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案例.doc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乘法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小数乘法教学案例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也叫做“教学的最佳期”。维果茨基认为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学,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较高智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教学过程没有落实在学生已经达成的发展水平或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产生互动障碍。笔者执教小学数学已经十余载了,自以为对学生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的把握十拿九稳,但在前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练习时却遭遇了失败,这才发觉自己这份自信实在是没有理由。镜头回放师出示3.8
2、2.5、7.55,请学生估计这两题小数乘法的积是多少?(略)师:哪一题比较简便?你能计算出它的正确结果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生:7.55=(7+0.5)5=75+0.55=37.5生:7.55=75510=37510=37.5生:7.55=15+15+7.5=37.5生:我是笔算的我表扬了学生能运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然后请他们继续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剩下的乘法算式3.82.5。学生蛮有把握地开始计算,然而我在巡视时发现有部分学生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3.82.5=32+0.80.5=6+0.4=6.4,并且这样计算的学生之多出乎我的意料。着急之中我努力思量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计算,细细想后,我
3、也就释然了:原来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7.55时,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便捷,因此比较乐意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但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却出现了错误。这显然是受到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影响,是知识的负迁移。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决定根据课堂出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勇敢地说出这种算法,并把错因作为重点进行分析讨论。(此时的我在暗暗得意自己敏锐的课堂资源捕捉能力)在师生一起分析了3.82.5另外几种正确算法的算理后,我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生1站起来说:“我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样,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算的,结果却跟估算的结果相差比较远。我是这样算的:3.82.5=32+0.80.5=6+0.4=6.4,我也不知道自
4、己错在哪里?!”(部分学生跟着他表示疑惑不懂)学生的疑惑已经出炉了,“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问题重新抛回了学生。我试图想在学生自己的群体中寻找到答案,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释,也许效果会更好些。我的眼神期盼地寻找着,这时生2举手了,一脸蛮有把握的样子。这是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于是我请他为大家解惑:“这样计算比原来的结果小了。3.82.5=(3+0.8)(2+0.5),我们可以先把(3+0.8)看作一个整体,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3+0.8)(2+0.5)=(3+0.8)2+(3+0.8)0.5,然后再用一次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32+0.82+30.5+0.80.5。我们可以与
5、他的32+0.80.5比较一下,像他那样计算就会比正确结果小了。”学生们听得很专心,他们的敬佩神态中还是透着厚厚的迷茫。我惊叹学生2的出色解释,但是连续运用两次的乘法分配律,而且要把一个算式看成一个整体,其他的学生能理解这种解释吗?于是我决定自己出手了,我开始引导:“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义?”教师里一片寂静,没有学生响应,个个沉默着。学生启而不发,我只好填鸭了:“3.82.5就是表示3.8的2.5倍是多少。所以3.82.5=3.82+3.80.5,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果与32+0.80.5比较一下”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发现我的解释并没有被学生接受,但我实在是没有招数了。幸亏练习时也不再有学
6、生采用那种错误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那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奥秘虽然是不知所以然,但他们还是感觉到了那是错误的算法,所以不再选用),但是我知道我原先的自以为是的“出手”却是失败的惑“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桥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案例中,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发生思维障碍出现错误时,成功捕捉到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错误资源,教者也意识到应该好好利用这“生成点”,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深究其错误根源,要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理解并解决问题。但是这节课之后,面对教者那自以为是却劳而无功的“出手”,笔者不禁疑惑了:1、难道教者当时的引导“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数 乘法 教学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