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docx
《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 - 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 周小川 在众多金融热点问题之中 , 债转股近来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 。 应大家的要求 , 我介绍一些 情 况 和需 要 研 究 的 专 题 。 从 目 前 的 情 况 看 , 一些 国 有 企 业 对 于 债 转 股 的 反 应 相 当 热 烈 ;信 达 资 产 管 理 公 司 经 过 几 个 月的努力 , 试点完成几个债转股的项目后 , 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访 。 但是从目前社会上对于 债转股的一般认识来看 , 普遍存在着概念上和认识上的模糊和误区 。 今天 , 我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 第一 , 从国际上通行的实践谈债转股的实质性概念 、 商
2、业 银行 进 行 债 转 股 的 动 机 以 及 债 转 股 的 正 规 运 作 方 式 ;第 二 , 在 中 国 具 体 国 情 下 进 行 债 转 股 的 考 虑 、动 机 以 及 相 关 的 其 他问 题 ;第 三 , 债 转 股 的 实 施 , 重新 提 出 了 对 银 行 体 制 改 革 的 思 考 ;第 四 , 债转股运作中需要防止的道德风险问题 。 一 、 债转股的概 念 、 动机和运作 债转股可发生在任何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 , 本文则是限定在商业银行及其金融资产管理 公 司 作 为 债权 人 、 实 业 公司 特 别 是 国 有 企 业 作 为 债 务 人 的 情 况 下 。
3、在 第 一 部 分 , 我 们 先 从 国 际 通行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谈 , 第二部分再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探讨 。 正宗的债转股概念 大体上是指 , 当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出现一定问题时 , 商业银行所采取的一种资产保全方式 。 通过债转股 , 商业银行希望恢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贷款对象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 。 首先 ,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 , 既然在开始时确定客户是贷款对象 , 那么商业银行一 开 始 就根 本 没 有 持 股 动 机 。 只 有 在 不得 已 的 情 况 下 才 会 考 虑 去 持 股 。 即 便 在 全能 银 行 体 制 下 ,
4、全能银行从一开始就会确定对一特定客户究竟是贷款还是投资 , 一旦确定为贷款时 , 主观上也 是没有持股动机的 。 在贷款对象正常经营的情况下 , 贷款银行能够顺利收回本息 , 贷款银行是 不 需 要 持 股 的 。 但 是 在 贷 款 对 象出 现 严 重 经 营 问 题 、 无 法 偿 还 或 者 严 重 拖 欠 本息 时 , 银 行 需 要 根据问题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全措施 。 债转股是若干种保全措施中的一种 。 1 .在 一 般 性 拖 欠 的 情 况 下 , 采 取 一 些 催 收 的 措 施 。 2 .在 拖 欠 问 题 较 为 严 重 时 , 银 行 需 要 和 企 业 客
5、 户 商 量 , 要 求 企 业 采 取 一 定 的 重 组 措 施 以 便能够及时恢复还本付息的能力 。 在此情况下 , 企业会受到较大的压力 , 因为银行可能采取更 为激烈的措施 , 例如终止银行提供的各项服务 , 对抵押品止赎 , 追索担保责任以至采取债权并 冻 结 账 户 等 。 既 然 是 债 权 债 务 关 系 , 除 非 有 合 同 上 的 问 题 , 一 般 是 债 权 人 必 然 胜 诉 。 本文为作者在 1999 年 9 月对人民银 行 研究生院博士生的专题讲课记录整理而成 。 编者注 1996 年第 6 期 -2 - 3 .如 果 债 务 人 的 情 况 再 坏 一 点
