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稳、六保”市场主体方案、意见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稳、六保”市场主体方案、意见汇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六稳、六保”市场主体方案、意见汇编 1 六稳、六保市场主体方案、看法汇编 书目 加快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实施方案 . 1 关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 . 12 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看法 . 17 涉企政策过程中征求企业看法的实施方案 . 28 关于全面落实支持服务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的工作方案 . 32 关于建立和推行律师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实施方案 . 42 进一步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 . 48 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 54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 54 关于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看法 . 79 加快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实施方案 为
2、实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看法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看法文件精神,现就加快培育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2 深刻相识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的重要意义,把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作为优化我市经济结构、解决民生难题、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思想相识,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政策支持,严格考核督办,力争我市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影响力有较大提升,为促进‚双强双兴、加快高质量发展供应重要支撑。 二、总体目标 争取通过3至5年的努力,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总量和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各县(市、区
3、)每年新进规入限重点服务业企业2家以上,人口在90万以上的县每年新进规商贸企业10家,人口在65-90万的县每年新进规商贸企业8家,人口在65万以下的县每年新进规商贸企业5家。全市每年新进规重点服务业企业20家、新进规商贸企业80家以上。 服务业市场主体总量逐年增加,力争到‚十四五末,规上服务业企业达260家,限上商贸企业达1010家;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20家;商贸批发、零售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住宿、餐饮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3家。 三、工作任务 3 对全市商贸服务业企业、重点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培育,对达到规模以上服务业市场主体引
4、导其纳入‚四上企业单位名录库进行统计,赐予重点扶持和嘉奖,促进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四、工作措施 1.提高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民间资本开放。全面规范市场准入程序,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查环节外,其他审查环节一律取消。 2.压缩服务业企业开办时间。 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企业开办实现‚210标准,即2个环节、1天内办结、0费用。 3.加强服务业企业服务。 将规上服务业企业纳入‚四大行动和‚四进攻坚行动范围,持续推动服务业企业‚护航行动,帮助服
5、务业企业、 4 服务业项目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4.开展创业帮扶行动。 对高校毕业生、本市城乡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夫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开设‚网店和‚一址多照等实体,以及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各类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之日起,实际运营6个月以上,带动就业3人及以上且正常缴纳社保费的,赐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对小微企业参加就业扶贫,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实现就业1年以上的,可按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的标准赐予奖补。 5.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
6、款政策,扶持对象扩大到全部符合条件的重点就业群体。个人、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分别提高到20万元、300万元,合伙的可依据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符合条件个人贷款总额度的10。对还款主动、带动就业实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和小微企业,可接着供应创业担保和贷款贴息,但累计次数不得超过3次。 6.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 强化服务业规划引领,将重点服务业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制定出台服务业招商引资方法,招引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激励新引进的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市注册独立法人。 7.开展个转企行动。 支持推动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
7、为企业。个体工商户自转为企业之日起,赐予企业3年期的实惠扶持过渡期。过渡期内,‚个转企的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根据原缴税率不变;缴纳城镇土地运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税务机关核准,依法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运用税和房产税。‚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人独资企业的,将其个人名下的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到其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人独资企业名下时免征契税。 8.开展小转规行动。 6 将年营业收入与进规入限标准差距在30以内的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每年遴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推动其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激励工业企业设立销
8、售公司主辅业务分别一批,支持产业单位转为独立法人。支持激励市内各类服务业企业合并重组一批,壮大规模。激励通过政府选购、特许经营、托付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向规模较大、市场诚信度较好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倾斜,支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当年新增并纳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一次性赐予5万元嘉奖。嘉奖资金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9.开展规转股行动。 实行‚一对一指导,重点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激励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改造、变更为股份公司。对‚四上企业改制成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每户赐予10万元补助,嘉奖资金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10.开展股转
9、上行动。 实施‚全程保姆式服务,激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 7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四板挂牌上市。加大企业上市嘉奖支持力度,企业在境内外IPO首发上市的,赐予一次性补贴101万元;企业改制后在新三板、四板胜利挂牌,分别赐予一次性补贴60万元和30万元;以上补贴按申请受理和获批上市(挂牌)两个阶段各兑现50。企业因上市(挂牌)改制、重组、账务调整而产生的相关税费(土地出让金除外),对本级地方留成部分予以等额补贴。 11.着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 对全市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年度营业收入排名前10名的和营业收入增幅排名前10名的、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排名前20名的和销
