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 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 吕以春 杭州在历史上,曾先后两次建都。一是五代时的吴越国,称 “ 西府 ” 或 “ 西都 ” ;二是南宋,称 “ 行在所 ” ,升杭州为临安 府。前者系地方割据政权,建都杭州时间约八十年 后者为正统 的中央政权,建都杭州时间长达一百五十年。南宋都城杭州,冠 盖如云,人文莶萃,宫苑遍布,经济繁荣,人口号称百万,是杭 州城市发展的髙峰。因此历为专家学者所重视,文献著述汗牛充 栋,人们对它的了解也就比较清楚。而吴越时期的杭州,无论从 留存的文献资料或研究的深度广度,都相形见绌,人们对它的认 识也就比较模糊。然而,吴越时期的杭州,尽管不是中央政权的 都城,也未达到南
2、宋那样全国第一大都会的髙度,但从杭州城市 本身发展的历史看,却也是划时代的重要阶段,对往后杭州的发展 有重大的影响。探索和研究吴越都城杭州,尽可能地恢复历史面 貌,是摆在我们古都学工作者面前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它对 揭示杭州城市发展的过程,丰富杭州作为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 内涵,开发利用杭州的旅游资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军阀割据,战争频仍的大分裂时期。 尤其是黄河流域,城邑残破,赤地千里,人民颠沛流离,苦不堪 言。唯独地处两浙,建都杭州,国狭势弱的吴越国,却一直比较 安定、繁荣。这里很少战争,人民较为安乐,政局相对稳定。从 唐昭宗乾宁二年 ( 895)吴越国创始人钱镠
3、任镇海、镇东军两节 度使,占有两浙算起,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 978)降宋止, 前后共经历三世、五王、八十四年 。这和当时中原小朝廷梁、 新五代史卷六七吴越世家注。 191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唐、晋、汉、周 “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 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 的混乱局面,形成 鲜明的对照。后周显德七年 ( 960),赵匡胤 “ 黄袍加身 ” 灭周 建立北宋,在太祖、太宗用武力平定十国的过程中,吴越最后
4、一 个君主钱倜,顺应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潮流,将 “ 所部十三州、 一军、八十六县 ” 纳土归宋,民知易姓,而不知易国,又一次 避免在吴越用兵。吴越一隅长治久安的原因,新五代史的作 者欧阳修,把它归之于吴越地区民风的文 弱,说 “ 其人比诸国号 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 ”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而是 与开国君主钱谬有较大的政治眼光,能根据当时形势和国情,采 取正确的基本国策有关。这基本国策就是 “ 保境安民 ” , “ 善事 中国 ” 。 制定这一国策,是有深刻根源的。钱谬虽然用几十年时间经 百战,定两浙,顺利地巩固了吴越地盘,但总的看,吴越在十国 中仍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并且除东临大海外
5、,几面受敌,西 北是拥有二十七州的吴国(后为南唐),南面是据有五州之地的 闽国。特别是吴国杨氏,一直对吴越富饶之地怀有觊覦之心。不 过,对于如此危险的处 境,钱谬起初并无清醒的认识,甚至沉湎 于最初的军事胜利,欲效法西楚霸王衣锦还乡之虚荣,自作还 乡歌云: “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头无孛人 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 ” 。以为自此天下将会 “ 无孛 ” 、 “ 无 欺 ” 。钱谬认识的转变实际上借助于父亲钱宽的告诫。看到儿子 麻痹轻敌,钱宽甚至 “ 每闻镠至,走窜避之 ” ,通使钱镠 “ 徒步 访宽,请言其故。 ” 宽批评说 “ 吾家世田渔为事,未尝有贵达 如此,尔今为十三州主,三面
6、受敌,与人争利,恐祸及吾家,所 以不忍见汝。 ”“ 缪泣谢之 ” 。这无疑是一当头棒喝,老父的 欧阳文 忠公集 居士外集卷九本论。 十 B春秋卷八二忠懿王世家下。 新五代史赛六七吴越世家。 新五代史 吴越世家 钱髻。 旧五代史卷一三三钱 传 192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瞀告促使他不敢再踌躇满志,从而开始冷静地审时度势,并不失 时机地制定了 “ 保境安民 ” 、 “ 善事中国 ” 的基本国策。即对北 方 “ 正统 ” 的中原小朝廷,纳贡称臣,争取支持
7、,以牵制强邻吴 国 I对内则力求自保,既不发动对外战争,也坚决捍卫自己的韁 土,并以此簌舞士气,团结军民。后梁开乎元年 ( 907),朱温 篡唐建立后梁,派使臣至杭州封钱镇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宠 臣罗隐劝他抗命讨梁,说: “ 总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 帝,奈何交背事贼丨 ”他虽感激罗隐的好意,但没有采纳, 说: “ 吾若外讨,彼必乘虚滋扰,百姓必遭荼毒, 吾以有土 有民为主,故不忍兴兵杀戮耳 ” 。为此目的,他甚至不惜与宿 敌 杨氏联姻,与吴国修好。军事、政治两相并举之下,后梁贞明 五年 ( 919),终于收到了 “ 吴徐温遣使以吴王书归无铒之俘于 吴越,吴越王谬亦遣使请和于吴 ” 两