6、, 银 行 需 正 视 这 种 现 实 , 作出 一 个 明 确 的 判 断 , 即 这笔 贷 款 本息要想全部收回已是不可能了 。 因此 , 如果把企业全部逼死 , 银行只能在破产清盘中有少量 回收 ;在 此 情 况 下 , 正 视 现 实 的 银 行 会 进 行 债 务 重 组 。 这 里 所谓 的 重 组 包 括 对 债 务 进 行 延 期 、 宽 限 、币 种 调 整 以 及 减 免 或 折 扣 等 措 施 。 4.一 种 更 为 困 难 的 情 况 是借 款 企 业 不 能 主 动 、 有 效 地进 行 自 身 的 重 组 , 例 如 企 业的 法 人 治 理结 构 有 严 重 缺
7、损 、 财 务 管 理 非 常 混 乱 等 , 必 须 对 其 施 加 更 大 的 压 力 才 能 使 企 业 接 受重 组 并 有效进行重组 。 此时 , 债务重组的手段显然是不够的 , 可以考虑的一种做法是债转股 。 5.如 果 银 行 认 为 企 业 重 组的 成 功 率 很 低 或 为 零 时 , 应 果 断 采 取 的 最 严 厉 的 措 施 就会 是 对 企业进行破产起诉 , 砸锅卖铁 。 在经济理论上 , 这是利用分拆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 , 且在 清 盘 时 能够 收 回 多 少 就 收 回 多 少 。 破 产 起 诉 后 , 会 区 分 情 况 进 入 两 种 不 同 的
8、程 序 :一种 是 清 盘 , 利 用拍 卖 等 方 式 回 收 资 金 ;另外 一 种 是 进 入 破 产 法 的 重 组 程 序 , 例 如 美 国 破 产 法 第 11 章 就 是关于重组的规定 。 破产的要旨是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取代原来的股权人的决策权力 , 股权人 的发言地位首先就被剥夺了 , 事后股东的利益也很可能会损失 , 甚至会一点都不剩 。 在债权人 取代股权人地位之后 , 债权人可以决定是进行清盘还是进行重组 。 原先的董事会往往不可能 接受十分严厉的重组 , 通过破产起诉改变决策方式 , 对企业实施重组 。 这时的重组还可能采用 上 述 保 全 的 某 一 种 方 式 或混
9、 合 的方 式 , 即 一 般 性 重 组 、 债 务 重 组 、 债 转 股 、 分 拆 、 收 购 兼 并 、 寻 求 新股东以及各种方式的混合 。 重组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 按照对象的不同 , 可以将重组分为三类重组 , 即物理重组 、 财 务 重 组以 及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的 重 组 。 所 谓 物 理 重 组 , 指 的 是 对产 品 生 产 线 、 销 售 、 原 材 料 、 生 产 成 本 、 研发 、 技 术 改 造 等 进 行 重 组 ;所 谓 财 务 重 组 , 指 的 是 对 资 本 、 债 务 、 经 营 成 本 以 及 财务 管 理 框 架 等 进 行 重
10、组 。 所 谓 治 理 结 构 , 指 的 是 股 东 、 董 事 会 对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 经 营 方 针 、 任 免总 经 理 及 财 务 主 管 、 审计 、 财 务 监 督 等 职能 及 制 度 框 架 。 治 理 结 构 重 组 是 针 对 原 结 构 的 薄 弱 和不 力 进 行实质性的改进 , 包括引入更具有治理经验的新股东 。 大家一般不用 “ 管理重组 ” 这个词 , 因为 管 理 重 组 的 概 念 比 较 窄 , 局 限在总 经 理 等 管 理 层 的 重 组 ;而 治 理 结 构 重 组 的 概 念 更 宽 一 些 , 已 覆盖了管理重组的内容 。 从对不良资
11、产回收率的预期来看 , 上述催收 、 一般性重组 、 债务重组 、 债转股 、 破产诉讼正 好代表了预期回收率从高到低的次序 。 其中债转股的选择意味着常规回收手段难以奏效 , 而 破产清盘又可能损失偏大 , 是一种 “ 比破产清盘可能合算一点 ” 的判断 。 债转股具有较大的不 确定性 , 即重组成功可能使回收明显高于预期值 , 而重组不成功可能会再度陷于破产清盘以至 回收更少 。 债转股对债权人来说是重劳动 , 必须花更大的心血才有可能使重组见到成效 。 破产程序中的重组和债转股两种方式都比较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组作用 , 而且认为仅 采取 前 三 种 的 招 数 , 企 业 肯 定 是
