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必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必要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必要性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它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责任,更承担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责任。青少年时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对青少年的塑造成型影响重大,假如在这个时候就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功效不言而喻。因而,在预科语文学习习惯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材文本探究中汲取传统文化,在语文活动中践行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
2、。 一、预科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认同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一百零一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不断交流与融合,逐步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一直处于交流、碰撞、融合、和谐共生的发展状态。在我国的多元民族文化环境中,汉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发展性意味着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从而凸显出其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所具有单纯性、独特性和相对封闭性,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仍然存在。文化碰撞、适应与认同是各少数民族群体在进入汉文化大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
3、现实的问题。同时,伴随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程度之烈亘古未有,这不同程度上也都导致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越来越低。冯天瑜认为文化认同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群外异文化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异文化将被接受与传播。这里所说的“认同”不仅仅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一个身份和文化的认同问题,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及前提,对外来文化价值的无所区分的认同和不加评判的接受,足以瓦解国家的政治基础和民族的向心力;反之,对自身
4、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是民族自信、国家繁荣富强、文化辉煌的必经之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高校预科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节假日为自己民族的风俗,认同汉语汉字为国家通行的语言文字,认同华夏炎黄子孙的身份,这些最基本和最有意义的认同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汇聚成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二)有利于预科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它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责任,更承担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责任。青少年时期
5、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对青少年的塑造成型影响重大,假如在这个时候就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功效不言而喻。因而,在预科语文学习习惯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材文本探究中汲取传统文化,在语文活动中践行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在民族预科教育中,主要采取“查漏补缺,补预结合”的教学模式,往往在补习高中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大学适应性学习的过渡,预科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如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高校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当前预科语文教育应该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6、的问题。加强预科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预科语文教学改革: 1.有利于开掘语文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要敢于打破课本和教本的界线,应该在吃透课本的基础上,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重组,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丰闳博大,可以极大的充实预科语文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能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文本,使之成为有宽度有广度的课堂。在预科语文教学中,仍以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知识面涉及不广,内容相对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懂非懂,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态度完全可以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
7、,所以听不听课、旷不旷课几乎都不会对语文成绩有太大影响,因此他们对语文课不够重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这种现象在高中也普遍存在。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一些语文阅读教学处于低效寡味的状态,教师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的解读千篇一律、缺乏亮点,这种似曾相识的课堂无疑会打磨学生的阅读兴趣,退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待不高。尽管如此,学生依然相信并深情期望有深度的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学生期待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更多个性化的解读体验,渴望接触从未触及的深层次内容,渴望被认可自己有质感的审美体验,渴望通过有新意的语文课堂感受获取知识的喜悦。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经史
8、子集、诗词歌赋、天文地理等自然、社会、文学知识,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而言,将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指导,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有文化、有思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的好课堂。 2.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长期以来,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假大空的口号,许多学校将考试“升学”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这种做法不仅悖离了教育的初衷向上向善,也忽视了人的发展需求求真求美。如果只是简单的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那么语文课就成了毫无美感的纯粹的技能训练课,缺乏温度和人性。另外,那些只会照本宣科,只会就
9、教材讲教材的教师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语文教师是没有灵魂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育人这一天然属性,失去了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一天然属性。传统文化蕴含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广泛蕴含于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中,并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譬如,姓名、歌曲、电影、电视、短信、春联等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充分理解“语文就是生活”这一理念,将身边喜闻乐见,随手拈来的的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同时,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与传统文化内涵相结合,将极大地拓展语文教育空间,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至今,绵延不断,且历久弥新,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假如我们能够正确解读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语
10、文课堂,这将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发散思维,为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引领时代前进步伐的新型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从人才培养目标看预科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指通过教育的方式对人才进行能力的培训和人格的塑造。而人才培养目标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它是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准绳,是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建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原则,也是各项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依据。卡诺奇指出:“如果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就无法得知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甚至无法得知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什么。”1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指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训
11、练学生为了某种单一工作而努力,或者一毕业就找到工作.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具有独立判断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全面的人,应该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具有欣赏文化能力的人。可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何谓人才,先是“人”后成“才”,既要注重“才”的训练,更要注重“人”的培养。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上述讲话无疑为大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大学应该加强对
12、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2022年3月教育部也阐述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并指出要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明确了大学要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要求。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沟通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的桥梁,是大学前的预备教育。其目标在于提高预科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以便更快地适应当代大学学习生活,实现高中与大学的无缝对接。由此,以上指导纲要也为高校预科人才培养目标传达了一种信号,那就是
13、在预科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要性和必要性,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人文素养的提升。离开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提升其人文素养便无从谈起。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我国大多数高校预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体育六门必修课。要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仅传授以上课程的学科知识显然远远不够,绝不可以仅仅将它们当成一门学科来教,尤其是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好的语文教学,应通过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密切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个性优化学习,启发学生去认知、欣赏、评论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美的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良好的语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逐步形成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确立积极乐观坚韧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从高校预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需求来看,加强预科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李丽 单位: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