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艺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艺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结合了艺术创作和科学技术的实用学科。国内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结合时代背景迅速发展壮大,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逐渐供过于求,正常的健听学生已面临较大的就业困难,艺术设计专业的聋人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沉重。文章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结合对高等艺术特殊教育进行教学、实践、就业等方面调研,期待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聋人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特殊教育;聋人;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高等艺术特殊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国内高校。中国的残疾
2、人高等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本科、专科高校开始面向全国开始对特殊学生(盲、聋)实施单考单招政策。1针对聋人学生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以促进聋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激发其艺术设计与创作的能力,培养行业所需技能。随着社会发展,针对聋人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逐步成熟,办学条件和专业设备的支持不断更新完善,但由于常规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聋人毕业生与社会行业需求仍存在较多的不适应不匹配现象。目前开设的一些专业中,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都比较偏向于应用型,需要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互动过程才能有助于设计的推演和表达;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类专业倾向于专业创作,但对于毕
3、业生的专业水准要求较高,能进入到专业院所创作团队的都是凤毛麟角。企业提供给聋人毕业生的多是一些资料整理、文员等岗位,对大学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较弱,对职业发展提升口径也较窄。这种专业、行业和职业的特征导致了聋人就业的矛盾。目前开设特殊艺术教育专业的高校中,聋人与健听人基本实现了宿舍资源、教室资源、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但由于聋人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导致与健听人的沟通仍存在较大问题。且聋人在大学以前的教育阶段基本都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完成的,以各地聋校为主,与健听人长期得不到顺畅的沟通和相处,导致其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方式产生了差异,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存在极端情况。2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其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性较差
4、,再加上又多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文职和资料整理工作,使其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进入到狭窄的循环中。因此,高等艺术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基于对聋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社会需求、职业需求进行合理改革,才能提高聋人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二)国外高校。随着国际教育交流的发展,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聋人高校与国内高校开展了很多访问交流活动,我们在工作中与这些到访的国外聋人高校教师、学生都有过较为深入的交流。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国家聋人工学院办学历史较长,在整体课程设置、培养体系、考核模式等方面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灵活性,为校内外聋人设定了体系化的教育模式。3同时,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也充分考虑了聋人的
5、特点,充分保障了课程的开展。学校也有专业的部门进行聋人在校生、毕业生的情况跟踪反馈,以社会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的调整,增大了聋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学有所用。综上所述,目前国内高等艺术特殊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国家高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习实践、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不断借鉴、提高。 二、高等艺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创新点及意义 (一)研究的创新点。1.可以把社会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时的结合展开研究。以聋人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符合市场行业发展需求的聋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式,这对于以往只是强调聋人学生学好设计专业的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突破,
6、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在学业考核中引入行业标准,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使聋人更早更有效的融入社会循环。2.可以更好地研究分析专业与就业的实际关系。结合已毕业聋人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所从事的行业属性、工作的认可度、职业发展道路等方面重新界定本科教育阶段所需要开展的课程内容、课时比例等。3.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和有效的人才输送模式。从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程开始,在专业课各个阶段适时的引入校外行业专家进行课程补充,广泛联系企业进行学生实习实践合作。(二)研究的意义。1.社会价值在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诚挚问候全国8500万残疾人及其亲属。他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
7、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探索具有聋人特色的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之路,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进一步增加就业率,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和谐。2.学术价值。特殊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聋人就业现状不理想、职业技能缺失、生活保障不足、职业生涯发展局限等方面问题的调研,反推高等艺术特殊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清晰明了地找到就业问题与市场需求矛盾的症结,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结构体系优化,培养出能够创造社会
8、价值的综合素质人才,推动高等艺术特殊教育发展。3.应用价值。首先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出探究,根据毕业生就业反馈和企业用工反馈,重新组织课程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其次立足于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充分了解企业市场需求和具体的工作岗位,适时增加专业方向,培养新型人才;再者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校内充分建立集中实践实验室,对造型材料与工艺、人体工程学数据测量、三维模型输出制作、设计分析研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为理论教学增加科学支撑,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高端设备;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系统科学地认识大学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系统的进行人才培养
9、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促进高等艺术特殊教育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艺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涉及整个大学阶段的学分设置、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从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体系建设,才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积极的推动聋人高等艺术特殊教育的发展,提高聋人的就业能力。(一)办学模式。高校应在现有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下,完善单考单招的招生制度与考核内容,提高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扩大聋健融合教育,扩大全纳教育的办学规模,增加聋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与健听人的交集,使聋健真正的形成群体的融合。这些方面的改革势必会带来较多
10、的管理问题,比如聋健混住宿舍的管理,聋健共用场所的特殊化设计等。(二)课程设置。聋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位,发挥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然后要立足于社会不断更新的发展需求,不能完全按照健听人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生搬硬套,要基于对聋人毕业生的调研回馈和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进行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针对性,打造出聋人艺术教育的特色。(三)课程教学。基于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特点和目前的就业形势,在授课期间将最新的设计动态、设计竞赛、设计会议进行分享,并将教师、校外导师所在工作单位的最新设计案例、设计项目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将课堂知识与工作就业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认识,找出自身的
11、差距,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课程的不同环节针对性引入相关设计竞赛,结合时事新闻热点,包含省市级比赛、行业协会类比赛、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等。从主题解读、资料查阅、方法分析、方案生成、图纸表现、模型制作、拍摄排版、说明撰写等方面全方位指导学生,使不同年级的聋人学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到专业、就业、行业的新鲜信息,达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就业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教学模式。聋人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健听人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教学手段上运用手语教学依然是保证聋人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地方手语的一些差异,在相关专业词汇的表达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这时就需要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跟进。在课堂教学中,时时追踪教师和学生
12、的摄像头和投影系统能够弱化学生座位远近带来的影响,使师生能够清晰看到彼此的手语表达;准确的语音字幕系统可以使聋人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和语句的表达。这些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过程。在教师配置上,应当适宜的调动企业的参与,邀请相关行业的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进校园,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前沿知识的授课,提升聋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行业认知。(五)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学到的课程知识有施展的空间。设置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增加对学生实习环节的跟踪与反馈,引入合理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完成实习课程的学分认定,使学生真正地
13、在实习中找到专业学习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六)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加大校企合作课题的应用,使聋人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能够真实地接受市场的检验,解决实际设计环节遇到的问题。增加毕业设计选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寻找创新点,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企业将技术需求提供给学生解决。在这样的环节中,毕业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七)就业与创业。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组织各类型的就业模拟比赛,提高聋人的职业认识。结合“互联网+”进行创业培训,使聋人学生能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创业与就业相结合。通过更加紧密的联系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校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灵活性,丰富教学模式,激励师生创新创业,促进实习实践,紧密校企合作。全面的提升聋人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和综合素质,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率,这对我国高等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