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视节目的文化转向.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我国电视节目的文化转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电视节目的文化转向.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我国电视节目的文化转向 摘要:从选秀的“霸屏”,到文化类节目的全面兴起,再到文化类节目的深耕,体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节目创作热点的变迁。在这过程中,我国电视荧屏也实现了从“泛娱乐”到“泛文化”的可喜变化。“泛文化”是本文对当下电视节目创作生态的创新概括。 关键词:泛娱乐化;泛文化;娱乐节目;文化节目 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节目创作热点经历了从“娱乐”到“文化”的转向,这种转向得益于政策规制的牵引,也依靠市场力量的驱动。“泛文化”成为对当下电视节目创作生态的全新概括。 一、娱乐泛化:选秀潮的兴起 2022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播出,成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分水岭。一档地方卫视的娱乐节目,造
2、就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在当时国内电视业界尚属首例。超级女声决赛期间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央视春晚。“超女”的成功也直接引发了选秀浪潮。省级卫视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歌唱类选秀节目。一位卫星频道总监曾一度断言:“选秀是二线卫视冲击一线卫视的必由之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更合适、更有利的捷径。”在“新闻立台”之后,“娱乐强台”成为电视媒体新的共识。出于差异化竞争的需要,“选秀热”又先后带动了“闯关热”“K歌热”“魔术热”“相亲热”和“达人热”。娱乐节目升温对我国电视内容生产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一方面,综艺娱乐节目比重提升,新闻、文教、生活服务等类型节目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娱乐化向其他节目类型渗透,例如新闻
3、节目的“软化”,“说新闻”成为常态,猎奇、低俗题材频频出现,导致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公信力受损。这种“泛娱乐化”现象引发学界业界的担忧。2022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召开“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于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对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等7类娱乐节目的播出套数、时长和时段等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为新闻和思想道德建设栏目“让路”;2022年10月又推出“加强版限域令”,即关于做好2022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并对歌唱类选秀节目作进一步限制。电视节目的泛娱
4、乐化虽然引发了低俗化、同质化、跟风抄袭等行业问题,但也昭示了电视媒体市场意识的觉醒。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媒体在早期主要通过引进节目版权来推陈出新,保证节目品质;其后,经历了学习模仿、融会贯通的过程,逐步摆脱了对国外版权的依赖,练就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部分节目甚至实现了版权输出。 二、文化转向:创新驱动下的文化自觉 在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制,以及社会各界的质疑之下,文化类节目创作应时而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娱乐节目中融入文化元素。事实上,娱乐与文化的结合,在“限域令”之前便广泛存在。例如2022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天天向上,以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和倡导社会公德为主旨,早期定位为公德礼仪文化脱口
5、秀,其后历经多次改版,如今可称之为文化体验类脱口秀。又如2022年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在展示达人才艺的同时,也讲述普通人背后的励志故事,节目的娱乐属性相对弱化,而“社会专题性”大大凸显。还有202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梦想秀,从原版节目的明星圆梦,转向自主创新的平民圆梦,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人文情怀。其二,文化类节目的全面兴起。汉字英雄的出现,是文化类节目兴起的重要节点。2022年7月,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合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将游戏竞技元素与中国汉字文化相结合,邀请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参与比拼,在当年暑期掀起了一股汉字热潮。该节目在初赛阶段收视率就达到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第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我国 电视节目 文化 转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