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适用性及配套管理政策研究.doc
《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适用性及配套管理政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适用性及配套管理政策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Policy Research 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适用性及配套管理政策研究 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 李 永 摘 要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方 式,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交通方 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文从提高公交整体运营效率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研究适应大城市 自身体制发展的快速公交运营管理和政策扶持,找出适应大城市快速公交发展的正确途径。通 过研究如何规划新线路、优化调整现有运营线路,提高公 交通道的设施水平,探索大容量、快 捷的快速公交在大城市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快速公交 适用性 运营组织 管理
2、政策 1 快速公交系统运营适用性研究 快 速 公 交 系 统 ( 又 称 BRT) 是 联 合 国 、 世 界 银 行 和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着力向世界各大 城 市 推 荐 的 一 种 新 型节 能 、 环 保 、 快 速 、 可靠的 大 容 量 公 共 交 通 方 式 。 随 着 大 城 市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人 口 的 持续 增 长 , 交 通出 行 特 征 发 生 了 显 著 的 变 化 , 表 现 为 出 行 总 量 增 大 、 出行 距 离 加 长 、 出 行 方 式 多 样 和 出 行 质 量 提 高 等 , 大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面 临新 的 发 展机
3、 遇 和 严峻挑 战 。 基 于 大 城 市交 通的 现 状 以 及 轨 道 交 通 网 络 覆 盖有限 的 情况 下 , 研 究 和 规 划 快 速 公 交 系 统 , 是 提 高 大 城 市 公 交 运 营 效 率 , 适 应 不 断增 长 的 交 通 需 求 , 解 决交 通 现 实 问 题 的 有效 途 径 。 1.1 快速公交特点 相对于普通公交、轨道交通等其它公共交通 方式,快速公交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专用路权 具有专用的路权,提高快速 公交的运营速度、准点率和安全性; 先进车辆 配置大容量、高性能、低排 放、舒适的公交车辆,保证了大运量、舒适性、 快捷和智能化的服务; 先进车站
4、提供车外售检票、信息监 控、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 快速化 平均行驶速度大于普通公交, 而且其可靠性较高,国内运营的快速公交速度可 达 25 30 km/h; 智能化 运营车辆定位、实施运营信 息、信号优先、智能调度等智能技术; 更加灵活、更加经济 能够更灵活满足 需求,通过直达线、常规线、大站快线、支线等 运营方式,相对与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更低 廉(投资与营运)。 1.2 客流需求适用性要求 1.2.1 快速公交系统客流运输量 对比快速公交系统、地铁、轻轨的不同客流 运输量、运营速度、投资等参数见表 1。 表 1 不同交通方式的运量对比及相关参数 交通方式 地铁 轻轨 快速公交系统 常规公
5、交系统 旅客运输量 3 4 万人 / 小时 1 2 万人 / 小时 1 2 万人 / 小时 0.8 1.2 万人 / 小时 平均运营速度 30 40 公里 / 小时 30 40 公里 / 小时 20 30 公里 / 小时 15 20 公里 / 小时 投资额(人民币) / 公里 5 6 亿元 1.5 2 亿元 0.3 0.5 亿元 / 立项到完工时 间 5 6 年 3 4 年 1 2 年 / 系统灵活性 低 低 高 高 常规公交的单向客运能力最大只能达到 0.8 1.2 万人 /小时,并且其运能受交通拥堵影响较 大,服务水平较低,一般适应客运能力小于 0.6 万人 /小时,快速公交系统可以提供最