8、相和好的效果。吴越从此 便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休拜乐业的阶段。钱谬不仅自己不遗余 力地贯彻执行这一行之有效的基本国策,在临终时还以遗嘱形式 固定下来,传之后世。他谆谆嘱咐说: “ 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 姓废事大之礼。 ” 他的第一位继承人钱元瑾即 “ 以遗命去国 仪,用藩镇法,仍遵中朝年号,称长兴三年 ” 。尔后,尽管中 原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朝换代,吴越钱氏都向之纳贡称臣 ,接受册 封,而吴越安定和平的局面也与五代相始终。在北宋代周后的十 余年中,钱倜纳贡称臣,恭顺有加,最后又顒应潮流,纳土降 宋,再次避免了征战。虽然这也是形势所迫,但与吴越一贯遵循 的基本国策也是密切相关的。和平、安定的政治局
9、面使吴越人民 得以安居乐业,享受太平。苏东坡在表忠观碑文中就说, “ 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 吴越备史卷一武肃王 钱文选氏家采 #五武肃王年表。 资治通签 ii二七 O后梁纪五 吴越备史卷二文穆王 十 H春秋卷七九文穆王世家 193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今不废 ” 。虽然其词难免有溢美,但在纷乱的五代,吴越较为 安定、繁荣,确是事实。后人对这一基本国策有较髙的评价,如 欧阳修说, “ 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順
10、,及其亡也, 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令其民幸富完安乐 ” 。清代乾隆末年编 纂的越中杂识也评论说, “ 钱氏自镠至倜,三世四王,与五 代相终始。方天下大乱,吴越独敬事中国,保障一方百姓,不罹 兵革,卒归真主,善始令终 ” 。这是钱镠比当时其他军阀髙明 的地方,也是弱小的吴越国能和平安宁地立足于五代乱世的原 .因。 和平与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吴越的建设和繁 荣赢得了时间, 创造了条件。钱镠利用此和平安定的环境在国内特别是都城杭州 从事于有利 “ 保境安民 ” ,提高吴越经济、文化和防卫能力的建 设。早在唐末昭宗大顺元年 ( 890)钱镠任杭州剌史兼防御使 时,出于军事的需要,就开始在杭州修筑新城。据
11、吴越备史 武肃王记载:是年闰九月 “ 王命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洎秦望 山而回,凡五十余里。 ”景福二年 ( 893)钱银由于军事胜利, 被唐昭宗拜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这年七月,他又征集二 十余万民工及北征胜利归来的 “ 十三部兵 ” 于杭州新筑罗城, “ 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洎钱塘 湖、霍山、范浦,凡七十 里 ” 。 “ 城门凡十,皆金铺铁叶,用以御海。 ”城形 “ 南北展 而东西缩 ” ,形如腰鼓,故称 “ 腰鼓城 ” 。城垣的修筑,加强 了杭州的防卫能力,是 “ 保境安民 ” 的重要措施。据传唐乾宁年 间 ( 894 898), 吴王杨行密将攻杭州,亲带祖肩和尚潜至城郊 侦察地形
12、与城防虚实,他们登山望城,袒肩感叹说, “ 此腰鼓城 也,击之终不可得。 ” 意即杭城南北狭长,东西距离很近便于接 应,很难攻破。加上 “ 又闻鼓角声 ” ,知守备严密,遂打消了进 * 东坡全集卷三三表忠观磚。 欧阳文忠公集 居士集卷四 O有美 S记。 越中杂识卷上帝王。 吴越备史卷一武肃王。 吴越备史 吴越国治考。 194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犯杭州的念头 。此外钱镠还在凤凰山麓唐州治故址修筑子城, 建造宫室。子城周九里, “ 南为通越门,北为双
13、门 ” ,殿堂楼台 雕梁画栋,重檐叠阁, “ 宋初,即其宫为州治。 高宗南渡, 即州治为行宫 ” 。 确保杭州的安全,除加强城防防止外来侵犯外,还需制服海 潮。杭州原是 “ 江海故地 ” , “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 摧 ” ,海潮为患由来已久,钱塘江因又称罗刹江。后梁开本四年 (910)八月,两浙局势渐趋稳定,杭州城垣基本竣工后,钱镠 就着手修筑海塘。他在给梁太祖的筑塘疏中写道: “ 海飓大 作,怨涛掀簸,堤岸冲啮迨尽。自秦望山东南十八堡,数千万亩 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群诉于臣,臣目击平原沃野,尽成 江水汪洋,虽值干戈扰攘之后,即兴筑塘修堤之举 ” 。开始时 他采用传统的 “
14、版筑法 ” ,但 “ 怒潮急湍,昼夜冲激,版筑不 就 ” 。接着他总结经验教训,采用新技术: “ 运巨石盛以竹 笼,植巨材捍之,城基始定 ” 。从此 “ 沙土渐积,塘岸益 固 ” 。 “ 筑塘以石,自吴越始 ” ,史称“ 钱氏捍海塘 ” 或 “ 钱氏石塘 ” 。塘在候潮门、通江门外,自六和塔至艮山门一 线。在今杭州的建设中,钱氏捍海塘遗迹曾多处发现。这种竹笼 盛巨石用木桩固定的办法,在海塘建筑史上称之为 “ 石囤木桩 法 ” ,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为后世所采用。海 塘的建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解除了杭州的海潮之患,从此塘内 “ 悉起搂台,广郡郭周三十里 ” 。 随着杭州城市的扩大,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代 基本国策 都城 杭州 开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