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课件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课件合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课件合集人生最须要的是学习,人生最开心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情。下面课件网小编为您举荐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课件合集。【一】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爱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假如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今日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先讲一个故事。(课件)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
2、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兴奋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叮嘱。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惋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3、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二、老师范读。三、学生读。(激发情感。)四、课文分析1.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厚的思念。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不能。这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假如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世人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3.茫茫看不清晰?为何看不清?
4、(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主调。岁月的消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两茫茫传达出诗人和九泉之下的妻子共同的心情和感受: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4.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索这
5、些问题。(1)不斟酌,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斟酌?这不显得有点冲突吗?不斟酌不是真的不去斟酌,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斟酌,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斟酌,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冲突,细致领悟,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斟酌,即是斟酌。因为这种思念,不肯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退,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厚。(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
6、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板书:梦前(现实)5.下阕首五句记梦。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学生活动)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识的小窗,最终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顺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望见我呢?我是该静静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
7、流满面!6.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学生活动)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大快朵颐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视,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假如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恒久,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板书:梦中(梦境)7.梦醒了,呈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
8、。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难过断肠!8.明月是象征团聚与祝愿的。【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假如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板书:梦后(现实)9.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找而不得的状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找志向的天堂。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二】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9、】1、从字词的角度说,要驾驭12个生字的读音,驾驭文中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的词义,积累4个文言常用实词(于、者、而、故)的用法,驾驭6个古汉语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2、从句式的角度说,要了解一些文言文特别句法,如省略句、倒装句等。3、从内容上来说,要能概括每一段所论述的中心。4、从分析实力的培育上来说,要能够从文章的句式中分析它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5、从手法的赏析上来说,要能发觉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如:设喻的妙用、对举的妙用、对比的运用等。6、从感受与体验来说,要能结合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要能把感悟潜
10、移默化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教学设想】1、要加强朗读与背诵的训练力度,让课堂读起来。2、译读课文中,尽量调动学生自己的潜能,进行自讲活动,老师纠错评点。3、把分析与概括相结合,先概括各段的论述要点,这是由语言到思想,然后起先分析,让学生说作者的这个思想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是由思想到语言。4、对于手法的赏析,要让学生自己去发觉。5、对与感受与体验,这是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活动,把课文中所获的东西化进于自己的生活。基于以上的想法,教学活动的思路这样支配:铺垫朗读译读内容发觉感悟。【实施过程】一、铺垫1、由初中课文孙权劝学引入。今日同样来学一篇荀子的劝学。2、荀子乃何许人也?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
11、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化家、是先秦儒家最终的代表,朴实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化和礼法的作用,主见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化可以变更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方。劝学是荀子的第一
12、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二、朗读1、自读,把不相识的字圈上,并查字典,或结合课下注释解决。2、齐读,后老师正音。(通过课件把要驾驭的读音打出来,或板书于黑板让学生来注音。)3、自由走读朗读,把课文读得流畅。每人至少要读三遍。4、老师通过齐读来检查流畅的程度。三、译读1、自读自译。自己比照注释,自己一句一句讲其大意。2、同桌对译。一个读原文,一个说译文,两个人相互补充。3、点一生译。老师针对其译的状况进行纠错或补充。(老师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教学标高的第一条中关于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内容渗透进去。)【三】高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教学重点:1.学习驾驭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
13、.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驾驭。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宏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改变,有的改变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喜闻乐见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觉和归纳这些改变、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
14、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验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老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见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志向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详细主见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详细含义。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说明就是遭受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
15、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调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建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留意到诗中所大量运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记。(二)老师补充介绍: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其次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中学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主动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干脆源头。而
16、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擅长抒发对志向世界的热情追求,常用热忱奔放的语言、奇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三、导读全诗,了解基本内容(一)老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二)老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1.学生留意给生字注音。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驾驭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状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可设计如
17、下思索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缘由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2.其次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志向的爱国精神?五、结合上述思索题,组织学生探讨,老师简洁串讲、归纳、小结。老师归纳、小结诗句参考:受屈遭贬的缘由: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以及整个第六节内容。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忧国忧民、献身志向的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难;(注:此乃第一层中的文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六、布置作业:1.熟读全诗。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来。板书设计:诗经(春秋)离骚(战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宏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离骚:遭受忧患诗经现实主义离骚浪漫主义课文内容:受屈遭贬的缘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忧国忧民、献身志向的爱国精神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