6、大 1 2 万 人 /小时的运量服务 1。 1.2.2 客流适用性 7 2011 no.4 vol.25 8 政策研究 POLICY RESEARCH 客流需求的多层次差异在客观上决定了客 运 方式的多元化,即要求有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其相 适应 ,快速公交可以发展作为地面公交基础中的骨 干线路,满足某些方向的大运量客流 ,在城市客运 体系中,并在一体化运输框架下的协调承担应有 的角色。其规划建设标准可参照以下原则:高峰 小时高断面方向客流预测应能达到 6 000 人次以 上,并且道路沿线无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或有规 划但 5 年内无轨道建设计划,符合以上条件可以 建设快速公交 2。 1.3 快速公
7、交与轨道交通之间关系 快速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之间的关系以及合 理定位是快速公交在一个大城市中有序发展的前 提和必要条件。考虑运行技术经济合理性以及空 间资源的制约条件,快速公交系统可以定位为中 运量等级的客运方式,与轨道交通可以在某种程 度上实现优势互补 3。 延伸。快速公交系统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线 路两端的延伸段,这样既可以减少了轨道交通网 络的初期投资费用及整个系统的运营成本,提高 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及整个系统的吸引力和覆 盖面。 补充。由于轨道交通建造及运营成本高, 以快速公交系统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可以适当降 低轨道线网的敷设密度。“轨道交通 BRT”的 混合网络模式可以作为大城市交通的
8、节约型 发展 模式。 联络。以快速公交系统作为轨道交通走廊 的联络线,强化轨道交通的整体协同效应。由于 轨道交通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足够强度的网络,快 速公交系统可以有效联络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 喂给。作为不同区域的差别式交通运输强 度,快速公交可以通过大运量的运输,给轨道交 通枢纽输送客流,改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不均衡 状况,使得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过渡。大城市编制的轨道交通远景规划 中,规划预留了轨道交通线路和场站建设的用地 空间。而线路建设的时机要根据城市发展进程, 某些线路客流的形成是一 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 这种情况下,以快速公交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过 渡形式,在预留的轨道交通
9、走廊上先行建设快速 公交系统,满足近期客流需求,提供快速客运服 务,远期随着客流需求的增长,将快速公交系统 过渡到轨道交通建设阶段。 1.4 道路设施适用性要求 1.4.1 快速公交车道种类 快速公交系统车道实质型式包括公交车专用 道路、高乘载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道。此 三种型式可根据地形条件特性交互使用,例如于 郊区采用立体化公交车专用道路,进入市区后采 平面公交车专用道。 公交车专用道路。公交车专用道 路 ( Busway)为只供公交车行驶的专用道路,例如 联络市区与郊区之间的专用道路,或平行于高速 公路旁的道路。公交车是完全专用的路权,透过 匝道达到进出的控制。 高乘载车辆专用道。高
10、乘载车辆专用道 (HOV lane)是在既有或新建高速公路、快速路上 规划专用车道供高乘载车辆行驶,高乘载车辆包 含大客车、中型巴士以及乘坐多人( 2 4 人)以 上的小客车。公交车具有较高路权,透过匝道达 到进出控制。 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道 ( Bus lane )是在平面道路上规划车道专供公交车行 驶,其车道布 设需将现有道路条件及土地使用型 态纳入考虑,其特色为部分专用路权 路段专 用、路口混合,主要控制因素为现有道路路宽。 按照其位置可以分为路中式、路侧式。 1.4.2 快速公交车道 4 布设条件。快速公交系统的专用车道设计 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道路沿线有一定规模的客流需求。
