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课件.ppt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四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以学科角度言,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只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可分为萌芽期和形成与发展期两个时期。 萌芽期萌芽期时间范围:时间范围:20世纪上半叶之前世纪上半叶之前 16、17世纪世纪 古物学产生古物学产生国外: 18世纪末 一些学者在对古物学研究的基础上作了相关的工作。 德国化学家克拉帕诺斯(.aproth)自行设计了一套化学分析方法 1836年汤姆森创立了三期说 之后三期说得到检验和确认 石器 铜器 铁器19世纪中期,查尔斯世纪中期,查尔斯赖尔赖尔地质学原理地质学原理的的发表发表 ,标志着地层学的创立。,标志着地层学的创立。 19世纪后半叶,在地层学的
2、指导下早期考古世纪后半叶,在地层学的指导下早期考古学家对特洛伊古城和庞贝古城等做了发掘学家对特洛伊古城和庞贝古城等做了发掘 19世纪末 里浮斯将军首次指出同一考古学文化层内的遗物是共存的 由此可以判断遗物的相对年代 20世纪初 瑞典人蒙德留斯对古物器型的分类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考古层位学和类型学标志着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9世纪,科技考古的重点集中于文世纪,科技考古的重点集中于文物的化学分析。物的化学分析。 金属文物 石制品 陶器 20世纪上半叶世纪上半叶 发射光谱开始用于青发射光谱开始用于青铜器成分的分析铜器成分的分析 开用科技仪器分析开用科技仪器分析文物之先例文物之先例 近代考古学一旦出现
3、近代考古学一旦出现 就表现了它旺盛就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的生命力 伴随着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科学伴随着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科学化进程自然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一化进程自然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一定的应用定的应用 。 中国金石学相似或对应于西方的古物学;中国金石学相似或对应于西方的古物学; 20世纪世纪20年代西方的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产生年代西方的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产生了中国的近代考古学。了中国的近代考古学。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并在同并在同年年10月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和发掘月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和发掘 是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
4、标志。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内:殷墟殷墟3030年代发掘情景年代发掘情景 自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初,就较注重自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初,就较注重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 这一时期是考古学理论和工作的科学化这一时期是考古学理论和工作的科学化形成期形成期,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究竟未形成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究竟未形成规模规模,科技考古学仅初露倪端科技考古学仅初露倪端 。形成与发展期形成与发展期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 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至年代至8080年代年代 科技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科技考古
5、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世纪8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 1949年,美国的利比年,美国的利比(W.F.Libby)创立了创立了14C测年方法测年方法 是考古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是考古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 利比利比) 被称为科技考古的被称为科技考古的“麦加麦加”的牛津的牛津大学的大学的“考古与艺术史研究实验室考古与艺术史研究实验室”的建立标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科技考古(学)的开端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科技考古(学)的开端 。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本阶段特点:本阶段特点: 古代科技方面的资料积累和研究古代科技方面的资料积累和研究 科技
6、手段较广泛使用于考古研究中科技手段较广泛使用于考古研究中 主要侧重于测主要侧重于测年断代方面年断代方面 并开始了用计算机贮存并开始了用计算机贮存 考古信息的探索考古信息的探索 考古分支学科逐渐创立考古分支学科逐渐创立 如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如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地质考古学等学、地质考古学等 这一阶段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在国内外表现不同这一阶段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在国内外表现不同 在西方国家,早在在西方国家,早在20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人类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对传统的考古学提出质疑,希望学家、考古学家对传统的考古学提出质疑,希望把研究目标从器物的研究转变到对人的研究,科把研究目
7、标从器物的研究转变到对人的研究,科技手段也得到广泛应用技手段也得到广泛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科技考古学在此时期科技考古学在此时期缓慢起步缓慢起步 1965196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个碳十四测年实验室碳十四测年实验室 分析和鉴定技术开始应用考古研究也同其他学分析和鉴定技术开始应用考古研究也同其他学科领域开始结合科领域开始结合 发展期 本阶段特点: 1 出现世界化的格局 2 参加的工作人员多学科化(玉米图) 3 科技考古研究贯穿了考古学研究的始终(航拍德国巴伐利亚图) 4 国际性会议的频繁召开(北京会议图) 5 科技
8、考古学工作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特瓦坎遗址发现的系列玉米遗存(右一为现代样品)特瓦坎遗址发现的系列玉米遗存(右一为现代样品) 德国巴伐利亚州哈尔斯德文化寨堡遗址(正植被标志)航片图 35届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北京)届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北京) 20世纪20年代王琎教授对铜钱的分析。 50年代,南京博物院罗宗真将宜兴周处墓的发掘文物送到南京大学化学系进行检测。 1957年,仇士华、蔡莲珍夫妇被夏鼐委以重任,建成中国第一个14C测年实验室,并测定出一批准确可靠的考古年代数据。 7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等也陆续发表了一批年代数据,建立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确切年代序列,奠定了我国14C
