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水质控制指标介绍课件.pptx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水质控制指标介绍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水质控制指标介绍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一、装置概况及工艺流程介绍一、装置概况及工艺流程介绍二、循环水的监测和控制二、循环水的监测和控制三、制度及规范中对循环水水质监三、制度及规范中对循环水水质监测的有关要求测的有关要求一、装置概况及工艺流程介绍装置概况及工艺流程介绍用水来冷却工艺介质的系统的系统称作冷却水系统。其由换热器.冷却塔.水泵.管道等构成。冷却水系统通常有两种:直流冷却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又分为封闭式冷却水系统和敞开式冷却水系统循环冷两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特点循环水系统冷却方式水的损失应用封闭式循环水的冷却依赖于散热装置系统由于冷却水不暴露于空气中,所以水量损失少,水中各矿物质和离子含量一般不发生变化。运行费
2、用高,仅适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工业生产系统开放式水的再冷却是通过冷却塔进行 冷却水暴露于空气当中,存在4种不同形式的损耗和补水过程,产生浓缩应用广泛 水水池 填料 布水管换热设备 水池布水管支架风筒减速器风叶塔体上塔阀门水泵进口阀门风机电机水池 热热交交换换散热进水管敞开式循环冷却水工艺流程图敞开式循环冷却水工艺流程图敞开式循环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热交换单元和冷却单元冷却水的热交换单元和冷却单元由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水的再冷却是通过冷却塔来进行的,因此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要与空气接触,部分水在通过冷却塔时还会不断被蒸发损失掉,因而水中各种矿物质和离子含量也不断被浓缩增加。为了维持各种矿物质在和离子
3、含量稳定在某一个定值上,必须对系统补充一定量的冷却水(补充水)。并排出一定量的冷却水(排污量)。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1.1.溶解固体浓缩溶解固体浓缩在开始运行时,循环水质和补充水相同。在运行过程中,因纯水不断蒸发,水中的溶解固体和悬浮物逐渐积累。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p 总的水量损失(P)为:P=P1+P2+P3+P4循环冷却水在蒸发时,水分损失了,但盐分却留在了水中。p 风吹、渗漏和排污所带走的盐量为: S(P2+P3+P4)p 补充水带进系统的盐量为: SBP=SB(P1+P2+P3+P4) 式中S循环水含盐量;SB补充水含盐量。p 循环冷却水
4、的蒸发浓缩,导致循环水中含盐量的增加,这一方面增加了水的导电性,使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过程加快:另一方面,某些盐类由于超过饱和浓度而沉积,使循环冷却水系统产生结垢。2.2.二氧化碳散失二氧化碳散失冷却水在冷却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时,水中的CO2被空气吹脱而送入空气中。水滴在空气中降落1.5-2s后,水中CO2几乎全部散失,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全部转化为碳酸盐使循环水比补充水更易结垢。3.3.溶解氧量升高溶解氧量升高循环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水中溶解氧接近平衡浓度。冷却水的相对腐蚀率随溶解氧含量和温度升高而增大,至70后,因含氧量已相当低,才逐渐减小。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4.4.杂
5、质增多杂质增多 循环水在冷却塔中吸收和洗涤了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及空气携带的灰尘、植物的绒毛等,结果使水中杂质增多。5.5.微生物滋生微生物滋生循环水中含有的盐类和其他杂质较高,溶解氧充足,温度适宜(一般25-45),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能够在此条件下生长繁殖。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特点循环冷却水水质变化的结果1.1.腐蚀故障腐蚀故障 不仅缩短设备寿命,而且引起工艺过程效率的降低、产品泄露等问题,在高温高压过程的冷却水系统,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2.2.结垢故障结垢故障不仅使传热效率降低,影响冷却效果,严重时使设备堵塞而停工检修。还降低输水能力,增加泵的动力消耗,并促
6、使微生物滋生,间接引起腐蚀。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基本任务: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基本任务: 防止或缓减系统的腐蚀和结垢及微生物的危害,确保防止或缓减系统的腐蚀和结垢及微生物的危害,确保冷却水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冷却水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工业循环水水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水质的真实状况,掌握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随着环境(包括气侯、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水质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保证循环水运行正常。从而确保大生产的工艺条件的稳定。工业循环水水质分析的必要性工业循环水水质分析的必要性水中的主要物质阴离子:SO4 2- ,Cl-,HCO3-,SiO32- ,CO32-阳离子:Ca2+,Mg2+,
