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任唤麟.pdf
《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任唤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任唤麟.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3卷第1期2017年1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V0133 No1January 2017doi:103969jissn16720504201701017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任唤麟(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235000;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上海200433)摘要: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有关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专门研究。该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等线性文化遗产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旅游
2、目的地的地理特征:空间跨距大,呈点轴式空间结构;文化景观变化多样,环境变迁复杂;整体体量大,游览所需时间长。并分析因此而产生的旅游形象问题:认知形象弱化,形象审美疲劳,存在内部形象竞争及形象的区际利益博弈。针对基于地理特征的形象问题,提出应采取增进文化认同、构建景观综合体与多层级形象体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等形象策略。关键词:旅游开发;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地理特征;景观综合体;形象策略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7)01-0095-070引言线性文化遗产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结合的线型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1,它是一种通过人类重大历史
3、活动、历史事件或地域文化而联系在一起的特定地理区域2。线性文化遗产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有文化线路3“、遗产廊道5引、文化廊道引、历史路径、线状遗迹8等相似概念。国外有关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线性文化遗产的概念9、保护管理与旅游开发及其经济影响18等方面;同时也关注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营销、景区游道建设与解说系统1 0111等。国内线性文化遗产研究始于21世纪初,主要集中于对国外线性文化遗产概念的引入及结合国内实际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581213,而旅游开发研究主要是有关其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旅游开发策略(对策)的研究141朝等,但目前对于跨区域线性文化遗
4、产的地理特征及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研究。一些线性文化遗产空间跨距较大,涉及地域众多,成为跨区域(地理区、文化区或行政区)的线性文化遗产。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它超出了一般旅游目的地的某“地方”或某“区域”的范围,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并因此而产生了旅游形象问题。我国有众多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大运河、黄河故道、古蜀栈道、川I盐古道、徽杭古道等,它们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开发中需要采取不同于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策略。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等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
5、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的地理特征及因此而产生的旅游形象问题,并针对基于地理特征的形象问题提出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1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地理特征11空间跨距大,呈点轴式空间结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一般具有大中空间尺度,跨国、跨省或跨市、县。如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其中中国段跨豫、陕、甘、新4省区,始于汉唐古都长安(今西安)洛阳,止于中亚七河地区(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路网跨距近5 000 km。又如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跨京、津、冀、鲁、苏、浙、豫和皖8省市的35座城市,全长3 200km。又如川盐古道,始于JlI、渝产盐区,由
6、水陆交通线路辐射至川、渝、黔、滇、鄂、湘、陕等省市。再如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临安市马啸乡,全长约25 km,为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经济的重要纽带1 6I。徽杭古道属中空间尺度,虽不如前者收稿日期:2016哪6_30;修回日期:2016-09_20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56);安徽省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AHLYZJ201414);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gxfxZD2016096)作者简介:任唤麟(】971一),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区域旅游地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9653442
7、57qqcom万方数据第96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33卷跨距大,但相比一般旅游目的地,仍具有大跨距的特征。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以遗产点及沿线城市、聚落、交通枢纽等为节点,以陆路、水路或其他混合交通线路为“轴”相连接,呈点轴式空间结构。以遗产点为例,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点有33处(图1,其中中国段22处),路网中约每264 km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段河道与58处遗产点,分布于沿线的27个城市,约每376 km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以沿线城市与聚落为例,茶马古道涉及八大区域的39个城市与聚落E 3|。点一轴式空间结构既是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得以