9、测年的基础。中国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中国科技考古学的发展 50年代前后,周仁等开创了古陶瓷科学技术的研究局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这一领域贡献巨大。 北京钢铁学的古代冶金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上三个领域是中国科技考古的主流。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周昆叔等开展环境考古研究,成功召开了两次全国环境考古会议。 俞伟超,班村考古发掘,邀请地质、地理、动、植物和理化等专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考古研究 我国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并有自身我国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并有自身特点特点 1 1)虽较西方起步略迟)虽较西方起步略迟 但速度较快但速度较快北
10、京大学加速器质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制样系统谱碳十四制样系统2 2)注重文物物质结构、产地等的分析)注重文物物质结构、产地等的分析扫扫描描电电子子显显微微镜镜3 3)进行了分类研究)进行了分类研究筛选法工作图水筛法工作图常见孢粉图谱形常见孢粉图谱形态特征图态特征图 DNA结构示意图 电阻率法作业图电阻率法作业图青海喇家遗址中喇家村西冲沟西面空地的地磁场分布图青海喇家遗址中喇家村西冲沟西面空地的地磁场分布图 水下考古作业示意图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在秦兵马俑坑现场进行彩绘保护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在秦兵马俑坑现场进行彩绘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可溶性盐类的吸附处理秦陵铜车马出土情况与修复后的陈列秦陵铜车马出土情
11、况与修复后的陈列 4 4)与国际合作愈来愈多)与国际合作愈来愈多 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法国、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经常性地共同研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经常性地共同研究。 研究项目涉及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研究项目涉及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环境考古、文物保护诸多方面;在遥感考古、地、环境考古、文物保护诸多方面;在遥感考古、地球物理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球物理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方面颇有成效)方面颇有成效。5 5)大型的课题研究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大型的课题研究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日月食研
12、讨会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日月食研讨会 1995年 9月29日国务委员、科委主任宋健在京召开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测年专家参加的座谈会,提出。 1995年12月21日,国务委员李铁映、宋健主持会议,专门研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有关问题。 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任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陈佳洱为副组长,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中科院副院长路甬祥、社科院副院长滕藤、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为小组成员。“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缘起缘起 聘任李学勤、仇士华、李伯谦、席泽宗为首席科学家。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工作,由首席科学家提出了可行性报告,并通过了项目论证。 1
13、996年5月16日,国务院会议听取了邓楠的报告,批准了首席科学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工程”正式启动。 研究方法: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到一起,共同进行三代年代学这一历史课题的探讨。“工程”涉及的学科与专业有: 属于人文科学的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古文字学; 属于自然科学的天文学、年代测定技术; 坚持重大科学问题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工程”结果年表二朝代王年代朝代王年代年表三朝代王年代王年6 6)学术机构的建立和人才培养)学术机构的建立和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加强。科技考古学是最为典型的交叉学科,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
14、果,往往都能成功地应用于科技考古学。因而科技考古应当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科技考古学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也正由于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在许多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科技考古学发展前瞻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 对科技考古学在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应重视建对科技考古学在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应重视建立一套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包括学科目标、理论和立一套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包括学科目标、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是国际范围内需要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这是国际范围内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至少在我国已对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开始有了目前,至少在我国已对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开始有了认识
15、和探索,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还较认识和探索,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还较缓慢,有待于重视和加强。缓慢,有待于重视和加强。 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应当追求信息的全面性,不断丰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应当追求信息的全面性,不断丰富和充实研究内容。富和充实研究内容。 要注重多方位的交流和探讨,既包括国际领域的国要注重多方位的交流和探讨,既包括国际领域的国内外互通信息与学习、借鉴,又包括不同研究领域内外互通信息与学习、借鉴,又包括不同研究领域资料与方法的借鉴与渗透。资料与方法的借鉴与渗透。 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本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考古学 发展 简史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