7、Na+,K+ ,Cu2+,Fe2+溶解气体:O2,CO2有机物:微生物,油脂等悬浮颗粒:泥沙胶体等水中阴离子的总当量数和阳离子的总当量数相等水质分析项目及含义pH值总硬度总碱(M碱度)总固体浊度电导率含盐量铝硬度铜离子总铁氯离子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硫酸根硅酸油氨氮磷酸根浓缩倍数COD二、监测与控制二、监测与控制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可知,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腐蚀、结垢和微生物生长与冷却水的水质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大多数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时的PH在79.2之间。如果加酸过多,循环水的PH值降低到4.5时,则冷却水系统将发生严重的腐蚀。循环冷却水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使用的
8、水处理剂是否能发挥其最佳的作用,也与冷却水的水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是地面水,他们的组成往往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时由于雨量充沛,故水的含盐量低;冬季时则由于地面降雨稀少,故水的含盐量增加,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增加23倍。如果用相同的工艺条件和水处理方案,在夏天时可能效果很好,但冬天时可能会结垢。因此,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对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和循环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监测和控制。1.pH1.pH值值PH 值为循环水系统重要监控指标,循环水处理通过管控 PH 值在某一区间以达到均衡防腐、阻垢及抑制菌藻目的。循环冷却水开式系统: GB50050-2007 指标 6.89.5运行
9、的PH值通常被控制在7 9.2这一范围内。在25时,PH=7的水为中性,故PH=7 9.2的水大体上属于中性或微碱性的范围。一般地讲,在上述的PH范围内,冷却水的腐蚀性随PH值的上升而下降。影响影响 PH PH值的主要因素值的主要因素在加杀菌剂的时候,杀菌剂是强酸性 ,会使pH值下降;管线或设备泄漏;补充新鲜水变化;操作失误或其它。pHpH值控制过程值控制过程l 当pH值10 时几乎停止腐蚀,即所谓进入铁材质的钝化区。所以在小型工业锅炉及热水锅炉系统 GB 规定的 PH 值为1012,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全铁系统,高 PH 值起到良好防止金属铁材质腐蚀作用。反之水的 PH 值越低对金属铁材质腐蚀性
10、越强。水对金属铜(包括各类铜合金)的腐蚀机理为 PH 值在 8.5 9.0 为钝化区,腐蚀速率最慢,当 PH9.0 及8.5时随酸碱性越大,腐蚀性越强。b) 结垢问题:水对系统热交换面的结垢态势分析为 PH 值越高结垢趋势越严重,反之即越弱,当 PH9.0 及 6.0 时随酸碱性越大,细菌藻类的活跃性越差。工业循环水系统控制菌藻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因细菌藻类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生物黏泥(热阻)影响设备热交换,并非为环卫角度。综上分析:采用 6.8 7.5 的酸性水处理管理模式(加酸处理)客观上对防垢有利,对防腐及抑制菌藻不利;采用 7.5 8.5 的中性水处理管理模式客观上均衡于防垢及防腐,不利于抑制
11、菌藻;采用 8.5 9.5 的碱性水处理管理模式客观对防腐及抑制菌藻有利,不利于防垢。在开式系统 GB 提供的是一个大范围指标区间,因在全国范围内给水源水质、各类设备系统状况及各水处理公司技术存在较大差异,采用任一(酸中碱)模式客观上各有利弊。 我们归纳选定 PH 值管控区间一般需参考以下因素:a) 给水源水质因素:结垢倾向水质可选用中性模式(特定的严重结垢倾向水质,在无软化预处理工艺时,可采用酸性模式);腐蚀倾向水质可选用碱性模式;含较多细菌藻类有机物水质(如再生水、地表水)亦适宜选用碱性模式。b) 系统工况因素:已存在较为严重腐蚀的系统,为加强抑制腐蚀趋势恶化可选用碱性模式;设备换热处温度
12、较高的,为延缓结垢趋势可选用中性模式(当前新技术存在高温下使用特定碱性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情况)。c) 药剂机理因素:公司药剂自身阻垢技术能力强的一般选择碱性管理模式,防腐技术能力强的一般选择中性管理模式。l 总硬度间接表示水中高价金属离子含量。l 其中天然水中的高价金属离子主要是 Ca2+(钙离子)、Mg2+(镁离子),所以通常天然水的总硬度即指 Ca2+、Mg2+含量之和。l 硬度分类: 总硬度 = 钙硬度 + 镁硬度 = 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亦称永久硬度)2 总硬度:a a)暂时硬度)暂时硬度 水中对应于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硬度称为暂时硬度。这种水溶液煮沸后很容
