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探析.docx
《英美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英美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探析 摘要:英美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采用“事实原因法律原因”双层模式,第一步,在事实层面考察原因存在与否,其认定基准有“butfor”公式和实质标准。第二步,在事实原因存在的基础上,对原因进行法律规范上的判断,其判断基准有近因说、预见说、刑罚功能说。较之于大陆刑法的相当因果关系、客观归责,发现两大法系刑法因果关系认定逻辑一致,即均遵循“归因归责”的思路。而我国刑法因果关系之“必然说”与“偶然说”,哲学痕迹浓厚,且未区分事实与规范、归因与归责,导致理论与实践分歧严重,应予反思,两大法系刑法因果关系共通的认定逻辑应是我国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事实因果关系;法律因果关系;归因;归责
2、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争议持久,众说纷纭。英美法系国家采用“事实法律”双层次模式,而“事实原因”、和“法律原因”的判断又有诸多学说。大陆法系则存在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理论。我国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的传统学说为“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但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美国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模式具体内容为何,其与大陆刑法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思路有无共通性,如果有,两大法系共享理性何在,这对于修正和完善我国刑法因果关系传统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1英美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模式 因果关系,在英美刑法中,它是特定伤害或者其他影响引起的犯罪行为,并和犯罪意图相结合,构成有罪的因素。下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因果
3、关系,即结果犯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因果关系并不是构成犯罪的物质要素,但却是决定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1。英美法系采用的从事实原因到法律原因的双层次模式,在法律原因中又有诸多学说观点。11事实原因。111butfor原因。“butfor规则”的适用是刑法中考虑因果关系的首要步骤2。此规则与“条件说”即“如果没有A的行为,就没有B结果的发生”极为相似,要求原告承担举证责任。例如,A意欲杀B,在B的茶水中投毒,B在饮茶前,突发心脏病死亡。那么,我们不能说A的投毒行为导致了B的死亡3。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事实因果关系,“butfor“规则将与案件无关行为予以排除,缩小了原因的
4、范畴。除开极少数例如并发因果等情况之外,若在案件中,控方不能出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被告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那么被告人无须对最后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112实质原因。实质原因诠释着“法律不问琐事”,并弥补了“butfor标准”的不足4。日常生活中,“多因一果”的案例较为普遍,实质原因也就应运而生。它只寻找对危害结果起实质影响力的因素,对其他无关紧要的原因予以排除。例如,在大雪夜晚,甲抢劫醉酒后的乙,并将其衣服脱光,拖至山坡上。清醒后乙起身寻求帮助,刚起身走到大道上,被超速行驶的丙撞死5。此案引发的争议是:究竟是甲还是丙造成乙死亡的结果?6此案例体现了实质因素的作用。它相较于“butf
5、or标准”加入了社会评价的因素,根据人们的一般观念来判断是否具有“实质性”作用,排除无关事项,缩小了在适用“butfor标准”时圈定的范围719。12法律原因。为了弥补在认定行为与结果因果关系时可能出现的缺陷,英美法系提出了法律原因。按照法律规定,从各原因中筛选出成为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部分,但至今对于法律原因的认定尚未出现成文规定。从范围上来看,法律原因是包含在事实原因之中的。121近因说。近因是指在造成损害的结果中,对损害负有主要作用的原因。它是导致危害结果的实质性原因,但并非在时间、空间上与结果最为接近。近因是一种事实原因,只有当行为当然或盖然地引起结果的发生,且行为与结果的因果链条没有
6、被介入因素打破时,才能被认定为近因。对于近因的判断模式,英美刑法进行了长期摸索,但最终发现,很难赋予其一个确定的内涵,因此,英美法庭在适用该规则时只能借鉴先例,在政策和公平考量的基础上,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分析近因主要是判断让被告对一个伤害或死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是否公平与正义。这不是一个科学性质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公平和正义的问题。122预见说。预见说在因果关系学说中极为常见,各派观点基本都会有所染指,也均不同程度地利用它来弥补理论上的某些缺陷。被害人遭受的结果必须处于行为人制造的危险范围之内,行为人才对损害结果承担责任。可预见的认定是以一个理性人应该预见的范围为标准,其根本目
7、的在于限制责任。但有学者认为,该理论并非是对因果关系的概念的说明或补充,而是和它共存的另一种选择。也有其他学者认为,追究责任只限定于具备该要素的人,主观要素记忆责任认定理论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需要考察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是否能够认识。所以,部分人认为,预见说用主观认识代替了客观判断,这是从实际上否认了研究因果关系的必要性,将主观罪过与客观因果混淆在一起,相当于确定了因果关系就确定了责任。笔者认为此种解读有失偏颇。123刑罚功能说。近因说、预见说都是从某一个微观层面来阐述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而刑罚功能说则是从一个宏观层面来进行论理。此说认为,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从众多因果关系中确定同刑
8、事责任有联系的原因,因此应当要体现刑罚的目的及功能。刑罚之所以要惩罚犯罪,其最本质的原因是罪刑相报的思想早已根植于我们心中,是确定具体案件中因果关系的本源标准。警察为了制止准备撕票的绑匪进行杀人行为时,与绑匪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在此过程中因为偏差开枪打死了被害人。从刑罚功能说来看,被害人的死亡应归结于绑匪的行为,如果没有绑架预备撕票行为,被害人就不会死亡,被害人的死亡最终的责任应归结于绑匪而不是警察。 2英美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的基本逻辑及其品质 英美法系在因果关系采用“事实法律“双层次判断模式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在判断模式上,英美法系的事实关系与大陆法系因果学说的条件说相仿。法律原因与相当因果关系
9、、客观归责在认定模式上相似。虽不同的法域,学说各异,但究其实质,均采用“归因归责”模式予以认定。21“事实法律”的双层次体系。英美法系将“事实原因”与“法律原因”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考察,动态地分析了刑法因果关系所要解决的结果归责问题,其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确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公共政策,法官和陪审团对被告人的伦理可责性作出的价值判断,以及法官和陪审团在特定案件中的正义直觉。事实原因检验的是行为是否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法律原因则是判断行为是否是结果发生的近因。英美刑法受哲学的影响较小,他们认为刑法研究因果关系主要是为了确定引起危害后果的行为,以此追究刑事责任的基础,而不是像哲学中的因果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因果关系 认定 探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