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商人吴锦堂的历史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商人吴锦堂的历史贡献.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商人吴锦堂的历史贡献 一、摆正政治立场,资助辛亥革命 吴锦堂支持革命、反对腐朽清政府的爱国行为不仅从虞洽卿身上可以得知,而且从他与清政府的关系发展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吴锦堂原本与清政府高层以及改良派、立宪派官员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本人还多次被朝廷赐匾或典封。然而,他的付出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的回报相比很不对称,在国内的经商、投资之路不比一般人顺畅。1908年,清政府请吴锦堂出面号召海外华侨归国兴办实业,以助国富民强。吴锦堂先身士卒,回国投资兴业,并在家乡宁波致力于公益事业。吴锦堂具有丰富的经商、投资经验,因此在国内的经商行为可谓十分谨慎,他选择的合作对象也大多是有背景、有名望的大实业家,并且
2、小心翼翼地分散股权以规避投资风险。然而,即便与高层官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处处谨慎、时时小心,在由腐朽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勾结所造成的险恶的国内经商、投资环境中,吴锦堂仍然免不了四处碰壁。 在一封写给日本友人的信中,吴锦堂袒露了心扉“:我在祖国经商、投资、兴业,看似风生水起,实则损失巨大,到处都感到受人鱼肉,真是寒心至极啊。”2171对时局的失望、对清政府的抱怨溢于言表。而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发展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给陷入迷茫、无奈之中的吴锦堂点亮了一盏明灯,他的内心中迅速产生了一种对新时局、新政局、新社会的憧憬与向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后,吴锦堂的政治倾向
3、更加明朗,对新政权满心期待的他分别向上海革命军政府和宁波革命军政府先后共捐赠了2500银元、1.6万两白银,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了1010银元。此外,他还应浙江省革命军政府之邀出任省参议员、财政工商顾问等职。吴锦堂不仅为新成立的政府出钱出力,而且为缓解新政府的财政困难,亲自出面向日本筹措借款。他多次与洋务大臣盛宣怀协商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的事宜。后因日本政府态度不明,三井洋行拒绝了吴锦堂的请求。此事尽管未能如愿,但说明吴锦堂愿为革命政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态度是十分诚恳的。1913年,中国国民党日本神户支部成立,吴锦堂应邀出任支部长一职,此后一直坚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已过七旬的吴
4、锦堂将他在神户用来养老的阁院改造成中山纪念馆,足见其支持革命力度之大、爱国情怀之深。 二、接受国家召唤,投资兴办实业 清朝末年,朝廷派出几批特命大臣赴海外各地宣讲保护华侨的政策,有意劝诱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兴业,争取华侨效忠朝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吴锦堂应招归国。在浙江巡抚的盛情招待宴会上,吴锦堂向巡抚增韫递交了三份已经准备好的振兴浙江实业的方案。方案中认为,浙江振兴实业要因地制宜,从农业和桑蚕养殖业入手,再发展草帽、火柴等土特产品行业,同时改善交通运输业,让浙江生产的产品可以方便地运到全国乃至海外,最后要将兴业的重点放在矿产资源业上346。为此,吴锦堂提出了建立浙江农业股份公司的计划,并先掏腰包
5、约25万银元自认2.5万股份。巡抚增韫见吴锦堂如此积极,便在宴会结束后立即将有关农业股份公司的事宜上奏朝廷,获得了清政府50万银元的资助入股。吴锦堂以将公司做大做强为目标,在清政府资金到位后又再次增集股份,出资101万银元,从而成立了当时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广的农产品股份公司,体现了吴锦堂对推动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心。按照吴锦堂的投资兴业计划,矿产资源业是他最为看重的投资行业。当时有着“远东第一实业”之称的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为吴锦堂投资矿产资源业的首选。 该公司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联营企业,其实际控制权一直掌握在清政府和后来的民国政府手中。财大气粗的吴锦堂很快成为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以及
6、驻日本全权顾问,可以参与公司有关的一切重大决策制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冶炼出更多更好的钢铁,吴锦堂代表公司董事会出面游说了诸多国内官商及海外华商投资入股。当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原本想投资银行业,但吴锦堂劝他们说“:钢铁的利润比银行业大得多,而且资本回笼也比银行业快得多。”4258经过吴锦堂的耐心劝说,以及投资人的实地考察,特别是凭借吴锦堂个人在国内外超高的知名度、信誉度,汉冶萍公司获得了国内外官商的大量注资,生产经营规模比吴锦堂加入董事会前翻了一番,极大提高了钢铁产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推动近代教育,关注农学发展 1905年,回国投资兴业的吴锦堂不忘立
7、国兴邦之基的教育事业,在宁波创建了锦堂学校,十年间为教育累计投入高达23万银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将吴锦堂与聂云台、陈嘉庚并称为中国近代“办学三贤”。但与其他两位注重学历教育、知识教育或部分职业教育不同,吴锦堂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中国具有优势但其现状又明显落后于人的农业教育上。农业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它对经费、师资、设施设备的要求特别高。对此,吴锦堂倾注了比经商投资更多的精力与热情,他准备好充足的经费,力求师资精良、设施齐备、课程安排合理。在校舍设计建造时,他专门请日本的设计师进行设计,要求在楼宇之间辟地一百零一亩、堂外凿渠,引流灌溉试验田。在师资方面,吴锦堂高薪礼聘德才兼备的人担任校长、教员
8、。著名农学专家陈廷翔、汪以敬、朱祖悦、邬祥赓、戎昌骥等人都受到重视农业教育的吴锦堂的感召,来锦堂学校的农业学堂执教。他们不求高薪、不慕容华,专心治学、呕心沥血,以此回报吴锦堂的知遇恩情。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农业学堂麾下聚集了教员、监学、监督共23人,其中有2人是留洋归国专家,3人毕业于国内农业高等专科学堂,5人毕业于师范学堂555。在当时江浙一带师资严重匮乏的大环境下,吴锦堂的学堂可谓师资阵容最为齐整,教学团队的实力也最为雄厚。吴锦堂本人虽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他自己办起学来却是力求规范、一丝不苟。 严格来说,锦堂学校及其农业学堂属于私立学堂,日常教学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但吴
9、锦堂要求课程设置、学制安排都必须遵循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就连教职员工的名单和学校章程,他也毫不隐瞒地呈报省一级政府备案。在吴锦堂的亲自过问和设计下,农业学堂的农学本科课程设置有诸如国文、外语、化学、算学、物理等文化课,还有诸如林业、水产、桑蚕、肥料、土壤、园艺、畜牧、农具等专业课。甚至连农业理财、农产品包装制造这类生僻冷门的新课程也有开设,因为商人出身的吴锦堂认为,将农业与经济紧密相联是农业教育造福农业、造福国家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使锦堂学校及其农业学堂更加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考虑到学校能够永久经营下去,吴锦堂把以学校名义所拥有的铁路股份、房屋设备、农田地亩等都纳入到学校永久性财产账下,而且花大力气得以让浙江省一级政府出面订立法案,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干预学校内部事务。在吴锦堂的悉心经营下,锦堂学校在辛亥革命前后成为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私立学堂之冠,其农业学堂也是全国最好的农学专业学堂,为近代中国人才建设与储备,特别是农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作者:刘艳萍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