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doc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王春玲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音乐美育的目标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
2、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音乐“生活化”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
3、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三、结论与启示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
4、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扩展阅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与精选心得体会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与精选心得体会我是蒙泉镇夏家巷完全小学派出的美术培训教师,有幸参加了8月27日在石门楚江一完小举行的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我经过这次培训,受益匪浅、深有体会。现将这次培训的内容与体会和老师们共同进行交流与探讨。一、本次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1)总原则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2)具体的原则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以
5、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二、本次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内容与特点(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其实,美术课程应该兼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但由于所谓工具性学科在基础教育体系中被先入
6、为主地认定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导致美术课程无法“挤入”,因此原来的美术课程的性质只能被定为人文性。然而,这种定性容易给人以忽略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错觉,而且在调查中也被批评为不属于美术独有的定性,思品、语文、历史、社会、音乐同样可以共享这一定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一方面这一限定为美术课程所独有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美术学科的
7、特征,有利于引导教师围绕“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开展美术教学。同时,修订后的课标将美术课程性质具体定性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更加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2)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课程改革是一种需要激情的行为,尤其是课程改革之初更是如此,但只有强烈的激情或情绪,容易造成矫枉过正的结果。因此,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十个年头,我们需要降低情绪性,增加理性精神,以平和的态度看待课程改革中的诸种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课标中,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
8、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平静地接受此次课程改革。(3)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注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所以本次修订适当地增强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规定性,但又避免回到原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表述的严格性,尽可能在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在具体的结构上,将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尽可能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
9、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知道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4)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为
10、了避免教师的误解,本次课标修订注意了表达的辩证性。如在“学习活动建议”中,提出“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5)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
11、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偏重于工艺制作部分,对设计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不足,这次主要从设计语言和功能需要等方面,突出了设计的特征和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如“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此外,值得重视的是,本次修订中再次强调了“学习民族传统纹样”,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现代设计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也了解传统纹样在设计中的价值和应用。(6)厘清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
12、递进关系主要上明确了不同学段的欣赏内容,四个学段依次是“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欣赏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和“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评述的形式的在四个学段的递进依次是“用简单的话语”、“用语言或文字描述”、“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和“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需要关注和表达的内容在四个学段的递进依次是“大胆表达感受”、“表达感受与认识”、“用美术的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和“认识不同美术作品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
13、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7)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鉴于材料和设备在美术教学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也鉴于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美术教学的条件连起码的教学水平都不能满足,本次修订增加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基本条件;第二,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第三,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8)对本文作精致化处理一是在文本结构上适当调整,删除了第一部分中的“价值”内容;二是删除了文本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图表、案例和名词术语解释,三是在体例和文字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比如,为了增强体例的统一性,实施建议部分的表述方法都做了统一。此类修改
14、较多,因此不再一一例举,详见附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三、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15、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
16、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建议: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
17、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音乐 新课程 标准 培训 学习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