13、易生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水垢,所以称这种硬度为暂硬。俗话所说的硬水、软水就是指这种水中暂硬的多少。用化学方法将水中钙、镁暂硬除去的水叫软化水。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加热Ca(HCO3)2CaCO3+ CO2+H2O 加热 Mg(HCO3)2Mg(OH)2+2CO2b b)永久性永久性硬度硬度 加热煮沸天然水后,还残留于水中的钙离子与镁离子量称为永久硬度。因为这部分钙、镁离子不能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其沉淀出来,所以称为永久性硬度,也叫非碳酸盐硬度。这些物质是钙、镁的氯化物(CaCL2、MgCL2)、硫酸盐(CaSO4、MgSO4)、硝酸盐Ca(NO3)2、Mg(NO3)2等盐类。c c)负硬度负硬度 由
14、于天然水的pH值一般都在8.3以下,因此水中CO32- 的量很少,可以这样认为,天然水中碳酸盐硬度的阴离子就是HCO3-。但是,水的总硬度与碱度存在如下关系: 当水的总硬度大于总碱度时,其碳酸盐硬度便等于总碱度。而总硬度和总碱度的差值就是非碳酸盐硬度。 当水的总硬度小于总碱度时,则水中硬度全部是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等于零,水中其余的碳酸盐即为钠盐和钾盐,这种水由于总硬度小于总碱度故被称为负硬水,总硬度与总碱度的差值称为负硬度,简称负硬。钙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从腐蚀的角度来看,软水虽不易结垢,但其腐蚀性较强。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的低限不宜小于30mg/L。从结垢的角度来看,钙离子是循环水中
15、最主要的成垢阳离子。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也不宜过高。在投加阻垢分散剂的情况下,钙离子浓度的高限不宜大于200mg/L。镁离子也是冷却水一种主要的成垢阳离子。一般情况下,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不宜大于60mg/L或2.5mmol/L。由于镁离子易与循环水中的硅酸根生成类似于蛇纹石组成的不易用酸除去的硅酸镁垢,故要求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遵从以下关系式Mg2+*sio215000 钙离子与镁离子都以CaCO3计,钙离子与镁离子之和为总硬度。镁离子浓度镁离子浓度钙镁在天然水中的水解过程是可逆反应,反应式为Ca(HCO3)2CaCO3+ CO2+H2O若水溶液中CO2减少,反应向右进行,CaCO3结晶;增
16、加CO2,反应向左进行,抑制 Ca(HCO3)2分解,所以水溶液中Ca(HCO3)2的变化随pH值得变化而改变存在形态,即 pH8.4时,水中Ca2+、Mg2+全部以Ca(HCO3)2 的形式存在稳定。 pH=8.410时,Ca(HCO3)2 转化为CaCO3的形式加强,并结晶。 pH10时,水中Ca(HCO3)2 将全部转为CaCO3,析出沉淀。 为此在水处理工艺中,应严格控制进水的pH值,根据制水设备对水质的要求,进行pH值的调整,注意pH值不要大于8.5。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的含量,即钙盐与镁盐含量的多少。钙镁离子的总合相当于10毫克氯化钙称之为1“度”。通常根据硬度的大小,
17、把水分成硬水与软水:8度以下为软水,8-16度为中水,16度以上为硬水,30度以上为极硬水。表表4 水质分类与特性水质分类与特性水质类型水质类型硬度硬度+碱度碱度/mg/L水质特性水质特性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大致分布大致分布超低硬度碱度超低硬度碱度 30强腐蚀,不结垢强腐蚀,不结垢自然自然pH运行运行南方沿海地区南方沿海地区 低硬度碱度低硬度碱度3080强腐蚀,弱结垢强腐蚀,弱结垢自然自然pH运行运行南方沿海地区南方沿海地区 中硬度碱度中硬度碱度80180弱腐蚀,弱结垢弱腐蚀,弱结垢自然自然pH运行运行长江流域长江流域 高硬度碱度高硬度碱度180250弱腐蚀,强结垢弱腐蚀,强结垢加酸运行加酸运行西
18、北地区西北地区超高硬度碱度超高硬度碱度 250弱腐蚀,极强结垢弱腐蚀,极强结垢预处理运行预处理运行黄河流域与东北黄河流域与东北 硬水在工业上会带来一些危害, 形成的水垢会造成热水系统、供水管道、太阳能热力系统中的许多问题:积垢造成传热不良,降低锅炉的热导率,增加能耗,浪费能源;被水垢堵塞的水管会导致用水器具的效率下降,甚至造成故障;用水器具的运行费用(如能源费用)增加;堵塞管道,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导致更换水管,或因传热不匀造成锅炉的爆炸等等。因此,在工业上锅炉水必须经过软化处理。u除水中硬度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硬度可以通过煮沸法、化学法、离子交换法、膜法等方法。其中,煮沸法,仅用于去
19、除水的暂时硬度。若水的硬度是永久硬度,往往使用其他的几种处理方法。 煮沸煮沸法法 经过煮沸以后, 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就会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沉淀。这些沉淀物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降低, 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具体的反应如下:Ca (HCO3)2 = CaCO3+ H2O + CO2Mg (HCO3)2 = MgCO3+ H2O + CO2由于 CaCO3 不溶, MgCO3 微溶, 所以碳酸镁在进一步加热的条件下还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MgCO3 + H2O = Mg (OH)2+ CO2煮沸法, 虽然方便操作, 通过煮沸就可以将暂时硬水变为软