11、满足一定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快速路和 主干路等级可设置专用车道,次干路和支路则不 宜设置专用车道。 应当具备一定道路资源,单向 3 车道以 上道路,可设置专用车道。 车道宽度与数量。专用车道宽度应当满足 车辆的安全行驶的要求。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 范要求,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 40 km/h 时,每条车道宽度取 3.75 m;当计算行车速度小 于 40 km/h 时,每条车道宽度可取 3.5 m。而根据 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市区内的车道宽度可以适当 缩减。 专用车道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快速公交系统 设计客运能力、道路资源情况、运营管理水平和 系统升级可能性等因素,采用双向 2 车道,在车 站处可设
12、置超车道。 快速公交车道型式。常用快速公交专用道 型式式主要有两种:中央车道和边侧车道。 中央式专 用道。中央式将公交专用道设 置在道路内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容易控制 沿线单位出入车辆对公交车辆的影响,路段行驶 车速容易得到保证;二是在路口实施左转限制的 情况下,路口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相对简单化, 交叉口通行效率与公交车行驶速度都将得到一定 提高;三是公交车站尽量靠近交叉口设置,减少 乘客交叉口过街路程,并确保公交车交叉口通行 9 2011 no.4 vol.25 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适用性及配套管理政策研究 图 1 路中布置公交专用道 图 2 路侧布置公交专用道(一侧布置) 图 3 路 侧
13、布置公交专用道(布置在道路最外侧) 图 4 路中侧式车站 优先权;四是乘客在道路中央的停靠站上下车, 相对不方便。见图 1。 路侧式。路侧式又分为两种形式:集中 设置在道路一侧、分别设置在道路外侧。 集中设置在道路一侧的特点 :一是公交车辆 路段行驶仅受专用车道临近一侧沿线车辆出入的 影响,但相对难以控制;二是车站集中设置在道 路一侧,部分乘客可直接在人行道的站台上、下 车;三是在交叉口,除了公交车与另一侧机动车 道左转车辆有交织外,与同侧机动车辆交织也需 要信号控制才能消除,部分降低了公交 车在交叉 口的通行能力。见图 2。 分置在道路两侧的特点 :一是公交站台设置 在人行道上,乘客上、下车
14、比较方便;二是公交 车辆路段行驶受支线、沿线单位进出车辆的直接 干扰,且难以消除;三是在交叉口较少实施右转 限制的情况下,公交车辆与右转社会车辆相互影 响,必须通过信号控制才能消除,不仅两侧公交 车在路口通行时间均减少,而且路口通行效率也 不高。见图 3。 1.4.3 快速公交选线 快速公交系统项目路线规划时,必须在整体 路网架构下,依据需求选取客运走廊进行通道研 究。并由各种社会经 济因素及土地使用、未来发 展等分析与预测未来运输需求,配合站位选取因 素等选取路线方案,评估路线方案工程可行性, 使路线方案的工程技术方案确实可行。路线规划 原则如下: 选线规划应与土地使用及城市发展相互配 合。
15、 选线可以以市中心某客运方向为运输走 廊,或连结郊区与中心市区的主要运输走廊,或 服务郊区新城主要客运方向。 路线长度应以骨干线路服务为主,线路不 宜过短或过长,以 10 20 km 为宜。 路线的首末站选址应方便运转和调度。 车站应积极配套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靠郊 区一侧站点应考 虑停车换乘。 路线选线应以服务城市通勤客流为主要任 务,从而减轻道路交通负荷。 路线选线积极考虑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 换乘方便性。 路线以及车站选址应尽量利用规划公共设 施用地,减少拆迁工程量。 路线以及车站选址应兼顾已发展地区和发 展潜力地区。 1.4.4 快速公交车站 1.4.4.1 车站型式 快速公交车站的布置
16、形式受专用车道的布置 形式、快速公交车辆开门方向等关键因素影响, 可分为路中侧式、路中岛式、路边侧式三种设置 方式。 路中侧式车站。路中侧式车站配合路中专 用道、常规右侧开门车辆设置,布置方式见图 4。 路中岛式车站。路中岛式车站配合路中专 用道、左侧开门车辆设置,布置方式见图 5。 路边侧式车站。路边侧式车站配合路边专 用道、右侧开门车辆设置,布置方式见图 6。 10 图 5 路中岛式车站 图 6 路边侧式车站 政策研究 POLICY RESEARCH 1.4.4.2 车站规模 车站设计应包含检票机、售票机 、停靠泊位 数、站台长度、站台宽度等指标。 站台的设计基本条件: 站台宽度要求:大于
17、等于 3.5 m,净宽度 不小于 3.0 m。 站台长度要求:应能满足两辆车辆停 泊。 站台高度: 25 cm 30 cm(需要与车型 地板高度相匹配)。 站台铺面:需要具有防滑、耐磨、美观的 功 能 , 并 铺设盲 道 , 铺面宜与候车亭设计相协 调 。 无障碍设施。用斜坡人行道设置无障碍 通道,站台内不设台阶,设置闸机时需要考虑轮 椅进出宽度,并为残疾人进出站提供相应服务。 候车亭设计条件: 候 车亭应保持光线、空气通透,并不能 影响乘客观察上游来车的视线。 候车亭应能为乘客提供遮阳避雨的功 能 。 候车亭建筑设计应实用、美观、醒目, 车站标识应突出快速公交形象。 候车亭规模应依照客流量确
