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代吴越时期的浙江文化.docx
《 论五代吴越时期的浙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论五代吴越时期的浙江文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0I:10. 16235/j. cnki. 33-1005/c. 1990. 06. 018 浙江学刊(双月刊) 1990年第 6期(总第 65期) 论五代吴越时期的浙江文化 杨建华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封建帝国的鼎盛气象已全然消失,政治污浊、社会凋敝,藩镇割据,战乱频仍。 唐未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又给了它以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分崩离析,走向灭亡,出现了 “ 五代十国 ” 的 局面。由于这一局面仍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因此整个中国仍未摆脱干戈扰捵、四方鼎沸的梦魇。当时 有童谣曰: “ 八月无霜寒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 悲凉凄怆,实目不 忍睹。从此,中国文化
2、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缓慢而黑暗的时期。但就在中国大部蒙受着兵燹的惨烈破坏之 时,钱塘两岸却亮起了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两浙在吴越国王钱疼及其几任继位者的统治之下,保境安民, 晏然无事,成为当时唯一能与民生息的乐土。宋人赵作有诗曰: “ 时维五纪乱何如,史册闲观亦皱眉。是地 却逢钱节度,民间无事看花嬉 ” 。钱氏领土十四州,包括今天浙江的全部及苏南和闽北一带,有国七十二年 取罗山大木长数丈,植之横为塘 ” , “ 内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九 尺,立九木,作六重 ” ,称为 “ 澆桩 ” ,奠基筑成石塘。这条捍海石塘,自六和塔至艮山门,长三十三万八 千五百九十三丈,世称 “ 钱氏捍海塘 ”
3、 或 1氏石塘 ” 。 1985年在修建江城路立交桥时,挖至 11米深处,发 现了捍海塘的遗迹。 捍海石塘的修筑,使 “ 昔之汪泽浩荡,今成沃壤平原,东南水土长生,亦可以储精气之美、人文之 盛 ” 。它保护了杭州城郭,并使 城邑向东南扩展。由于遏制了江潮倒灌,杭州居民逐渐从 “ 盐卤之苦 ” 中 解脱出来,土地淡化,农业生产的产量得到提高。同时它还开拓了海上通道。时钱江中有大石, “ 商船海舶 经此多为倾覆,因 为罗刹(梵语,意为魔鬼 ” 。钱灌以超人胆略,趁射潮余威,发动军民凿平此石, 打通了航道,使海运和贸易寧业 .迅速得到发展。由于钱供筑塘的功业,民间有了钱 “ 射潮 ” 的神话传说,
4、城区至今有 “ 箭道巷 ” ( 一名剪刀巷 就是为纪念钱 射潮而命名。文天祥在论五代史书武肃壬事中 说, “ 筑壤射潮,非止一时之保安,实有千年之功德,洵堪百世之模 措。 ” 3.整治西湖 、 杭州能成为世界旅游文化名城,是与西湖分不开的。如苏东坡乞开西湖状所曰, “ 杭州之冇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 ” 。它那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的美鱟,使杭城蜚声中外,金主亮闻此,遂有 “ 投鞭渡江之 志 ” 。春波千顷绿如铺的西湖,是唐代开始装点的。但到唐末,西湖已有八十多年未加修治,湖中葑草英 蔽 ,以致出现干捆的情况,是吴越国王钱氏经数十年的整治疏浚,才重现她那风姿绰约的容颜。 后梁乾化二年 (
5、 912年 ,梁太祖朱晃尊钱窀为 “ 尚父 ” ,准许他广建牙城王城,有术士向钱氏献策, “ 王 若改旧为新 ,有国止 及百年。如填筑西湖,以建府治,垂祚当十倍于此。 ” 钱 *回答, “ 百姓资湖水以生久 矣,无湖是无民也。岂有千年而天下无真主者乎?有国百年,天所命也。 ” 因此有 “ 广治不填湖,留以待真 主 ” 的佳话。钱 不伹不填西湖,还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 927年 ), 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疏浚,使西湖秀 色再现。不仅碧水莖洁,波光粼粼,而且湖床加深,能停泊战舰。直到宋建隆四年(公元 936年 )七月,钱败 还 “ 大阅磷舻于西湖 ” 。钱氏还在开宝九年 ( 976年 )疏通涌金池
