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研究 【摘要】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为高校贫困生工作发展带了新的机遇,用精准扶贫的思想对贫困生心理危机进行管理已成为贫困生工作的一种创新发展。本文立足高校安全稳定的背景,通过对广西高校贫困生进行调查、访谈,研究了贫困生心理危机现状、成因,初步探索了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方面提供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生心理危机 贫困生心理危机管理是对国家倡导“扶贫先扶智”理念的延伸,是新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因此,为防范贫困生由心理贫困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而进行的防范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摆脱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1对维护社会和
2、校园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现状 广西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桥头堡。广西高职院校中贫困生基数大,贫困原因种类繁多,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本文为更好地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笔者以广西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海职业学院、广西理工职业学院等区内10多所高校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现状展开调查,共计发放5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94%。结
3、果显示:通过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症、偏执等因子进行评价,贫困生在SCL-90总症状指数和各因子分上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通过研究,广西高校学生中存在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的人次分布上,贫困生明显高于非贫困生,越贫困心理问题存在的几率越大。从多到少依次体现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等。调查还显示,有高达71.5%的贫困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7.8%的承受着学费的压力;38.6%的学生感到很自卑。高校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普通学生高出20%以上,表明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逊于非贫困生,而贫困差异与心理健康有正向关系。 二、广西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4、 (一)社会因素。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多来自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山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存在经济、文化、教育程度等差异。贫困生由于原有生活环境贫富差距不大,社会结构单一,心理稳定度较高。而新的环境形态各异,同学之间在个人特长、家庭背景、综合素质等方面差距较大。一些贫困生难以客观看待一系列社会矛盾,容易产生敌对、偏执、消极情绪。另外,随着高校学生消费理念的变化,炫耀性消费、非理性消费经常出现在高校校园,导致贫困生心理遭受着潜在伤害,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二)家庭因素。物质贫困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多来源贫困山区,贫困家庭固有的落后性无法逃避,一些贫困生因世代贫穷
5、,产生恶性循环。加上贫困生的身份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往往因物质贫乏、文化落后而产生攀比和嫉妒心理,形成“双困生”。而贫困家庭成员本身文化水平较低,甚至身体健康欠佳,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容易和贫困生形成隔阂,使贫困生缺乏家庭温暖。同时,家长面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开支,忙于生计无暇关注贫困生在心理上的关爱和需求,使贫困生容易形成冷漠、孤僻心理。此外,贫困生往往承载过多的家庭希望,他们在迷茫的前途和昂学费面前,自责与迷茫共存,“精神”上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在思想上通常表现为思想负担重,精神紧张,情绪烦躁等心理状态。(三)个人因素。贫困生容易受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他们相对于非贫困生更容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贫困生 心理 危机 管理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