12、难 以 搞 好 的 。 病 症 较 重 , 不 用 重 药 无 法 解 决 。 因 此 , 有 一种 说 法 是将 债 转 股 称 作 重 组 中 的 最 后 的解 决 措 施 (the las t resor t), 也 有 人 从 债 权 回 收 的 角 度将 债 转 股 称为 倒 数 第 二 招 (t he seco nd las t resor t), 而 破 产 清 盘 是 最 后 的 一 招 。 因 此 , 一 定 要 清 楚 , 债 转股对债务人是一剂苦药 , 而绝非巧克力糖 。 这剂苦药很可能会导致更换财务主管 , 甚至是更 换总经理以至全部经营班子 , 很可能会裁员 , 还可
13、能会分拆 。 有的人会说 , 贷款企业可能会有一些与债权人不同的看法 。 我想这是自然的 , 但是 , 既然 是 债 权债 务 关 系 , 借 款 人 就 应该 欠 债 还 钱 ;如 果 不 还 钱 或 者 拖 欠 , 那 么 借 款 人 在 法 律 上就 处 于 被动地位 , 而且还面临着破产诉讼的危险 , 就不可能与债权人有平等的发言权了 。 债权人在债转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3 - 股中处于支配主导的地位 , 债务人只能处于相对被动和陈述的地位 。 在贷款出现问题时 , 作为贷款人的银行必须作出判断 , 这些贷款企业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 题 。 所谓对症下药 , 诊断是第一位的 , 否则可
14、能会滥用药 。 有一些通用的诊断程序对大多数有 问题的企业都能适用 。 首先是看管理行不行 , 但是必须区分两种管理 。 一种是日常管理 , 日常 管 理 不 行 表 现在 成 本 管 理 不 好 、 产 成 品 定 价 不 合 适 、 投 入 品 买 贵 了 、 原 材 料 不 对 路 、 成 品推 销 不 力等方面 。 另外一种是治理结构不行 , 例如股东和董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 缺乏对总经理层 的 适 当 的 激 励 与 约 束 机 制 、没 有 恰 当 的 外 部 审 计 、 财 务 混 乱 、 用人 不 当 等 。 事 实 上 , 这 种治 理 结 构 的 缺 损 和 混 乱 在
15、 亏 损 企 业 中 往往普 遍 存 在 。 进 一 步 诊 断 还 可 发 掘 出 , 在 研 究 开 发 能力 是 否 充 足 、 产 品 是 否 需 要 调 整 、 决 策 是否 及 时 到 位 (例 如 调 整 产 品 、 工 艺 、 生 产 线 等 )等 问 题 上 , 债 权 银行和债务公司的董事会及经营层的看法可能不一样 。 在此情况下 , 如果公司无法提出令人 置信的还债计划 , 那么就需要债权银行拿出自己的看法 , 而且是决定性的看法 , 因为如果继续 存在诊断上的争议 , 债权人可通过债转股加大自己的表决权 。因此 , 债转股的意义主要不在于 减少了利息负担 , 更重要的是
16、加大债权银行的控制力 , 加大对贷款对象的压力 , 加大银行对企 业财务问题的影响力 。 因此 , 债转股的实质作用是变更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 并使企业能 够 接 受 严 厉 或 者 痛 苦 的 重 组 计 划 , 例 如 调 整 企 业 领 导 人 、 财 务 主 管 、 裁 员 、 分 拆 、收 购 兼 并 等 。 总 之 , 债转 股 的要 旨 在于改 变 贷款 对 象的法 人 治理 结 构 , 以便 恢 复贷 款 对象的 盈 利能 力 。 至 于债转股在诸项保全手段中运用的比重问题 , 有其客观规律 , 也取决于法律环境 。 也就是说 , 债 转 股作为 一 种药 方 , 能 治
17、 病 , 但不 是 包治百 病 ;因 此不能 不 用 , 但不能 滥 用 。 大 家知 道 , 美 国 曾 有 格 拉 斯 -斯 蒂格 尔 (G lass -St egall)法 案 , 商业 银 行持 股 或通过 债 转股 获 得的持 股 比例 受 此 法 律限制保 持 在较 低 水 平 , 但是随 着 G -S 法 案 的淡 出 , 这些 限 制有 所 放 松 。 另 外 , 也要看 法 律 是 否对银行持有单个企业的股份比例进行限制 。 例如日本的有关法律规定 , 主银行对于单个企业 的 持股比 例 不能 超 过其股 本 的 5 %, 后 来 放宽 到 10%。 如 果法 律 对持股 比
