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分析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听歌辨人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何处望神州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天下谁英雄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 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旧时茅店
2、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名句知多少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辛弃弃疾疾41.1. 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的情感。2.2. 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5(1)辛弃疾字,号,山东济南人,时期爱国词人,其词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幼安稼轩南宋苏轼(2)古诗词中常有化用现象,指出与“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相对应的词句_(3)韩
3、愈有诗句“将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篱”,辛弃疾有词句_皮日休有诗句“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三者在写作特点上有共同之处。“遥岑远目”“玉簪螺髻”67第一时期:南渡之前第一时期:南渡之前辛弃疾从小读书,受业于著名学者刘瞻。辛赞虽仕金,但未忘故国,在辛弃疾心中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更加深了他对金人统治的憎恨。后辛弃疾组织义军参加耿京起义,进行抗金斗争。8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后,辛弃疾义愤填膺,组织五十名壮士,突袭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押回建康,斩首示众。这一传奇式英勇事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从此他就留在了南方。9第二时期:南渡初期第二时期:南渡初期辛弃疾南归后只
4、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但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道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10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政绩;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镇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任京西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转运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平定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八年冬,他被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11第三时期:赋闲生活辛弃疾退居上饶的带湖和瓢泉,过了近二十年的赋闲生活。他给居室起名“稼轩”,并以此为号,写下了一系列激越奋发、寓意高远的作品,形成了他的文学创作高潮,
5、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12第四时期:晚年再起宁宗嘉泰三年被起用。次年,受宁宗召见,问以北伐大计,但并未重用,将其改任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边又劝韩侂胄不可草率冒进。宁宗开禧元年,因与韩意见不合而遭弹劾罢官,回到瓢泉,其理想壮志彻底破灭。13开禧二年,韩开禧二年,韩侂侂胄北伐,大败而归。胄北伐,大败而归。开禧三年,朝廷为了借重辛弃疾的威望挽救危机,诏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郎,辛弃疾上章辞免;后朝廷又决定起用他为枢密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重病卧床,不久便抱恨溘然长逝。重病卧床,不久便抱恨溘然长逝。14题目解说“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6、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1516写作背景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7?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倾情诵读
7、,整体感知18?1、听读?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2、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cnznjlkuiw n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一轮诵读,因声求气:(自主学习)一轮诵读,因声求气:(自主学习)19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0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8、玉簪螺髻j。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把吴钩看了lio,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休说鲈鱼堪脍ku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in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 n英雄泪?遥岑:yo c n 远处陡峭的小山崖。远目:远望。玉簪: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比喻山峰。螺髻:lu j形状像螺壳的发髻;比喻耸起如髻的峰峦。断鸿:失群的孤雁。游子: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吴钩:亦作“吴鉤”;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了:lio完结,结束。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
9、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会:理解,领悟,懂。堪:能,可以,足以。脍:kui把鱼、肉切成薄片。季鹰: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倩:qin请,央求。翠袖: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2.指女子。揾:w n拭,擦。21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玉做的簪子和青螺状的发髻,呈献着忧愁和愤恨之情。流寓江南的游子,落日时分登上楼头,听失群的孤雁哀鸣。看完了宝刀,再拍着栏杆,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
10、田置屋,恐怕应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替英雄揩拭热泪?22?上阕写景叙事?下阕借古抒怀下阕借古抒怀23241.1.直译上片。直译上片。2.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25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山景思考思考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
11、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26断鸿哀鸣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增添江南游子的愁怨江天无边无际空寂苍凉山景 满怀愁恨落日 愁苦悲凉2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9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0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笔力迥劲。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
12、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312.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2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33上片:景色景色: 江天、山江天、山景、落日、断鸿动作:动作:看、拍、看、拍、会、登寓情于景比喻34?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感: 英雄人物 空有
13、远大抱负,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动作: 看、拍、会、登? 意象: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上片3536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张翰念鱼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时光流逝乡思、仇恨 、激愤为国为民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思考思考37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38?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14、,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何谓用典?393.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40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晋书张翰传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1 1)尽西风,
15、季鹰归未?)尽西风,季鹰归未?41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2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42流年,即年光如流;
16、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3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3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可是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3. 在前两
17、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44“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思考思考45下片: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用典为国为民46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
18、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总结归纳总结47小 结1.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通过历史典故,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2、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
19、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48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苏辛词比较苏辛词比较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语言,大气豪放。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49屈原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