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实验与探究能力1. 新课标卷对本部分知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食物链的书写,碳循环的形式,能量的输入、散失和流动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及其稳定性。2.命题趋势:以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信息传递等,考查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考纲导读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_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
2、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3结构:_和营养结构(_)。4功能:物质循环、_、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自养型主要成分(2)生产者同化类型:_(主要是绿色植物)。地位:是生态系统的_。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消费者异养型物质循环同化类型:_(主要是各级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_,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4)分解者异养型有机物无机物同化类型: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3、。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_分解成_返回到无机环境中。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特点: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功能:是生态系统_的渠道。判断正误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2假设水稻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数将减少。()3在食物链中,起点总是生产者。()4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5硝化细菌虽不能进
4、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答案:1.2.3.4.5.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成分考点梳理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2生物群落3.各成分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或以上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有“
5、3”个或以上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物质、能量流动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判断出消费者和分解者。A 为生产者;B 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D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为消费者; B 为分解者;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为生产者A 为生产者;B 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D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高考探究考向1生态系统的成分典例1(2014 年海南卷)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
6、物,因此属于生产者。答案D在判断生态系统成分时,应明确的几个“未必”和“一定”(1)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考向2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典例2(2016 年河北唐山模拟)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 a、b、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7、的稳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 的物质和能量来自 b,并可传递给 c,所以 b 是生产者,a 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细菌中有很多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b(生产者)。答案A考向预测1(2017 年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有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
8、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C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能量的输入,但无须输入物质,因为物质是可循环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及食物网,A 错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会提供给分解者,B 错误;一些人工生态系统,需要额外的物质和能量输入,D 错误。答案:C2(2017 年山东威海期末)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属于食物链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
9、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答案:B3下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图,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与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该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答案:D食物链草 鼠 蛇 猫头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考点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考
10、点梳理1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2.食物链(网)模型图示相关说明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
11、是竞争关系。高考探究考向1食物链(网)中的营养级及其关系的分析典例3(2016 年贵州贵阳质检)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生物可以形成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细菌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细菌与蝉不存在共同食物来源,没有竞争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位于第五营养级。答案A考向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典例4(2016 年东北四校联考)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
12、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5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植物中的能量传递到鹰的食物链有 4 条。答案D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
13、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考向预测4(2015年广东深圳模拟)某生态系统中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解析: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
14、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网中蛇的数量减少,即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鹿的数量减少,使草的数量增多,草数量的增多引起鼠和兔的数量增加,这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也是有利的。答案:D5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大量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都属于
15、第二营养级;大米草大量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用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答案:B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下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16、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解析:比较图甲、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 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即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图无法判断生物数量的变化仅是由捕食对象专一或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引起的;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若某种生物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数量减少,则另外两种生物的数量应该由于处于竞争优势而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答案:A7(2017 年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
17、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 1030 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2 类不同纲的生物:_。解析:(1)采矿之后的荒地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杂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 1 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 (3)物理等距取样(5)杂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4)浮游生物类(任写其中两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