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定位及当前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面,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面对智能制造新产业变化,双师型教师少,人才培养要素整合优化不充分等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探索的对策。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技术;工程实践创新 机械制造工程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电机工程,为国家工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可以说,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提升,有着直接
2、而重大的影响,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担当,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规划、理论实践教学、教学组织方式、校企合作育人、教学管理标准、学生成长评价、综合素质养成的主要依据。面对新时代要求,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机械制造的升级换代,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许多应用型高校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次的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1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常见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转变不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
3、了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方向,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实中,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尚未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类型化办学思想,这类院校的老师们更加关注知识灌输、技能培训,对于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尚在初期阶段,更加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尚不成熟,教师对于应用工程实践,基于真实任务实施创新项目式教学的了解尚不深入、熟练。即使教师有足够的了解,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也会受到校内校外的教学环境、教
4、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的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尚没有构建成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的逻辑主线尚不清晰。中国职业院校走过了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转变,但是,职业类型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从实际做法上,将德技并修、综合培养、能力本位落到实处还是招法不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尚不成熟。1.2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机械制造属于我国的传统产业,新的历史条件下,它是最需要“赋能”的新产业,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全世界抗疫所需的很多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都是由我国生产的
5、,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医疗装备用品的核心技术也由我国掌握。但是,我国机械制造类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在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方面还是欠缺的,其不能保障教学水平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教学仪器装备老化、技术含量低、工艺水平差、信息化程度跟不上产业发展。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目前有很多种在探索,如工学交替、1+X等等。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都要求进行教师在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场景下进行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在适宜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培养的环境下进行专业实习,都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产业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教材资源中互动相长。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校方要为学生定制企业、定制岗位、定制指导教师,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
6、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统一,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这种资源的匹配难度很大,很难满足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1.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滞后。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高,也是我国机械制造人才培养的瓶颈,更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水平较为落后的原因之一。根据调查,目前在许多地方职业院校中,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他们往往大多掌握的都是理论知识,在知识运用、技术技能、职业素养方面水平不高,解决真实问题、现场问题、工艺问题、技术应用非常欠缺。在进行实际教学中,不能对于学生进行很好的训练和指导。许多教师对机械制造的
7、专业知识较为了解,但并不能很好的适用生产一线,在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教学中束手无策,不能对其实际遇到的问题予以很好的解决。并且,很多教师无法适应优秀毕业生面向实际岗位的真实需求,尤其缺乏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认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试岗锻炼等教学实践的能力,这些都反映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普遍滞后。上述三个主要问题,也是我国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也直接影响了机械制造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 2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2.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特色定位。目前我国机械制造类专业,有数控机床和加工技术、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等主要专业。对于数控机床和加工技术,这个专业是
8、机械制造工程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正在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与数控设备的创新工程,设计、生产、使用这些先进装备,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重点,是强化数字化应用、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加强技术升级换代要素的考虑。要更加关注通用数控系统的系统学习、工艺流程的系统设计、加工装备的保养维护和精密机械的探索实践。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这类专业与数控机床和加工技术专业相比,重点是加工装备的控制系统,因此,在掌握常规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之上,有关工程中心的复杂设计、高难度生产加工不是其主攻方向。应该将数控加工设备作为一种特殊的自动化机器,全面系
9、统进行人工智能、数字化控制、装备维修维护方面教学实践。在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都要强调安全教育、成本核算教育和生态保护教育,特别是面对高端智能装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方面,要完成向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培养的转变。专业建设要求标准建设、资源供给、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建设,以支撑核心技术技能的“教”与“学”。2.2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除了确定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以外,完善理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近些年,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注重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在营造专业综合实训环境,把多种技术技能在一个综合环境下应用方面下了
10、很大功夫。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是要引导或引领这种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原则上,要坚持“宽基础、活模块”,要搭建专业基础的理论实践平台课程,要构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专项训练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要围绕机械制造类专业,特别是数控机床和加工技术、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等主要专业,构建服务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践课程。同时,有条件的院校要在校内校外构建真实场景或者高仿真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得到多角度、多方位、多时空、多应用场景的训练。更为重要的,课程体系要贯穿“知能素”全面培养,要体现真实任务驱动、工程实践创新,要学以致
11、用、理实结合,工学并举、德技并修。课程体系建设,要以新时代、新技术、新员工标准为主导,加强专业领域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装备维保,以及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优化与融合,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用模块间的协调与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针对性、岗位有效性,实现应用研究与技术应用、维护保养与精密加工不同类型培养的协调。多多实践,不让专业知识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多多互动,让教师与学生一同进企业,教学相长。最理想的状态是培养企业社会需要的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技术技能人才。 3结语 机械设计和生产、自动化技术类专业,肩负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面向制造强国的紧缺型人才。政府教育部门相关行业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机械制造类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要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五业联动发展,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五方携手合理调动起来,围绕“制造强国”战略共同协作、共同配合,共建机械制造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