18、定。 候车亭靠车道一侧应敞开洞口,洞口高 度 2.2 m,其宽度应能保证 2 辆车辆的乘客能同时 上下客,其具体设置方案应与车辆选型相关技术 参数保持一致。 候车亭宽度为站台宽度减去两侧安全距 离,内部净高 2.6 2.8 m。 车站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站台空间布置附 属设施,主要包 括休息座椅( 4 座)、护栏、 垃圾箱等。车站应预留售票机、进出闸机空间。 候车亭需要支持车外售检票。 候车亭应能方便安装进出车站的闸机。 候车亭敞开洞口一侧,应配合车门位置 可自由安装护栏。 候车区域需要进行以下验算: B ( Fe+Mmax*Fr) /Ln 式中: B 候车场地的宽度 Fe 站台上设备的面积 Mm
19、ax 站台上的最高候车人数 Fr 每位乘客需求的面积 Ln 运行必需的停靠站长度 1.4.5 快速公交车道路权 专用道可以采用全天路权或时段专用的方 式。专用车 道可以设置物理分隔,通过标志、标 线对专用道进行提示,或考虑敷设彩色路面。并 建议根据专用道实际运行情况,可考虑设置监控 设施,以保证专用道的路权。 2 快速公交系统运营组织研究 研究快速公交系统多样式的运营组织方式, 研究如何通过单线运营、多线运营、主线 +支线等 灵活的运营方式来适应客流需求,最大限度地利 用快速公交设施。 2.1 基本服务原则 以路线提供高频率服务,其它公交线路提 供接驳。 每站皆停的路线单程时间应控制在 2 小
20、时 以内。 运营速度:由于道路条件差别较大,运营 车速因项目不同 而差别。车辆运行过程分为三个 环节:路段行驶、交叉口运行、站点停靠,通过 考虑信号灯优先、站台的通过能力,运营速度以 15 40 km/h 为宜。 快速公交的运营线路可以分为单线运营、 多线运营、主线 + 支线等灵活的运营方式来适应 客流需求要求。 运营时间。运营的时间跨度需要考虑与其 它交通方式的换乘,以保证换乘系统连贯性。对 于大城市,快速公交系统需要与轨道交通的运营 时间相衔接。根据目前轨道交通的首末班次发车 时间,线路的全天运营时间可以拟定为 6: 00 23: 00,鉴于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出行 规律有所不 同,高峰时段也
21、略有差异。 服务高峰时段需要达到 2 8 分钟、平峰 为 8 15 分钟的发车间隔,并满足最大客流断面 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适用性及配套管理政策研究 11 2011 no.4 vol.25 表 3 路线服务型态比较 路线结构 单线到底 主线 + 支线到底 主干线 + 接驳 示意图 有不同公交车路线服务到各目的端 公交车的车型与交通需求较能配 优点 线路运营简单,运营服务 点,不须转乘,并且维持主干线仍 适,如主干线用铰接车,接驳路 水平高 有较高的服务容量。 线用小型公交车。 缺点 可达性不足,换乘不便、 快速公交车型较无法与所有道路相 车道利用效率不高 适应 乘客必须转乘,旅行时间较长 要求。
22、 路线在高速公路部分可共享车道,只要确 保行程时间、准点性等不受影响。 车上收费系统应配合多车门,至少在高峰 时段主要车站采用车外收费系统来提高效率。 负荷度:专用道上运行的公交车辆在高峰 小时负荷度一般不大于 0.8,如果考虑较高服务水 平可提高至 0.7。 2.2 专用车道服务水平 专用车道服务水平可以采用专用道的服务交 通量来体现,见表 2。推荐专用道采用 C 级服务 水平,要求困难段不低于 D 级服务水平,对应的 专用道高峰小时服务交通量范围为 46 75 辆 /小 时,困难段不高于 105 辆 /小时。 服务水平 表 2 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 量 服务交通量(辆 /车道)
23、说 明 范围 中间值 A 25 15 自由车流 B 2645 35 稳定车流 C 4675 60 稳定车流有干扰 D 76105 90 稳定车流,有车队形成 E 106135 120 不稳定车流,车辆成队 F 135 150 拥挤车流 2.3 运营线路模式 2.3.1 路线服务型态 规 划 路 线 主 要 可 分为 两 种 , 优缺 点 说明 见 表 3, 通 常 以 较 少 且 密 集 的 班 次 服 务较 多 路 线 , 因 此 应 尽 可 能减少路线数。 2.3.2 路线停站方式 路 线 停 站 方 式 包 括 每 站 皆 停 、大 站 车 方 式 、 直达 服 务 等 , 应 配 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城市 快速 公交 运营 适用性 配套 管理 政策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