10、售额增速排名前20名的、住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排名前20名的和营业收入增速排名前20名的法人单位,市级财政赐予年度经营贡献嘉奖10万元。对我市新进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湖北服务业企业101强、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一百零一零一工程重点服务业企业的独立法人企业,分别赐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嘉奖。嘉奖资金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8 12.推动服务业示范园区建设。 支持全市服务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省级各类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先举荐申报国家、省级服务业财政资金扶持。激励各园区制订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总部经济。对新认定为国家
11、、省级各类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分别赐予集聚区运营管理机构101万元、50万元一次性嘉奖。嘉奖资金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13.推动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建立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定期筛选举荐报送国家三年滚动库、省‚五个一一百零一零一工程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举荐申报国家、省级服务业财政资金支持。 14.支持服务业品牌创建。 激励服务业企业参加全国、湖北名品评比,对入选企业赐予嘉奖。对我市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记商标的服务业企业,分别赐予5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嘉奖;对新认定为湖北名牌的服务业企业,一次性赐予10万元的嘉奖;对获得大别山质量
12、奖的服务业企业,一次性赐予30万元的嘉奖;对商务 9 部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和省商务厅新认定的‚湖北老字号服务业企业,一次性分别赐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嘉奖;对获得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的服务业企业,根据主办单位颁发奖金额度的50%进行额外嘉奖。嘉奖资金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15.支持服务业领军人才培育。 实施服务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每年遴选20名市级服务业领军人才,定期组织开展领军人才培训、研讨和外出沟通活动,并优先举荐申报国家、省级服务业领军人才。支持县常态化开展服务业领军人才的培训培育。 16.拓宽信贷融资支持。 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企业优
13、先赐予信贷支持。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针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搭建金融服务综合平台,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平台上实时发布融资产品和服务,主动引导服务业企业上线提交融资需求信息。落实国家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小微企业 10 授信尽职免责制度,支持担保机构面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业务。 17.优化项目用地支持。 对列入国家、省重点建设安排的服务业项目以及省‚五个一一百零一零一工程服务业重大项目,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安排中优先支配用地指标。取得国有建设用地运用权的,经有权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分期缴
14、纳土地出让金;属于工业用地项目的,采纳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可根据不低于所在地工业用地最低地价标精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格。 18.激励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 支持全市商贸流通、餐饮、物流、物业、家政服务、人力资源、大健康、学问产权、修理等各类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根据依法依规、退出自愿、管服并重原则,支持协会运用信息、询问、调研、协调、培训、评比等多种形式在服务会员发展、规范行业秩序、开展行业自律、维护会员权益、调解个体纠纷等方面搭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行业和会员供应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允竞争,促进行业经济的旺盛和发展。 19.对规上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
15、赐予补助。 企业统计人员在报表报送率、刚好率、精确率等方面达到要求,每年年终经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赐予一次性补助,补助额度不低于1500元。 五、组织保障 20.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都要建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担当本地本部门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的主体责任,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和时辰表、路途图,确保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各项工作落实。 21.加强协同协作。 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主动作为,亲密协作,通力合作,加强联络,全力完成好各自培育任务,共同推动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成长壮大。 22
16、.加强考核监督。 建立考核评价方法,加大对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落实的督查考核。市政府将对各地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工 12 作实行定期督导、通报,并进行奖惩。 关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乡村产业振兴,高质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为指导,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为目标,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联结带动、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增加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农人、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环境,
17、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引导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夫增收致富、建设现代农业。到2022年底,新增杭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培育市级提升规范化农夫专业合作社30家;培育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5家;培育发展农业服务组织10家;培育返乡创业新农人101名。建立一支产业发展实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 13 二、主要任务 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在山核桃、竹笋等主导产业的优势产区建立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企业
18、集群集聚,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激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升级认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等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开展科技创新,增加核心竞争实力。搭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林高校合作平台,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探讨院、区域创新平台、科研中心和院士工作站。 2022至2022年,区财政每年支配专项资金35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1.对新认定为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赐予一次性3万元、5万元、10万元和30万元资金嘉奖。 2.对农业龙头企业自主研发并获农产品独创专利、好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等赐予5万元一次性嘉奖。 3.对于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改进行肯定比例的资金