8、形成大空间跨距的地理基础,也是远距离文化交流扩散与迁移旅行必需的空间模式,它对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产生重要影响。图1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及其世界遗产点分布Fig1 Changall-Tianshan Corridor Network and its world heritage points12文化景观多样,环境变迁复杂 南移、蒙元以降政治重心北移等,导致大运河改道与由于空间跨距大,加上环境变迁的影响,跨区域 河段的兴废;还与自然灾害、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修线性文化遗产沿线文化景观变化多样。如长安一天 建、城市化侵蚀等的影响有关。山廊道路网沿线有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不 13整体体量大。游览所需
9、时间长同历史时期的城镇遗址、聚落遗址、古建筑遗址、交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一般整体体量较大,往往通遗迹、宗教遗迹、碑亥4墓葬、雕塑壁画以及与之相 属大型文化遗产,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与中国大运关联的遗址遗迹等多种文化景观。大运河沿线则有 河更是超大型文化遗产。大体量不仅体现在大跨河段、堤、坝、闸、桥、水关、纤道、码头、险工等水工遗 距、长线路上,而且体现在各遗产点的总面积上。如存及衙署、仓窖、行宫、会馆、驿站、钞关等相关设施 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虽然单个遗产点面积不一定遗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城镇、聚落、古建筑、历史文 大,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33个遗产点的总面积化街区等多种文化景观。 达42680
10、km217,19,相当于2015年西安市建成区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沿线环境变迁复杂,如长 面积。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段河道遗安一天山廊道路网沿线就有古代良田沦为流沙、古 产与58处遗产点总面积也达20819 kmz19,相当城变成废墟、湖泊干涸、古国消失成土丘等现象。这 于2014年无锡市建成区面积。如果加上由连接些环境变迁不仅与沿线气候变干、降水减少、冰川融 “点”的“轴”(交通线路)形成的廊道景观,跨区域线水萎缩、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 性文化遗产的整体体量会更大。历史时期土地过度开垦、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利用不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各遗产点游览所需时长与合理、天然植被遭破
11、坏以及战火摧残、农业兴废政策 一般旅游目的地游览所需时长没有大的差异,如长变化无常等人为因素有关1 8|。大运河沿线的复杂环 安一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2境变迁则主要与历史时期河流的改道、决堤、淤塞等 个遗产点大部分游览时长为23 h,最小游览时长有关,如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决堤对大运河河道 为051 h,最大为45 h。如果各遗产点进行联走向的影响及对隋唐大运河的淤塞作用等;也与国 合开发,形成整体旅游线路,则总游览时长可达445家政治经济重心的迁移有关,如北宋以降经济重心 53 h,已大大超过一般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长。如万方数据第1期 任唤麟: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
12、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 第97页果加上由“轴”形成的廊道景观,则所需游览时长会更大。游览时长与旅游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正相关,即游览时长越大,旅游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一般也越大。因此,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各遗产点具有旅游联合开发的潜力。2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问题21认知形象的弱化认知形象是基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属性的认知而产生的印象或感知,它是旅游形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旅游目的地属于某个特定地理区(文化区或行政区),或者本身就是某个地理单元,由于具有一定的界限,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地理学核心概念“区域或地方”的丰富涵义或特征2 0I,因而其空间结构与地域文化属性相对较易认
13、知。而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并非只属于某个特定地理区或地理单元,而是以点一轴式空间结构形式分属多个不同的地理区或地理单元,因而缺乏一般旅游目的地基于某个特定地理区或地理单元而具有的“区域或地方”的涵义或特征,没有一定的界限,各区域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因而其空间结构与地域文化属性相对较难认知,甚至难以对其产生完整的印象或感知。因此,“区域或地方”的涵义或特征的缺失,弱化了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的认知形象。另一方面,在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的作用下,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的某些部分或遭损毁、或被转移、或湮没于地下,使遗产线路的具体走向及遗产点的范围与边界都难以识别,原有的功能已经弱化(如京杭大运河的航
14、运功能)或不复存在(如茶马古道的贸易功能与隋唐大运河的航运功能),沿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已经散落;遗产内部原有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变得“断续”或不连贯,原本是一个“整体”,由于环境变迁而被“割裂”,难以给旅游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或感知,同样造成认知形象的弱化。再者,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整体体量大、文化景观多样及环境变迁复杂等特征,使其形象要素更加复杂,旅游者对遗产的形象认知难以深入,除非旅游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者旅游前有较充分的信息搜集。一般旅游者会处在因知识储备或信息搜集不足而不能对遗产文化充分解读的境地,尤其是在跨文化区的旅游中,甚至出现文化休克。对知识与信息掌握的更高要求,成为旅游者对
15、形象深入认知的障碍,从而也会造成认知形象的弱化。22形象的审美疲劳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虽然文化景观变化多样,其核心景观资源(对形成吸引力与形象定位有决定性作用)遗产点的类型仍不够丰富,加上超长的游览时长,仍易引发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如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一类资源对应一类景观,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2个遗产点,从资源主类看(表1),仅属于遗址遗迹(E)和建筑与设施(F)两类人文景观;从亚类看,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14个,景观建筑(FC)7个,归葬地(FE)1个,共3类人文景观,但以前两者为主;从基本类型看,有废城遗址(EBF
16、)、石窟(FCD)等8种人文景观。这相对于国家标准中的所有8个主类、31个亚类与155个基本类型,或者相对于国家标准中的所有人文景观的4个主类、14个亚类与84个基本类型而言,景观类型都不够丰富。又如大运河、黄河故道等沿线也有众多相似的水工遗存及相关设施遗迹。因此,在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中难以避免同类型景观的重复出现而产生形象的审美疲劳,尤其是在相邻空间出现同类型景观资源,如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中同属塔类的小雁塔、大雁塔与兴教寺塔同城(同在西安市),同属废城遗址的北庭、交河、高昌前后相邻(图1),更易产生形象的审美疲劳。表1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遗产点资源类型Thble 1 Touris
