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瓷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研究 摘要: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陶瓷艺术精神之魂,中国陶瓷艺术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无不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精神是“自然”与人契合的向外延伸,同时也是对生活的真情体悟,是中国传统精神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陶瓷艺术文化创作饱含了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人本思想,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理想。中国陶瓷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精神,体现了古人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格。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精神中占有主导地位,是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表现的核心思想。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自秦汉至今依然是中国陶瓷纹饰艺术中意境的审美表达,这种以和为贵的核心价值理念的艺术
2、体现至今具有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陶瓷艺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文化精神 中国陶瓷艺术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从陶瓷艺术审美中了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探求民族文化精神。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领悟,起到陶冶情操和精神引领的作用;二是具有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和促进思想凝聚的发展作用。简而言之,民族文化精神的范畴就是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与道德思想的完美统一。中国陶瓷艺术是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中把握自己的精神内涵,从而获得了具有自己独特本质的艺术审美特征。因此,对民族文化精神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哲学思想成
3、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而中国陶瓷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学思想之灵。“中和之美”是中国艺术文化审美范畴的崇高境界,体现着人文精神中“自然”的魅力。中国陶瓷艺术反映着中国人崇尚中和、中道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纵观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从浑沌之源、萌芽之初到遍地开花,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漫长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发明。我们的祖先怀着对生命无限的热烈之情与丰富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的陶瓷作品与璀璨的陶瓷文化。中国陶瓷艺术承载着民族文化精神的成长历程,包容了中国人既深邃含蓄又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情怀,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对生命执着的文化精神追求。 1中国陶瓷艺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
4、的统一 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如行云流水一般,连接着天、地、人三者的共同运动。中国陶瓷艺术以生态美学为基础,与民族文化精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美好品质。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天人关系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陶瓷艺术的文化精神重点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只有遵循自然法则、追求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境界,才能被人们认可,才能保持人与天地之间自然万物的平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和合,正是遵循了自然生态的发展法则,才使得中国陶瓷艺术逐渐走向顶峰。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释、道三家都强调天人合一。孟子把人的本性与天命联系在一起,孟子•尽心上
5、有“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之语,只有觉悟到自己的本性,才能真正懂得天命。周易中提出“裁成辅相”的天人关系,要求人要顺应天时,这是典型的天人协调论。文言传在解释的乾卦中提出“与天地合德”的思想主张。与天地合德就要与大自然均衡和合、天人协调。传统哲学对宇宙万物和自然生命的感悟融入到中国陶瓷历史发展中,中国陶瓷艺术的成长就是遵循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哲学理念。老子认为道本身是自然的、有一定规律的,道的活动以自我满足、独立自在为法则,这种传统美学思想成为中国陶瓷艺术效仿的对象。考工记中记载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四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自然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达到
6、一种完美的调和,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传统哲学中的自然作为中国陶瓷艺术重要的审美标准,是指自然界中的客观现象在陶瓷艺术中的直接反映。而使用天然黏土制成的陶瓷便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才有中国陶瓷泥火传奇的漫漫历程。著名的龙山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黑陶选用精细淘洗的陶土利用轮制作胎,封窑烟熏的渗炭工艺烧造,具有“黑如漆、薄如纸”的艺术特点,充分体现出自然材料与人工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和自然都受制于天命。人与自然界既有区别又有统一,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调整改造和利用,但绝不应破坏自然。中国陶瓷艺术的文化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延伸。身与物化的哲学观在自然
7、造化中汲取美学思想的营养,不断赋予陶瓷器物新的生命。这种创作精神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真情感悟,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中的独特文化象征。中国陶瓷艺术是多元文化的集合,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2中国陶瓷艺术以人为本人与生活的本质 中国陶瓷艺术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情感,显示出独特的东方文明色彩。儒家强调以人为本,在肯定人的价值基础上,重视人的主体价值,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儒家文化思想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经世态度和奋斗精神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提倡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入世精神。千一百零一年来,以人为本
8、的发展理念培育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民族文化精神品质,为中国陶瓷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中国陶瓷艺术几千年来艺术创作的基础。以人为本可以称为人本思想,孔子的“仁学”伦理道德观的基本精神是“爱人”,重视人的教育,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培养理想品格,造就德才兼备的君子。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在中国陶瓷艺术文化审美特征中,形成一个以人的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传统理念。中国自秦汉到元明清时期的陶瓷题材有“君子如玉”的精神,中国陶瓷装饰纹样题材中的松竹梅纹、月映梅纹、梅兰竹菊纹等,所体现的就是孔子自然美学观的“比德”思想,将仁的道德理念引申到自然景物之上,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体味领会
9、道德观。这种“比德”思想与“仁学”思想的精神内核是完全相同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想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赋予了中国陶瓷艺术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荀子的“君舟民水”论,都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论述与展开。中国陶瓷艺术不论造型还是纹饰题材,都充分体现出“人本”思想的审美特征。著名思想家何承天认为没有天地便无法产生人,天地之间缺少了人的存在便没有精神。天、地、人是宇宙间的重要组成,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在神灭论中全面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斥责批判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指出人的形体和精神是相互结合、和谐统一的整体。宋明理学中的诸多派别也都高度肯定人在现实生
10、活中的价值,受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影响的中国陶瓷艺术,宗教意识都比较淡薄。无论是伦理教育的道德品格,还是传统宗教的文化思想,都对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创作,饱含了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人本思想,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审美特征和人格理想。儒家文化思想人本主义精神理念培育了中国陶瓷艺术审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品质。我国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依靠“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创造出了灿烂的陶瓷文化艺术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审美作品,始终保持着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 3中国陶瓷艺术刚健自强人与生命的品格 中国陶瓷艺术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
