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能技术在建筑的运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节能技术在建筑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节能技术在建筑的运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节能技术在建筑的运用 1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和节能状况 11能耗现状。我国目前城镇建筑能耗为全国商品能源的23%26%(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用能及建筑施工过程能耗)。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在总能耗的1/3左右。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的加大以及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建筑能耗的比例将持续提高,最终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根据近30年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12节能潜力。我国城镇建筑能源消耗按性质分为五类:北方地区采暖能耗;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
2、活热水、家电、空调);除采暖外的普通公共建筑能耗(办公室、中小型商店、学校等);除采暖外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写字楼、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工业建筑能耗。采暖能耗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50%以上(按总量计算,不同类型建筑的比例有所不同)。在实施建筑节能标准之前建造的建筑冬季采暖平均热指标为3050W/,是北欧相同气候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3倍。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加强围护结构保温和有效利用太阳能,可使此部分能耗降低50%60%。目前,北方城镇建筑近60%采用不同规模的集中供热系统供热。由于调节不当导致部分建筑过热、开窗散热造成的热量浪费平均为供热量的30%以上。部分小型燃煤锅炉效率低下也是造成
3、能耗过高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这三方面的改进,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能耗至少可降低60%70%。除采暖外,住宅能耗中的用电量为1030度/(m2•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呈上升趋势;生活热水能耗在大城市中也逐渐加大。推广节能灯和节能家电对降低住宅电耗有重要作用;改进建筑设计、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也可以使住宅电耗减少38度/(m2•年)。及时开发和推广高效的家用生活热水装置,可避免由于生活热水需要量的不断增长所导致的住宅能耗的增加。普通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接近住宅建筑,但其照明和电器耗电更大,厨卫能耗要小。改善建筑设计可降低空调和照明能耗,推广节能灯
4、具及其他用电设备可减少能耗30%40%。大型公共建筑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5%7%,用电量为101300度/(m2•年),为住宅建筑用电量的10倍以上(不包括采暖)。在我国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这类建筑的总耗电量大于全市所有居民住宅的总耗电量。“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住宅建设,至“十三五”已逐渐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导致建筑用电量急剧增加(其中,空调用电占50%60%,照明用电占25%35%,其余为电梯和办公电器设备)。如若在建筑、空调、照明等当面采用先进技术这部分电耗可将到目前的50%一下。13小结。综上所述,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采暖系统的节能、空调
5、系统的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产品的能效、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等。通过这几方面的措施实施,我国单位建筑面积平均能耗可降低30%40%,这意味着建筑节能用可能使我国总的能源需求量降低10%。 2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应发展的重点领域 21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以上三方面构成了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巨大差别,且建筑物系统复杂,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确定设计的优劣。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预测和比较,目前此类工作仍在进行中。
6、22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对于住宅建筑和普通公共建筑,当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达到一定水平后,室内外通风形成的冷热损失就成为这类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门的装置有组织的进行换气通风,同时需要时有效的回收排风中的能源,对降低这类建筑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建筑本身的保温性隔热性能较差,就排风回收而言,目前已研制成功蜂窝状铝膜式、热管式等湿热回收器(但仅对冬季采暖能耗有效)。针对夏季新风处理的除湿系统,目前国内已有纸质和高分子膜式透湿型全热回收器。23热泵技术。通过热泵技术提升低品位热能的温度,为建筑物提供热量,是建筑能源供应系统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发展的重点
7、之一。231空气源热泵。冬季从室外空气中提取热量,为建筑供热,是住宅和其他小规模民用建筑供热的最佳方式。目前技术难点是外温在0左右时蒸发器的结霜问题和适应外温在35范围内的变化,需要压缩机在很大的压缩比例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性能。232地下水水源热泵。从地下抽水经过热泵提取其热量后再把水灌回到地下,用于建筑供热,其电热转换率可达34。这种技术在国内外都已广泛推广,但取水和回灌都受到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并非普遍适用。233污水水源热泵。直接从城市污水中提取热量,是污水综合利用的组成部分。据测算城市污水充当热源可解决城市20%的建筑采暖。目前的方式是从处理后的中水中提取热量,限制其应用范围,并且
8、不能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热能。234地埋管式土壤源热泵。通过在地下垂直或水平埋入塑料管,通入循环工质,成为循环工质与土壤间的换热器。在冬季通过这一换热器从地下取热,成为热泵的热源;在夏季从地下取冷,使其成为热泵的冷源,由此实现冬存夏用,或夏存冬用。目前这种方式初期投资较高,仅适用于低密度建筑。24降低输配系统能源消耗。由于设计和设备选择的粗糙,我国建筑内的风机水泵运行效率仅为30%50%,而实际最高效率可达75%85%。如何通过调节改变风机水泵工作状况,使其与已有管网相匹配,从而在高效工作点工作。目前变频器的质量已经很可靠,且成本足够低。采用变频风机、变频水泵对流量进行调节已经十分普及,但大多数采
9、暖空调的输配系统的结构设计还是基本沿用传统的基于阀门调节的输配系统,没能真正发挥变频调速的作用。彻底改变输配系统结构,去掉调节阀,用分布的风机水泵充当调节装置,即用风机水泵补充不足能量,可以使输配系统能耗比目前降低50%70%。25湿度温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采用湿度温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是近年来的重要方向,将室外新风除湿后送入室内,可用于消除室内产湿,并满足新鲜空气的要求;而用独立的水系统使1820温度的冷水循环,通过辐射或对流型末端来消除室内显热。这一方面可以避免采取冷凝式除湿时为了调节相对湿度进行再热而导致的冷热抵消,还可用高温冷源吸收显热,使冷源效率大幅提高。这种新的空调方式的实现还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节能 技术 建筑 运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