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 摘要: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多重机遇与挑战下,持续高效的创新至关重要。文章回顾了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现有研究,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情况、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发展情况,对比得出现有成果和分歧,及局限不足之处,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长三角 一、引言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要推动其快速壮大、强化技术创新和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车企及
2、供应商。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125万辆,同比增速达60%以上,在全球销量占比过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几年景气程度高,但是产业对于政府支持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过去几年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一方面,消费者购车价是政府单车数万元补贴后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动车相对传统车的价格劣势;另一方面,产业链内企业在各地园区落户、建设都享受了较大的政府土地、税收优惠和部分补贴。2022年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有所下滑。补贴将在未来两年退坡
3、和取消,消费者可能因为价格补贴减少而不再继续选购新能源车。其次,目前产业的技术发展存在瓶颈,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和解决;第三,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浪潮兴起,海外新旧造车势力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将在未来几年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将有更多的选择,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持续高效的创新,提升竞争力,是新能源企业面对挑战的唯一解决方法。产业只有真正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效率是对产业或公司创新投入质量的良好测度,过去快速发展的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因素有哪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
4、未来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车企和政府做出最佳的投入选择,有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继续高效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优越的产业发展条件。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的优势,以及陆续出台的政策支持因素,吸引了国内外的多家电动车造车力量,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新硅谷”。特斯拉落户上海再次强化了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地位。车企的汇集带动了上游的电池、配件企业产能迅速拓展到上海周边,在江苏、浙江和安徽形成了上一百零一个产业园区。区域内发达的制造业,便利的贸易、活跃的民营经济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助力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形成。因此,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新能源
5、汽车创新和发展的主流、领先水平。同时,政策、人才、资金和产业集聚等各方面因素都充分地作用在长三角的新能源产业上。从研究长三角地区来探究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及影响因素是具有代表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效率这一名词在国外文献上并不常见,在更多类似研究中被表述为创新绩效、RD效率等。关于国家、地区和各产业的此类研究很多,基本都是由技术效率的基础概念和模型延伸而来。Farrell(1957)最早从投入角度提出技术效率(TechnicalEfficiency)的概念,即特定产出下理想化的最小投入与实际投入的比例,用来衡量公司要素投入的质量。Charnes,Cooper和R
6、hodes(11018)提出了DEA模型,用以测度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的活动的相对效率。但从已有文献看,海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要晚于国内,因而相关的产业研究也比较少。国内学者池仁勇(2003)较早提出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即以较少投入得到较高绩效,这样的投入产出关系是生产前沿面,这个前沿面上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有效的。DEA方法可以求解这样的前沿面。而对技术创新效率定义即衡量企业在一定创新要素投入下,其产出距前沿面的距离。距离越远,效率越低。在这之后,有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区域、公司、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效率,还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也可以拆分为纯技术效率和
7、规模效率两个方面。文献中多从这两个方向去分析和评价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及原因。从数据分析方法上看,国内文献以DEA为代表的非参数法和SFA为代表的参数方法为主。另外,Malmquist和Tobit回归模型是较为常见的分别用以测度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变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的方法。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还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张宗益等(2022)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31个省市19101年2003的面板数据,发现我国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差异较大。余永泽(2022)根据我国各地区11015年2022年
8、高科技产业的面板数据,发现这期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都较低,两阶段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发达的直辖市和广东地区。过去十多年关于大的区域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还有很多,之后也有很多学者逐渐不再笼而统之去看区域和大的产业,开始将研究下沉到具体省市地区和细分的行业去。2.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目前有企业和区域两个层面,学者们采集的均为2022年之前的数据,选择的创新投入与产出指标较为相近。创新投入的指标可大体被分为资本和人力两方面。资本包括企业的研发支出金额或占比、产品开发投入及技术获取改造等其他支出;人力即研发员工数或占比。也
9、有学者将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合作的高校或机构也加入其中。创新产出的指标可分为企业经营指标和知识成果产出。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新产品市场份额等企业经营指标常被使用到,知识成果产出包括专利、商标和等内容。也有学者进行两阶段DEA分析,在技术开发阶段,资本、人力等为投入指标,知识成果类产出为产出指标;在成果产业化的阶段,知识成果类为投入指标,而销售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为产出指标。多数研究结论显示纯技术效率较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不少学者指出上汽、宇通等公司在行业内技术创新效率较为领先。童萍,谢荣见(2022)选取了15家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2022年2022年的数据,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能源 汽车技术 创新 效率 影响 因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