6、,引湖水入城内运河,以便舟池,这是兄越 对西湖的又一重要建设。 除此,钱氏还 在沿湖广建庭园、佛刹,如吴山上的秸华园、涌金门外的西园、嘉会门外的瑞萼园、月轮 山下的南果园,以及净慈寺、灵隐寺、保裉、雷锋、六和、丨 3塔等著名的钱塘四塔。尤其是钱塘四塔,千年 来向为西湖标志,不仅是西湖园林建筑中的极品,而且也足杭州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经过钱氏如此大规模 的系列文化建设,使西湖不仅恢复了作为旖旎秀丽的自然景观的风姿,而且更是融铸了文学、艺术、建筑、 咅乐、绘画、雕刻以及人文风情 ,形成浙江文化史上一独特的 “ 西湖文化丛 ” ,对浙江文化的发展,民风的 陶治产生了并且仍在继续产生着岜大的作用。 经
7、过上述三个大的方面的苦心营建,杭城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文化都得到迅速的发展,据史载,组 时 “ 境内丰阜 ” 、 “ 桑麻荦野 ” , “ 米一石铐 H十文 ” 。 “ 杭城机抒之声,比户相闻 ” , “ 奇器 .精 , 5.7,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嫌呰制于官,以充朝贡 ” 。南宫北城,前朝后市, “ 东眄巨浸、辏闽、粤之舟梅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 货 ” 。终于成为 “ 咽喉吴越,势雄江海,骄楂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 的政治、经济
8、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城 市,为她在南宋时成为全国第一州、 “ 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 莫定了基础。 二、教文化的播扬 浙江之地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这儿的人们 “ 信鬼神,好淫祀 ” ,多神祟拜,孜孜不怠。因此佛教自 汉代开始传入中国后,一直就受到浙江士人的普遍欢迎。东晋时杭州已建有名传遐迩的灵隐寺,南朝时薏思 又在天台山创立了著名的 “ 夭台宗 ” ,据明人田汝成统计,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以前已有三百六十 寺 。然佛教在浙江的鼎盛,还是吴越国时期。由于钱鬈祟尚释氏,厚礼僧人,遂在西湖大兴寺院,建造佛 塔,雕凿石窟佛像,田汝成说,“ 及钱氏立国,南朝南渡,增为四百八十寺,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 者
9、 ” 。清人朱彝尊亦曰 “ 寺塔之建,吴越武肃王倍于九国。 ” 真可谓杭城四百八十寺,多少烟雨楼台 中,故当时杭城又有了 “ 东南佛国 ” 之称。吴 越佛教的昌盛,对浙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宋元以来 事功学与心学的崛起,富有诗意的神话传说,诸多的旅游文化景观,以及以香市为典型特征的民俗风情,都 与此密切相关,并且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好往来。 1.兴建寺院、佛塔 梵寺浮屠,是吴越佛教文化一个重要表征。当时吴越国境内寺院林立、佛塔遍布,梵音不绝。据咸淳 临安志记载, “ 九厢四壁,诸县境内 ,一 王所建,已盈八十八所,合一十四州悉数数之,不能举目矣。 ” 而
10、佛塔之多,亦 “ 倍于九国 ” 。这些寺院、佛塔多筑在山灵水秀、清新幽静之处。寺院饰以黄金,飞檐铜 钟,楼台亭阁,茂林修竹,佛塔则撑空兀突,跨陆府川,与周围的湖光山色构成了优美的画境,成为浙江文 物之邦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 326年 ), 传说当时印度高僧慧理来到这里,惊叹说, “ 此乃中天竺国 灵 山小岭 ,不知何以飞来。 ” 故于此兴建灵隐。至五代吴越时,此寺已颓废倾圮。钱弘锹于宋太祖建隆元 年 ( 960年 )特遨延寿禅师来杭主持复兴工作,重建殿宇。经扩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共 计一千三百 多间,僧徒达三千多人。寺前矗有八角九层的石植,它
11、造型优美,雕刻精湛,寺院西有一紫竹林,翠荫茂密, 淸静幽雅、寺前山水,灵气蕴宵。由此组成了独特的佛国胜境,身历其间,不免万念俱寂,心旷神恰。 后周显德元年 ( 954年 ,钱弘椒在南屏山新建净慈寺,原名慧月永明院,先迎衢州慈化定葸禅师道潜居 住,移雷峰塔下宫殿中的十尊铜铸罗汉于寺中供奉,扩建罗汉堂。建隆初又延请灵隐僧延寿禅师居此,共住 十五年,建树颇多,寺亦名传遐迩。净慈寺依山临水,红墙金殿,危楼耸阁,僧房重叠,其宏伟规制可与灵 隐媲美。并且,净慈寺前 后还建有十余座梵刹,如善庆寺、小昭庆寺、弥陀寺、显瑞寺、天王寺、安吴寺 等,著名的雷峰也耸立其间,构成杭州最大的寺院群。 凤凰山南麓的梵天寺,