11、国和世界艺术文化宝库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在历史遗存的丰富陶瓷艺术作品中反映出一种刚健自强民族文化精神的光辉。中国陶瓷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精神,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与生命的品格及独特的精神面貌。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生气盎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鲜明地显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和现实生活刚健自强的执着追求。先秦时期的儒家提出刚健自强的人生准则,孔子也重视“刚”的品德,认为坚毅质朴而不善言辞的人往往有一颗仁慈的心。曾子认为在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屈服动摇的人是刚毅君子,周易中“自强不息”思想观念,来源与宇宙万物不间断地运转。人们应当学习它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孟子进一步完善了儒家伦理道德观,
12、集中阐释了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具体表现。这四种美德像人的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他强调人们在后天更要努力加强四种美德的修养。董仲舒在“四美德”基础上增添了“信”,将仁、义、礼、智、信五者连提并论,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之道”,进一步拓展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一思想准则在古代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对中国陶瓷艺术影响深远。在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宋瓷是体现儒家文明的陶瓷艺术高峰,它的极简主义陶瓷艺术风格理念领先世界一千年,宋瓷的美学思想是儒家刚健自强的人与生命品格的最好表达。这些美德不仅为过去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国传统
13、民族文化精神审美中,与刚健自强政治伦理观念有关的是要有独立品格。孔子主张为了实行仁德、坚守仁义,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而不会做出有损仁义的事情,高度赞扬伯夷、叔齐恪守独立的人格与不食周栗的傲骨。孟子进而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所喜欢的胜过生命的东西就是“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是义的范畴,坚持独立的人格是刚健自强的基本要求。中国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传统美德,在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家理想人格包含了民族文化精神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通常用“君子”一词来体现的,一般用来指道德修养较高的贤能之人。所以,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更注重
14、培养适合广大民众的贤人。君子要想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与优秀的个人素养,首先要拥有对仁义发自内心的向往,儒家文化思想激励着人们朝着理想中的人格标准努力奋斗。中国陶瓷艺术就是在这种儒家理想人格的鼓舞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历代的陶瓷艺术都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创造出大量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理想人格不断赋予这些陶瓷艺术杰作新的内涵。总之,中国历代陶瓷艺术题材与内涵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思想中刚健自强的文化精神与审美特征。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宣扬刚健自强的思想,道家则崇尚以柔克刚,这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两个重要方面。刚健自强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思想主旋律之一
15、,儒家思想在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思想中占有长期主导地位,在中国陶瓷史艺术发展上起到了激励鼓舞作用。儒家“刚健自强”思想,对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精神引领作用。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审美在“刚健自强”的理念影响下,其核心理念和审美形态发展到至高境界。在遵循儒家文化思想审美观念基础上创作,使得中国陶瓷艺术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4中国陶瓷艺术以和为贵人与社会的和谐 中国陶瓷艺术是传统哲学文化精神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记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而民族文化精神对陶瓷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所倡导“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是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表现的核心
16、思想。儒家文化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万物是和谐统一的,强调万事万物之间的对立应回归到相互统一的“大和”状态。中国陶瓷艺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来实现和感知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审美的创造。中庸里提到:万物在生长的同时互不妨害,日月星辰运行更替互不违背,这是宇宙间的自然法则。要想实现这种社会和谐,就要提倡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这种以和为贵核心价值理念的艺术体现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儒家“以和为贵”思想有和谐包容、恰到好处的含义。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都是以和为贵思想的引申与体现。以和为贵的思想不仅有利于社会环境
17、的稳定发展,也能够加强人们自我道德修养,从而与外部世界保持和谐统一。而且也影响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式,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陶瓷艺术创造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体现为普遍和谐的意识,注重群体至上的整体观。它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审美的精神品格,对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造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元代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通体纹饰共有九层,腹部主体纹饰为四朵盛开的缠枝牡丹为中心,牡丹被视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枝叶缠绕其间,婉转多姿,牡丹花或仰或覆,仪态万方,彰显了“中和大美”的和谐理念,是中国陶瓷艺术中难得的“以和为贵”的题材表现。儒家“以和
18、为贵”的思想理念,逐渐形成了追求普遍和谐的精神观念与审美理念,对中国陶瓷文化审美艺术风格取向起到了稳固与促进作用。儒家思想中“以和为贵”的理念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为华夏民族的凝聚与文化同化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一样,都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统一中的多元化正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所共同提倡的“和”的体现。中国陶瓷艺术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必然也会反映出人的主观意识,表达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观念,表现人的理想与情感。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中的人文思想,正是由于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审美价值理念的影响;形成
19、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审美认知,从而铸就和发展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审美的强大生命力。总之,“以和为贵”的理念对中国陶瓷文化审美艺术历史影响深远。 5结语 中国陶瓷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传统精神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新精神与卓越的文化品格,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物态体现。中国陶瓷艺术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形成了浓郁的民族情结与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自由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中国陶瓷艺术,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中,始终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与历久弥新的民族特色,保持着最纯真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产物。中国陶瓷艺术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中和之美的陶瓷艺术基本特征,作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表现形式,以其精细巧妙的造型、绚丽多彩的装饰纹样与灿烂缤纷的釉色记叙着民族文化精神历史进程。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存在形式,不断开拓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将生机勃勃的人类智慧与文化底蕴世代薪火相传,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信仰与灿烂的艺术之光,继续照亮与启发人类文明与文化精神的创造。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