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方法的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建设相应的网络资源库予以支持。对于音乐教学更是如此。而笔者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作为一所以招收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为特色的院校,其音乐教学开展方向和内容同学院的地理位置、环境之间存在一定隔阂,对音乐研究教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该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从“人员培训”“采风摄录”“剪辑并编目索引人类学片”“导航检索架构设计”“讨论组功能模块”设置等几个角度切入,来阐释、构想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思
2、路与方法。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构;思路;方法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务的主要窗口单位。11015年,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河北师范学院承接“教育援藏”任务后,首先在其附属中学开设了“河北师范学院附中西藏班”,此即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最初源头。此后,随着援藏支教形势的发展,“西藏班”经连年扩大招生,相继扩充、改编成为“河北师范学院附属西藏学校、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及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从而完成了从“援藏班”到二级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
3、络资源库的现实需求 如前文所述,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务的重点院校,所以该校以招收以藏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为其办学特色。据统计,至2022年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体在校生之比达到了44%。因此,具体到音乐专业的教学方面,则必然要求强化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支持体系建设。这是因为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十分需要得到文化环境的有力支持。然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地处华北平原,其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与青藏高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较大差别。这就为依托文化环境来支持音乐教学设置了天然的障碍。要克服上述天然障碍,最佳方法就是把青藏高原等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搬”到附属民族学院的音乐教学课堂
4、上来。而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则能为实现这一设想提供有力的支持。其具体途径是摄录反映少数民族音乐表演情景及文化生活场景的视频,而后将这些视频资源整理、编目,建构成为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浏览此类资源库,非常方便地检索、获取自己教学所需的少数民族音乐相关视频资源,进而将其加工成为音乐微课课件,并基于微课展开顺应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改革探索。由此可见,建构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既顺应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像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这样的特殊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思路和方法 在
5、分析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之必要性的基础上,下文将重点阐释建构此类资源库的思路与方法:(一)培养少数民族音乐摄录的专门人才。少数民族音乐起源、传承于少数民族聚居地,承载着少数民族民众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因此,必须从民族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观点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事象进行系统的考察、观照。这就需要从音乐教师中选拔摄录人员,并对其进行民族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知识、原理的讲解、培训;此外,具体的摄录工作还需要摄录人员按照影视人类学的方法来操作。所以又必须对摄录人员开展影视人类学具体摄录技法的演示和培训。有鉴于此,在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采风摄录之前,应
6、首先按照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和影视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培训专门的摄录人才,方能为资源库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二)赴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音乐相关摄录工作。在人才培训取得初步成果后,即可由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教师集体讨论,选定赴青、藏、甘、川、滇等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采风摄录的目的地和路线。吸纳经过影视人类学摄录理论和技能培训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会同师生等一起奔赴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地,对此类音乐的表演情景及相关的文化生活场景展开实地采风摄录活动。而摄录所得成果,即为反映少数民族音乐表演情境及文化生活场景风貌的人类学原片,待其经过加工、剪辑之后,即可成为建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
7、的基础。(三)对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资源进行加工和编目。采风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虽然反映了与少数民族音乐表演相关的“全息性”文化信息,但仍需要得到适当的剪辑、加工成为人类学素材片,才能去芜存精,更为恰切地呈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地的原生态风貌。因此,在采风摄录取得人类学原片之后,有必要发动参与采风摄录行程的全体师生人员(包括摄录者本身)一道,同剪辑师进行协作讨论,共同商定对片子进行剪辑的工作指导方向,以期确保剪辑所得人类学素材片能够保留原片所承载的绝大部分文化信息。在经过剪辑、加工得到人类学素材片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参考现实中图书馆的资源编目原则,对人类学原片和素材片等资源进行编目。对此,本文设想可按
8、照“部片类目条”这五个层级来展开编目工作。其中,“部”这一层级对应的是少数民族音乐的种类,即按照“民间歌曲、歌舞、器乐、戏曲、曲艺”等宏观种类,将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派入相应的大类“部”;“部”下的“片”,则可按地域进行划分,即把各种不同的民间音乐划入其流传地域所对应的“片”;至于“片”下的“类”,则可根据少数民族音乐不同的表演方式来划分。比如,“器乐”部之下“海东片”(青海湖以东)的器乐人类学片资源,则可按“弹拨乐”“擦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的表演方式,分别派入不同的“类”;在“类”之下,则对应具体的民间音乐项目,比如“器乐”部“玉树”片“打击乐”类之下的热巴鼓,是一种具体的藏族民
9、间打击乐品种,则可称为“热巴鼓”目;至于“目”下的“条”,则是对应该“目”下不同的人类学片资源。比如,“热巴鼓”目下,a条对应反映热巴鼓表演情景的人类学原片资源;b条则可对应经过加工的反映热巴鼓表演场景的人类学素材片资源。(四)建立完善的检索、导航机制,构建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在对摄录所得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编目完成之后,即可遵照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CELTSC)所制定的“CELTS-41”“CELTS-20”网络资源库技术标准,并参考“IEEEP1484”网络资源库建设规范的要求,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建立完善的导航和检索机制,将完成编目索引的各种少数民族音
10、乐人类学片资源分门别类地充实到资源库中去,同导航、检索架构形成一一对应的关合匹配。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总体框架的设计和建构。教师即可较为方便地检索教学所需曲目资源和文化背景资源来制作微课课件,并以此来推动本学院音乐教学在信息化之路上的创新与变革了。当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本文还建议在资源库的基本架构得以确立之后,在其中设置“用户组讨论功能模块”。这样,可以为使用该资源库的教师以“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群体交互”等多种模式,就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等问题展开讨论提供便利,从而将一个单纯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拓展成为“教研教
11、改素材支持库”,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服务于本院音乐教改工作实践的多项功能。 三、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见,由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招生对象、音乐教学内容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不相适应之处,所以亟需通过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来纾解音乐教学方面的某些困难因素。而要建设此类资源库,则必须按照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影视人类学的理论和技法来培训专门人才,奔赴少数民族聚居区对其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场景和文化生活背景展开采风摄录,进而对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进行科学的加工和编目索引,遵照国家相关部门技术逐步规范完善资源库的架构设计,才能建立起实用、适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并全面发挥其对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音乐教学改革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