12、由钱接建于唐天祐元年 ( 904年 ), 初名南塔寺,曾建高大木塔一座,迎宁波阿育 王寺的释迦舍利在此供奉。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载,寺塔刚 .造至二三层,就感到摇晃不稳,于是请教 当时著名建筑家喻皓,喻皓告之 “ 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二,则不动矣 ” 。按法建造,果如所言。现寺前还 完整地保留一对刻有建幢记的经幢,为我们了解当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证。 据沸经故事 ,塔是分葬舍利(即火 化释氏遗体后那烧出来的色泽晶莹的珠子 ) 的覆鉢形的坟。一名 “ 浮 屠 ” 。冇寺必有塔,炅越国所建造的佛塔,流存至今的还有近十座。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岸月轮山南侧,于 宋开宝三年 ( 970年 ), 吴越王钱弘椒
13、请延寿禅师主持建造,用以镇钱江怒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顶上装 灯,以之导航。塔中空,又可登高 .观潮。此塔之取名 “ 六和 ” ,乃苻着佛道二学之深意。佛经有 “ 身和同 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 ,道家又有六合为天地四方,圣人与天地往来 之说,钱氏以保境安民、祟释尊老为己事,故以 “ 六和 ” 或 “ 六合 ” 名 之。 保塔,在宝石山上,建于宋太平兴国元年 ( 976年 ), 塔原高九级,宋以后改为七级,塔高四十五点三 米,塔身 M八棱型,修长玲珑,似玉笋拔立,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雷峰塔,在净慈寺前、南屏山雷峰上。宋 开宝八年 ( 975年 ), 钱因黄妃得
14、子而建,因又称黄妃塔。据吴越王钱椒记所云,此塔厚拟建千尺十三 层,后 “ 爰以事力未充,姑从七级 ” 。塔以砖石为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华严经的刻石,砖孔 中藏着卷如姆指、长约二寸、外衣黄奢的陀罗尼经。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塔被焚, 1921年 9月 25R t 58 *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下午,塔身倒塌。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与雷峰塔有关的神话传说,古今文人根据这一传说,创作了不少 优美的文学剧本。白塔,在钱塘江边阐口的白塔岭
15、上,是吴越未期的建筑。塔身刻有 “ 乾德三年 ( 965年)乙 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月天下大元帅吴越王钱椒建 ” 。塔用白石砌叠,仿木结构楼阁式,八面九层。雕 刻精细、造型秀丽。这种八边形楼阁式塔型为吴越首创,后为中原所吸收。 此外,至今尚存的义乌铁塔、安吉灵芝塔、苏州虎丘山的岩寺塔、上海龙华寺塔都是吴越国所述。这里古 寺古塔和绮丽的湖光山色融合,使人领略到无限的,感。尤其是杭城的梵寺佛塔,更使西湖增加了魅力,平 添了无限风光,是我们祖国的宝贵艺术财富和文化遗产。 2. 雕刻佛经、奖掖佛学 吴越国倡导佛教,不遗余力,广泛宣扬佛教教义,印刷经卷,流传甚广。元稹白 氏长庆集序注云, “ 扬、越
16、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 ” 王国维据此曰, “ 唐之中叶,吾浙已有刊板 矣。 ” 到钱氏治浙时,雕板印刷业已相当发达,这为佛经的雕刻提供了方便。 1917年湖州市天宁寺经幢拆 毁,发现陀罗尼经,卷首刊字四行, “ 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钱弘椒印宝箧印卷八万四千卷, ./I丨宝坍 内供奉。显德三年丙辰 ( 956年 )岁记。 ” 这是浙江已发现的最早的有纪年的雕板印刷品。 1917年许绍兴城关 出土金涂塔一座,内藏经一卷,首题 “ 吴越国王钱弘俶敬造 欧体。 五代吴越国雕 刻佛经的数量相当惊人的。据张秀民先生考证, “ 钱弘俶与延海禅师所印佛教经像、咒 语,有数字可考者 ,共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代 时期 浙江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