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级预防指南课件.ppt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级预防指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级预防指南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缺血性卒中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指南解读指南解读-2014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指南修订背景指南修订背景 前言前言缺血性卒中和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脑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卒中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为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2010年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证据评定标准证据评定标准A A级级 基于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RCT)的的Meta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分析或系统评价
2、;多个多个RCTRCT或或1 1个样本量足够的个样本量足够的RCT(RCT(高质量高质量) )B B级级 基于至少基于至少1 1个较高质量的个较高质量的RCTRCTC C级级 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 D级级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推荐强度推荐强度I I级级 基于基于A A级证据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级级 基于基于B 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级
3、级 基于基于C 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级级 基于基于D 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目录目录1. 危险因素控制2.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3.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4.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5.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6.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可预防可预防 不可预防不可预防 1.1.高血压高血压2.2.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3.3.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4.4.吸烟吸烟5.5.睡
4、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6.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1.年龄年龄2.2.性别性别3.3.家族史家族史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高血压1.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2. 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高血压3.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
5、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4. 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高血压5.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级级推荐,推荐,D D级证据级证据)6. 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级推荐
6、,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1. 对于非心源性卒中/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2. 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3. 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卒中/TIA,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
7、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级级推荐,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4. 对于LDL-C2.6mmol/L的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级推荐,级推荐,C C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5. 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6. 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
8、事件(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7.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权衡获益和风险合理使用(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8. 他汀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参考:肝酶超过3 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 5倍正倍正常上限,应停药观察)常上限,应停药观察)9. 老年人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级推荐,级推
9、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1.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视(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2.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10、(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3. 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为7(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4. 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5.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管理(级推荐,级推荐,B B级级证据)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
11、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吸烟吸烟1. 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2. 建议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3. 可能有效的戒烟手段包括劝告、尼古丁替代产品或口服戒烟药物(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呼吸睡眠暂停呼吸睡眠暂停1.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2. 使用CPAP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脑卒中患者的
12、预后,可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CPAP治疗(级推荐,级推荐,B B级级证据)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且血同型半胱氨酸轻度到中度增高的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尚无足够证据支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1. 对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
13、卒中或TIA患者,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2. 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75mg/d)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3. 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00mg/d。阿司匹林(25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mg)2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或氯
14、吡格雷的替代药物治疗(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4. 抗血小板药应在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其他临床特性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选择(级推荐,级推荐,C C级证据)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5. 发病在24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缺血性 脑卒中 TIA 二级 预防 指南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