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风湿药课件.ppt
《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风湿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风湿药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风湿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风湿药 定义定义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NSAIDNSAIDS S( (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一节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解热作用(一)解热作用【特点】【特点】1.1.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
2、理降温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降低高热和正常体温。配合下,可降低高热和正常体温。2.2.作用部位在中枢。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作用部位在中枢。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影响散热中枢,主要影响散热( )( )。 一、共同的药理作用一、共同的药理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PG白介素白介素1 发热发热 当外热原当外热原( (微生物、内毒素等微生物、内毒素等) )进入机体后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放内热原(白介素(白介素1 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
3、PG合成与释放合成与释放 刺激体温调节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枢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体温体温。 3.3.机理:机理:抑制中枢环加氧酶抑制中枢环加氧酶( (COX),COX),使使PG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其解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COX活性呈正相关。活性呈正相关。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但由于见热就解。但由于T T过高能消耗体力,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对症
4、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体弱慎防虚脱。( (二)镇痛作用二)镇痛作用【特点】【特点】 1. 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 2. 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性和成瘾性。 3.3.作用机理:抑制炎症部位作用机理:抑制炎症部位PGPG合成,合成,作用部位在外周。作用部位在外周。疼疼痛痛痛的产生:痛的产生:组织损伤组织损伤炎症刺激炎症刺激致炎致痛致炎致痛物质释放物质释放增多增多提高痛觉对提高痛觉对致炎致痛物致炎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质的敏感
5、性刺激感觉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三(三)抗炎、抗风湿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 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风湿病的症状,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风湿病的症状,但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控制并发症。 机理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抑制环加氧酶(COXCOX)PGPG合合成减少,产生成减少,产生抗炎、抗抗炎、抗风湿作用。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近年来发现近年来发现COXCOX有两种同工酶,简称有两种同工酶,简称COXCOX1 1与与COXCOX2 2,两者为同分异构体。两者为同分异构体。 COXCOX1 1存在于血管、胃和肾
6、等组织,可参与血存在于血管、胃和肾等组织,可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管张力的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 COXCOX2 2则存在于炎症组织中,由细胞因子和炎则存在于炎症组织中,由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诱导产生。症介质诱导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COXCOX2 2,使使PGPG合成减少有关合成减少有关。二、分类:二、分类:按其结构不同分按其结构不同分 1. 1. 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2. 2. 苯胺类,如扑热息痛;苯胺类,如扑热息痛;3. 3. 吡唑酮类,如保泰松;吡唑酮类,如保泰松;4. 4. 其他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其他有机酸类,如
7、吲哚美辛。一、水杨酸类一、水杨酸类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1.1.POPO易吸收,易吸收,其吸收度和溶解度与胃肠其吸收度和溶解度与胃肠pHpH有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有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 2. 2. 主要经肝药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质主要经肝药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质与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少部分)结合,与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少部分)结合,由由肾排泄;肾排泄; 在在碱性碱性尿中药物易排出。故同服碳尿中药物易排出。故同服碳酸氢钠可促其排泄。尿呈酸性时药物酸氢钠可促其排泄。尿呈酸性时药物排出减少。排出减少。3.3.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4.4.尿液
8、的尿液的pHpH变化对其排泄影响大。变化对其排泄影响大。【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1.解热、镇痛解热、镇痛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药配成复方(其他解热药配成复方(APCAPC),),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于头痛、牙痛、肌肉痛、N N痛、痛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经及感冒发热等。 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且随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用于风湿性及类风剂量增加而增强。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应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反湿性关节炎。应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监测患者血药浓度确定给药剂应,及监测患者血药浓度确定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血药浓度比一般
9、量及给药间隔时间。血药浓度比一般解热镇痛用量大解热镇痛用量大1 12 2倍。倍。 2 2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 3 3抗血栓形成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小剂量) 机理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使血栓素抑制环加氧酶,使血栓素A A2 2(TXATXA2 2)形成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和脑血栓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和脑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等。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 图解图解 阿斯匹林阿斯匹林高浓度时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能抑制血管壁中PG(PG(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合
10、成酶,使合成酶,使PGIPGI2 2(前列环(前列环素)合成减少素)合成减少(P174)(P174),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这是因为PGIPGI2 2 是是TXATXA2 2 ( (血栓素血栓素A A2 2) )的对抗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 故防止血栓形成宜采用小剂量故防止血栓形成宜采用小剂量(75-75-150mg150mg/ /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梗)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及及和冠心病和冠心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 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上上腹不适、腹不适、胃出血胃出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七 解热 镇痛 抗炎药 风湿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