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教育与社会阶层问题研究——基于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探讨-王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价值观教育与社会阶层问题研究——基于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探讨-王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观教育与社会阶层问题研究——基于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探讨-王熙.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ION ADMINISTRATION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融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中,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价值观教育面向广大社会公众时,它的功能就不再仅限于完善个体的品行修养,还应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一、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视角价值是主体赋予在行为及事物上的意义阐释与意义评判,如某种做法是否正当,某项规定是否公平。意义诠释因人而异,凝结着入的主观经验与愿望。正因为价值世界的主观性,擅长探究内在心理结构的认知心理学几乎成为西方20世纪中后期道德教育研究的
2、基石。【j】经典理论之一就是科尔伯格的认知性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认知按照一定顺序阶段性地向前发展,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定位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刺激、引导儿童去发展更高阶段的道德认知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还在很大程度促生了价值澄清的方法,注重个体的价值思考与价值选择过程。20世纪下半叶,不少西方国家出现严重的社会价值混乱,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尤为严重,很多学者将其归因于当时奉行的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教育理论。超出对个人能力的分析,我们应看到人不但是遵循特定认知发展规律的自然人,还是生存于社会群体与社会阶层中的社会
3、人。意义阐释与价值判断虽属于个体的内心活动,却一定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做出的,承载着社会对特定角色的期望与规定。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价值观之所以能收稿日期:2016-11-25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01)作者简介:王熙,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鹱蕊葱懿L一36万方数据够为每位社会成员的行为取向提供评价准则,是因为它是被一个社会所共享的意义象征体系。2以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为教育现象提供解释已素有传统,理论流派也相当繁杂。具体到有关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什么样的
4、社会学理论才更具解释力度呢?价值观教育发生于人的主观世界即意义世界。点滴的意义感悟与意义理解生成于日常文化实践。虽然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系统性与抽象性,但若脱离日常文化的滋养,就会变为干瘪空洞的价值理论。所以说,价值观教育不宜被等同为深奥的价值哲学教育。而应深深扎根于学生及教师的社会文化实践,经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并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价值素养,包括“价值观念、价值态度与情感、价值理性、价值信念和价值行动能力”。【q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要善于思考日常文化实践的社会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功能。关键要说明整体社会结构(阶层、性别、种族结构等)中的文化资源配置方案如
5、何参与建构个体的“文化工具箱”,进而如何影响或限制个体为事物赋予意义的行为。凹将价值观教育视作社会文化问题来看,就必须要直面文化在现代社会所经历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社会不平等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文化研究已不再封闭于文艺或宗教领域,而是积极参与到有关主流社会学问题(特别是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讨论中,以文化的视角考察社会变迁。5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学生和教师的日常文化实践不可能脱离这样的社会现实。有关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也不该对此避而不谈。正鉴于此,一大批将文化问题与社会阶层问题关联在一
6、起,强调文化之阶层属性的研究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这其中包括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推出的一系列青年文化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及大众传媒的批判,以及布迪厄有关“惯习”与“资本”如何运作于学校场域的探讨。O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二、价值观教育与青年文化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大范围的社会动荡,反战运动、青年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及后现代思潮等点燃了人们对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兴趣。1964年,英国的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其代表人物霍加特、斯图尔特、霍尔等开始突破了学界对精英文化的关注,并