17、m resource types of heritage points of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Network in China遗产点 资源类型克孜尔石窟 FFCFCD克孜尔尕哈烽燧 EEBEBH苏巴什佛寺遗址 EEBEBC北庭故城遗址 EEBEBF交河故城 EEBEBF高昌故城 EEBEBF玉门关遗址 EEBE船悬泉置遗址 EEBEBE锁阳城遗址 EEBEBF炳灵寺石窟 FFCFCD麦积山石窟 FFCFCD张骞墓 FFEFEB彬县大佛寺石窟 FFCFCD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EEBEBF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EEBEBF小雁塔 FFCFCA大雁塔 FFCFCA兴教
18、寺塔 FFFCA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EEBEBE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EEBEBB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EEBEBF汉魏洛阳城遗址 EEBEBF注:旅游资源分类代码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即“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文化休克又称“文化震惊”,指初次进入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精神紧张综合症。万方数据第98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33卷23内部形象竞争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分属各地理区(行政区或文化区)的遗产点,有各自独立的局部旅游形象,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内部形象竞争。首先,内部形象竞争表现为遗产点之间的形象替代与形象遮蔽问题。同等级层次的旅游目的地处在相邻空间
19、上,则容易被认知为相似形象的旅游目的地,并将已知目的地形象认知为未知目的地形象2 0I,产生替代效应,从而引发形象竞争。一定区域内的若干目的地,其中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产品品牌效应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在旅游形象方面会更加突出,从而对其他目的地形象形成遮蔽21|,其他目的地则力图突破这种遮蔽,于是产生形象竞争。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内部既存在相似形象的遗产点,也存在资源条件较好或由于旅游发展不平衡而存在品牌效应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遗产点,而点轴式空间结构又使一些相似形象的遗产点处于相邻空间(图1),具有相连的旅游线路,以致形象替代与形象遮蔽难以避免,从而更易形成内部形象竞争。形象替代与形象遮蔽使跨区
20、域线性文化遗产内部不能充分产生形象合力,既影响整体形象的影响力,也成为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遗产点形象发展的制约因素。其次,内部形象竞争表现为各遗产点(景区)在旅游开发中追求形象的“自我化”。由于利益目标不同,一些遗产点为公益性质,以社会效益为主(如博物馆),而另一些遗产点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经济效益;由于面临的市场机遇不同,些遗产点受科考、研学旅游者市场青睐,而另一些遗产点受观光游览者市场青睐;有些遗产点地处或者邻近人口稠密、居民支付水平较高的大城市,有些则地处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遗产点旅游形象建设条件虽不同,但都趋向于实现自身利益与迎合自身的市场机遇,追求形象的自我化,如
21、果没有处理好各遗产点形象之间的竞合关系,不仅会影响遗产的整体形象合力,而且会对处于劣势的遗产点的形象产生遮蔽,成为其形象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度自我化甚至会偏离遗产整体形象的主题,从而影响遗产整体形象的塑造。24形象的区际利益博弈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区际利益博弈发生在行政区之间,如果是跨国遗产也会发生在国与国之间。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突破单一行政区的范围,其遗产点(核心旅游资源)分属于几个或众多行政区。在同一行政区内,由于行政力量的作用,区内各遗产点在形象塑造与宣传策略上容易取得一致,但不同地区之间在旅游形象塑造与宣传上存在利益博弈。如隋唐大运河沿线一些节点城市争相要成为遗产沿线重点城市或“
22、首发”城市,借以提升知名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长安一天山廊道路网遗产旅游形象塑造与宣传上,也会因利益目标差异与政策导向不同而产生利益博弈,利益博弈不利于整体形象建设与共同形象利益的实现。对于各行政区而言,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存在“搭便车”现象,利益主体趋向于免费享用遗产形象所创造的客源与各种市场利益,而在形象塑造与宣传的投入上则倾向于由其他地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2引。点一轴式空间结构中空间相邻、线路相连与景观类型相同或者相近的遗产点景区具有共同的客源市场,由于旅游形象对市场份额可以产生决定性影响,各地区在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中,必然会采取有利于自身利益
23、实现的形象制胜策略,影响其他行政区内遗产点形象利益及整体形象利益的实现,从而影响其他行政区遗产形象建设的积极性。3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31增进文化认同,强化认知形象针对形象弱化问题,一方面,通过考古发掘与文献资料研究确定遗产线路的具体走向,确定各遗产点方位与边界,并通过规划与立法划定遗产保护区范围,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空间形象;对遭损毁或被转移的遗产资源进行修复或重建,在沿线设立遗产线路具体走向及遗产区范围标识,在遗产点与交通节点设立解说系统,凸显地域空间特征,以强化旅游者与沿线居民的遗产“意境地图”。另一方面,应加强遗产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总结归纳其特征以方便解读;加强相关历史
24、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沿线居民与旅游者对遗产文化的解读能力,强化对遗产文化的认知。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尤其应通过各种新媒体(目前国内各线性文化遗产尚无信息网站),让旅游者主动感知遗产形象信息,达到强化形象认知的目的。从更深层次的策略意义上说,强化认知形象应增进文化认同。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问结构不可改变,原有功能联结已弱化或消失,但对遗产文化意境地图是指通过回想而得到的地理事物图像。万方数据第1期 任唤麟: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 第99页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或者归属意识可以增强遗产资源之间的联系,使分散的遗产资源成为一个文化整体,赋予遗产“区域或地方”的涵义,从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地理 特征 跨区 线性 文化遗产 旅游 形象 策略 研究 任唤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