18、 例有 限 制 , 那么 债 转 股 手段的实施就会不那么自由 。 当然 , 在全能银行体制下 , 对于持股比例没有什么限制 。 即使没有 限 制 , 我 们还 是 需要根 据 不良 资 产状态 的 概率 分 布来看 这 个问 题 。 由于 各 个企 业 存在的 财 务 困 难以及困难的程度是不同的 , 因此有财务困难的企业其病症分布不会是集中的 、 单一的 , 针对诊 断 采取的不 同救 治 措施也 有 一个 分 布规 律 。 有 时 需要 采 取催 收 、 常规重 组 、 债务 重 组或者 破 产 的 办 法 , 这样 最 终真 正 需要实 施 债转 股 的比例 就 不会 太 高 。 从利
19、 用 债转股 比 例较 高 的欧洲 来 看 , 特 别是中欧转轨国家来看 , 债转股在解决不良贷款诸项手段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占 20 -25%。 在 法 律环境有限制的情况下 , 利用债转股治理不良资产的比例就会较之于无法律限制环境下的比例 更小 。 在此介绍这些 , 目的是希望能够向大家提供一种对症下药的概念 。 二 、 中国国情与债转股 (一 )企 业 资 本 金 不 足 中 国 当 前 的 国 情 是 相 当 一 部分 企 业 存 在 资 本 金 不 足 的 问 题 (under -capit ali zati on)。 这 是 不 是 中 国 特 色 ?我 们 说 , 不 止 中 国 有
20、 , 韩 国 也 有 。 有 人 会 问 , 这 种 资 本 金 不 足 是 否 是 转 轨经 济 的 问 题 ?根 据 分 析 , 这 并 不 一 定 是 转 轨 经 济 必 然出 现 的 问 题 。 我 国 1979 年 改 革 以 前 , 企 业的 主 要 资金来源均是财政拨款 , 当时关于资本金的概念也很不清楚 。 但是 , 当时银行给企业发放流动 资金贷款时 , 必须分清定额流动资金和超额流动资金 。 其中定额流动资金由财政拨付 , 只有超 额流动资金才由银行发放 。 但是 , 随着定额流动资金的逐步不足 , 企业越来越多地诉诸于利用银 1996 年第 6 期 -4 - 行贷款 。
21、后来 , 又发展到中小企业的技改贷款和拨改贷 , 银行贷款逐步进入技术改造 、 固定资 产贷款等领域 。 总之 , 改革之前并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状况 。 如果观察前苏联和东欧 , 发现情 形也很类似 。即在改革之前 , 并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状况 。 那么 , 资本金不足的根源何在呢 ? 我认为 , 资本金不足往往是在市场化条件还不充分的情 况下 企 业 、 产 业 或 者 整 体 经 济 过 分 快 速 膨 胀 所 致 。 从 80 年 代 到 90 年 代 上 半 期 , 是 固 定资 产 贷 款的高峰时期 , 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 。 与此同时 , 统计数据显示 , 非公有制企
22、 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在当时还是较低的 , 因此 , 大幅度膨胀的主要是国有企业 。 当时由于资 本 市 场 的 缺乏 、 私 人 投 资 者 的 缺 乏 以 及 资 本 金 概 念 的 缺 乏 , 使 得 企 业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自 然会 投 向 银行寻求发展资金 。 从企业角度来看 , 企业没有意识到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 银 行 也 没 有 充 分 意 识到 自 己 的 风 险 。 加 之 当 时 行 政 干 预 还 比 较 多 , 很 多 事 情 还 是 行 政 指 挥 。 在 大 量国有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快速膨胀一段时期以后 , 改革前并不突出的资本金不足问题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债转股 几个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