7、且不再以所谓的“文艺”美学视角来分析文化。在霍尔的名言“普通人并不是文化白痴”的感召下,q这批学者强调文化概念的日常生活性,关注平民阶层的日常文化。 溺在这些研究中,不少作品将文化与价值问 囡I釜_题放在与阶级、阶层的关联中加以理解,特别关注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问题。20世纪 皇璺70年代末,伯明翰中心相继出版了仪式反 叠抗、学做工等一系列探讨劳工阶层青年文化 圈的著作。这些研究虽集中在青年这个群体上,土n汛古、隆主肛斗il肼:I、r白:燃冉 库珈再百对毒蠹击量万方数据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化研究。不少
8、学者同样是从打工子弟学校的亚文化入手,力图说明青少年的叛逆是在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结构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此外,尽管这些打工子弟的荒诞行为与英国劳工阶层的青年十分相似,却因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携带的乡土文化而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例如,根据周潇的分析。打工子弟大多没有在父母从事的体力劳动中寻找到意义,他们向往白领生活,却又感到力不可及,以致陷人一种缺乏目标,无所事事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游手好闲的感觉。【8熊春文的研究指出,这些打工溺子弟一方面格外看重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价值,一方面以“行侠仗义”、“哥们儿义气”嘲 作为基本的行为评判准则,排斥各种不忠不义;l蕃_馨j 另一方面在同辈群体中延续
9、中国乡土社会的差氅爨 序格局,以“大哥”为中心,根据个体与大哥罐; 的关系远近来决定其在群体中位置及其所享受戤 的待遇。【9国内外有关青年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带我常行为所承载的价值意义,并探讨了意义赋予和价值判断做出的社会情境,特别是阶层背景。这都为价值观教育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如果教育者能意识到日常文化实践的复杂性与情境性,就不会简单地将个体行为与动机直接归因于他她的道德品质,做出一些被脱离社会土壤的“行为一品质”的简单对应,如学生未按时交作业就是因为不勤奋、不诚信等。认清复杂性、放弃贴标签,这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对话,并引领学生走向文化自觉的前提。此外,当我们不再想当然地以成人的、主流的价值视角
10、去判断青少年的行为时,紧接着就是要追问学校意欲教授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能够与青少年(特别是非优势阶层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相对接,以及如何更好对接的问题。价值观教育与大众文化要关注当今学生的日常文化实践,我们就不能忽视无所不在的流行音乐、影视剧目、通俗文学、商业广告和互联网世界。西方近半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睡礤黼 38世纪以来有关大众文化、大众传媒的研究有可能成为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解释路径。大众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是因为在传媒技术与营销手段相当发达的现代社会,文化再无被少数精英所垄断的可能。前文谈到,英国的伯明翰学派珍视普通平凡的文化,认为日常文化实践中蕴含着对传统文化
11、精英主义的挑战。但区别于这种乐观情绪。法兰克福学派看到了普通人的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异化。20世纪60年代,阿多诺在文化工业述要中指出,被现代化工业生产出来的,具有批量化、同质化、市场化特点的流行音乐与影视作品等,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民间自发形成的朴素的文化形式,而是一种在工具理性宰制下被祛除艺术之“魅”的群氓文化(mass culture)。【10“群氓”这个概念是贬义的,指向受文化工业操纵,盲目接受、麻木欢娱的民众。大众文化离不开传媒,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凯尔纳(DKellner)等学者将目光转向媒体文化,因为有关传媒的研究更容易让人们看到文化得以生产、流布和消费的社会脉络。11
12、以商业模式运作的大众传媒往往依靠视觉刺激争抢眼球、开拓市场,这无疑会使文化产品更加趋于夸张与肤浅。总之,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野中,大众文化与传媒中所谓的“大众”,皆为“媒体塑造出来的大众及其趣味不是真正的广大群众。”12在铺天盖地、声色诱人的大众文化面前。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来讲恐怕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但人们容易忽视的是,大众文化的概念一向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大众是谁?相对而言的精英又是谁?这无疑是阶级问题。影视剧、流行音乐和网络娱乐产品在市场上的便宜价格很容易使人将其与非优势阶层的消费能力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批判理论者提出这样的担忧大众文化使民众沉溺于视觉刺
13、激与消费快感中。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很有可能“被财富、历险、热恋、权力和感动等白日梦般的虚假满足感所冲淡与打断”。13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阶层格局较之上世纪60年代已发生很大变化。尽管将万方数据“本真”文化与大众文化决然对立的做法在崇尚多元的今天显得过于简单,我们却依然可以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继承如下思想即文化工业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在思想价值上确实营养贫瘠,甚至包含低俗、荒谬的内容。大量消费这类文化产品的青少年很容易被不良风气熏染,更谈不上发展独立的价值思考与价值反思意识与能力。即便是褒扬流行文化的伯明翰学派的霍尔也指出,在社会现实中非优势阶层确实很难接触到高雅文化,但学校可以退而求其次,“对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价值观 教育 社会阶层 问题 研究 基于 文化 社会学 理论 探讨 王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