20、水, 但是其能耗高, 尤其是在工业上若采用此法来处理大量用水, 则是极不经济的。 化学化学法法 化学法, 因其投加化学药剂对水中硬度的作用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阻垢剂, 通过投加专用阻垢剂, 可以改变钙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特性, 从而使水垢不能析出、 沉积。 目前工业上可以使用的阻垢剂很多。 如加入亚 磷酸钠 (NaPO3),它与钙、 镁离子形成络合物, 在水煮沸时钙、 镁不会以沉淀形式析出, 从而不会形成水垢。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一次性投入较少, 适应性广;但水量大时运行成本偏高, 由于加入了化学物质, 所以水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一般情况下不能应用于饮用、食品加工、 工业生产等
21、方面。 在民用领域中也很少应用。 另一种是经典的药剂软化法, 即根据化学沉淀和溶度积原理, 按需要向水中投加适当药剂, 使之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CaCO3、Mg(OH)2。 通常用的药剂有石灰、 纯碱、 苛性钠、 磷酸三钠等, 其中石灰是一种廉价易得的碱剂, 而被常用于软化中。单一的石灰法可全部去除水中的CO2 并能降低水中的含盐量, 但此法只能去除水中的暂时硬度和碱度。 为了达到降低水中永久硬度,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针对不同的水质, 可能投加的药剂不一定仅仅是石灰, 而是相结合的方法, 常见的有石灰软化法、 石灰-纯碱软化法、 石灰-石膏处理法等。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法法 利用离
22、子交换剂, 把水中的离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扩散的离子进行交换作用, 使水得到软化的方法。 即采用特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钠离子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 由于钠盐的溶解度很高, 所以就避免了随温度的升高而造成水垢生成的情况。 而且长期使用后失效的树脂还可以通过再生而重复使用, 故此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较经济的方法。 主要优点是: 效果稳定准确, 工艺成熟。 可以将硬度降至 0。 采用这种方式的软化水设备一般也叫做 “离子交换器” (由于采用的多为钠离子交换树脂,所以也多称为“钠离子交换器”, 其流程示意图详见图 1)。 此方法多用于食品行业制饮料用水。在处理水时, 先让水从阳柱自上而下通过,
23、使水中的金属离子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氢离子 (H+) 被交换到水中去; 然后再通过阴柱, 使水中的阴离子被阴离子树脂吸附, 阴离子树脂将氢氧根离子 (OH-) 交换到水中, 和氢离子 (H+) 化合成水, 使水得到净化。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 随着膜分离技术的提高,膜软化工艺日益受到重视。 常见的膜又可分为纳滤膜 (NF) 和反渗透膜(RO), 它们均可以拦截水中的钙、 镁离子, 从而从根本上降低水的硬度。 纳滤膜是一种新型分离膜,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 (UF) 膜之间的压力驱动膜。 NF 膜的孔径在纳米级,一般为1.03.0nm,在这一孔径范围内,水溶液中大部分的单价离子可以
24、透过 NF 膜, 但二价离子和高价离子如 Ca2+、 Mg2+、 SO42-、 Fe3+等基本上不透过, 且大多数纳滤膜本身带有电荷, 从而可实现水的软化。 NF 膜用于水的软化具有操作压力低、无污染、无化学再生、操作简便、产水水质高、 自动化程度高、 占地面积省等优点, 缺点是设备投资和能耗较高, 水利用率相对偏低,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NF 膜的推广应用。 反渗透法 (超滤技术) 是以压力为驱动力,提高水的压力来克服渗透压,使水穿过功能性的半透膜而除盐净化。反渗透法也能除去胶体物质,对水的利用率可达 75以上;反渗透法产水能力大, 操作简便,能有效使水净化到符合国家标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是,
25、效果明显而稳定,处理后的水适用范围广;但是对进水压力有较高要求,设备投资、运行成本都较高。一般较少用于专门的软化处理。电渗析法电渗析法与电去离法与电去离法 电渗析法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水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 使水中阴、 阳离子分别通过阴、 阳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和阴极移动, 从而达到净化作用。 这项技术常用于将自来水制备初级纯水。电去离法 (简称 EDI), 即填充床电渗析,是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膜,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实现深度除盐以及树脂的连续再生过程一种新分离技术。 其工作原理图详见图 2。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在传统电渗析器的淡水室中填充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冷却水 系统 水质 控制 指标 介绍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