲的形式结构教学大纲的形式结构 大纲的说明部分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大纲的说明部分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 意义,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意义,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 导思想,提出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导思想,提出教学内
11、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依据,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特别是对教学中困难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提出特别是对教学中困难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建议。17说明说明18 大纲本文是对教学的基本内容所作的大纲本文是对教学的基本内容所作的 规定,是大纲的主体部分,反映教学规定,是大纲的主体部分,反映教学 内容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内容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本文本文大纲本文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法的特点大纲本文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法的特点,顺序排列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顺序排列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一般以篇、章、节
12、、目等,编制成严密的教学体一般以篇、章、节、目等,编制成严密的教学体系。系。在大纲本文中规定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在大纲本文中规定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分量,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课程映课程 学术观点以及教学深度、重点和难点。学术观点以及教学深度、重点和难点。19大纲本文还把该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其他作业做大纲本文还把该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其他作业做了规定;介绍各篇章的教科书、参考书或其他参了规定;介绍各篇章的教科书、参考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文献,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考资料和文献,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 列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列
13、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20附录附录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形式结构形式结构说明说明本文本文附录附录2. 2.教学大纲是选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制订授课计教学大纲是选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制订授课计划、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的依据。划、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的依据。21教学大纲是讲授大纲,也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教学大纲是讲授大纲,也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生能力的纲要。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是该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反映、教学工作的指南,是该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反映。22规定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
14、作用规定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列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的教学时数的分配。等的教学时数的分配。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233. 3.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一)符合教学
15、计划的要求 24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选择的教学内容中的具体体现,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课程定位问这是课程定位问题,很重要的哦!题,很重要的哦!制订教制订教学大纲学大纲首先要考虑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首先要考虑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课位和任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课程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程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的和要求。1 1(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5因教学大纲以学科因教学大纲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科学体系为基础制订教制
16、订教学大纲学大纲2 2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6学科是教师进行学术活动的平台学科是教师进行学术活动的平台专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平台专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平台制订教制订教学大纲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的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的要求,或片面强调专业和教学法的要求,或片面强调专业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不对的。组成部分都是不对的。3 3(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17、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7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牵涉的知识范围往往交叉。为保证科学体系各门课程,牵涉的知识范围往往交叉。为保证科学体系的完整性,不可能绝对避免重复。因此编制教学大纲时的完整性,不可能绝对避免重复。因此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从教学计划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要从教学计划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要遵循教学计划整体扰化的原则要遵循教学计划整体扰化的原则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是互相联系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是互相联系的,对课程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对课程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免重复或
18、遗漏制订教制订教学大纲学大纲4 4(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 28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与配合,尽可能依据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与配合,尽可能依据教学法要求,对重复部分进行技术处理,如从不同教学法要求,对重复部分进行技术处理,如从不同角度阐述,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一些课角度阐述,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一些课程作为重点,其他课程仅为一般地提到为止,不展程作为重点,其他课程仅为一般地提到为止,不展开论述。开论述。 29(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实际的原则30所列论点应是经过科学检所列论点应是经过
19、科学检验,符合客观规律的知识验,符合客观规律的知识方法论应符合唯物辨证法方法论应符合唯物辨证法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1 1(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的方法一定是理性的方法,理性方法的不仅包括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一定是理性的方法,理性方法的不仅包括科学的方法。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31要体现知识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要体现知识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提出的纲要应便于教材的叙述所提出的纲要应便于教
20、材的叙述要反映研究范畴的现象、事实要反映研究范畴的现象、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和规律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2 2(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3 3重视理论传授,重视实践训练,使重视理论传授,重视实践训练,使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形式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形式在相应学科教学大纲中占重要地位在相应学科教学大纲中占重要地位编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编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则,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观点与材料统一观点与材料统一(二)体现科学性与思
21、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3(三)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三)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立严谨的科学体系 34教学大纲的科学体系不教学大纲的科学体系不完全等同于学科体系完全等同于学科体系要建立在该学科的学科体系基础要建立在该学科的学科体系基础上,符合学科体系内在逻辑结构上,符合学科体系内在逻辑结构在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时,必在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教学原则,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教学原则,考虑教学法的要求。考虑教学法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比较系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学科结构体系统
22、的学科结构体系编制教编制教学大纲学大纲1 1(三)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三)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 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灵活性,以建立优化的科学结构。性和灵活性,以建立优化的科学结构。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到知识纵向跨度;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到知识纵向跨度;也要关注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扩展学生也要关注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知识视野,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35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要照顾到学科结构的在教学内容处理上要照顾到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和课程间的优化组合整体
23、优化和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处理好学科内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理处理好学科内部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编制教编制教学大纲学大纲2 2(三)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三)结合学科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科学体系 36(四)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保持先进性(四)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保持先进性37教学大纲相对稳定,才能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教学大纲相对稳定,才能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教学大纲也要保证教学大纲也要保证 “ “先进性先进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因此教学大纲的编制要不断更新内容。因此教学大纲的编制要不断更新内容。 不论更
24、新教学内容,或补充新的内容,都应当从教学的目不论更新教学内容,或补充新的内容,都应当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38对职业教育现在的对职业教育现在的课程课程建设建设,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体现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的要求。必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建设建设理念的表现形式。理念的表现形式。39 “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
25、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教 育育 部部 文文 件件教高教高200616200616号号课程标准是规定课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程性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