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docx
《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 摘要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回顾及对汇率决定因素的描述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货币同另外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汇率水平上升,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下降时,汇率水平下降,本币的购买力上升,本币升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
2、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来讲这些因素可分三大类:一是基本经济因素。二是政治因素。三是汇市的“人气”状况。对过去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将来行情的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走势。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的比较 1.人民币汇率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他估计1101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他估计1101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1.13元人民币。易纲和范
3、敏估计的1101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1美元等于4.2人民币。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汇率偏差较大。 虽然各种测算结果都不一致,但一个共同之处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因此汇率应升值。这也是目前国内外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学者所持理论依据之一。不过,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如此之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按照所得到的PPP数值对汇率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是个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2.人民币汇率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以中美两国为例,若中国通货膨胀率超过美国,则人民币将贬值,反之人民币将升值。根据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币 购买力 平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