19、补助。 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 主动引导和激励有志于农业农村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加入到乡村振兴队伍之中,充分发挥新农人联合会交 14 流学习、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激发新农人创业活力。充分发挥新农人有远大志向、有丰富学问、有广袤视野、有担当精神等优势,帮助农夫发呈现代农业、带动农夫增收致富,领航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乡村建设。 2022至2022年,区财政每年支配专项资金3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新农人进行扶持: 1.返乡干脆从事现代农业并担当经营主体负责人,且所从事乡村产业达到肯定规模种养殖的新农人,每年择优评定10位,赐予一次性奖补不超过10万元每人。 2.对新
20、农人发展乡村产业,中的基础设施配套、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业保险、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等方面予以资金补助,并在同类农业项目扶持的标准基础上上浮20进行补助。 3.激励新农人联合会会员牵头组建联合生产,营销服务等合作平台,赐予平台建设总投资的50的一次性奖补。 规范发展农夫专业合作社 开展农夫专业合作社提质行动。根据规范、示范要求,加快农夫专业合作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利益联结型转变,提升经营服务实力提升、创新发展实力、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连接实力。完善规范化农夫专业合作社评价方法,完善评定标准,推动规范合作社建设。 15 2022至2022年,区财政每年支配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 1.支持规
21、范性农夫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对新通过认定的区级、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示范性农夫合作社分别赐予一次性3万元、5万元、10万元和30万元的资金嘉奖。 2.支持合作社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绿色华标准化生产实力,在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加工,建设清洗包装、冷藏保鲜、仓储烘干和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自主新增生产性投资5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投资赐予肯定比例补助。 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安排 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主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融合等类型的家庭农场,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依据发呈现状制定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标准。 2022至2022年,区财政每年支配专项资金150万元,对家庭农场进行扶持:
22、1.对新认定的区级、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赐予一次性3万元、5万元、10万元和30万元的资金嘉奖。 2.激励家庭农场实施连片5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业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3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投资赐予50补助。 提升培育服务组织 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挥供销、邮政等系统优势, 16 激励依法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支持家庭农场联盟、农夫合作社综合服务体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建设。 2022至2022年,区财政每年支配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生产托管、加工储存、统一销售等生产性服务组织,重点培育综合型服务企业。 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险 财政每年支配50万元用
23、于该服务产品,以有效降低其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财政每年50万元,对两级农合联会员有融资需求的,根据区农合联制订的丰收农合通贷款管理暂行方法和丰收农合通贷款资金池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执行,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三、保障措施 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挂帅、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级各有关部门协同协作的工作推动机制,细化工作举措,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到涉农政策优先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涉农项目优先支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荣誉优先举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形成激励、支持、关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好氛围。 加大资金支持。 17 从今年起,今后4年,区财政每年支配
24、不少于101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发展,其中350万元用于做强农业龙头企业,300万元用于培育新农人,150万元用于提升家庭农场,150万元用于提升农夫专业合作社,50万元用于培育服务组织。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创新服务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落好用地保障政策。 加快落实中心提出的‚耕地占补平衡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在支配土地利用年度安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县域乡村闲置用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等政策,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休
25、闲、游客休息、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用地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从政策上支持、政治上关切、生活上关爱、项目上倾斜、技术上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物流难、认证难等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宽松的环境,引导和支持他们健康成长。 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 18 看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金融及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心、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快速行动,主动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供应了精准金融服务。为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的须要,进一步疏
26、通内外部传导机制,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明显增长、融资结构更加优化,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推动加快复原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看法。 一、不折不扣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 支配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完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的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受惠企业占比,对于疫情前经营正常、受疫情冲击经营困难的企业,贷款期限要能延尽延。要结合企业实际,供应分期还本、利息平摊至后续还款日等差异化支持。提高响应效率、简化办理手续,激励通过线上办理。 发挥好全国性银行带头作用。 全国性银行要用
27、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实现中小微 19 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出台细化方案,按月跟进落实。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全国性银行要合理让利,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明显扩大,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及支持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旅游消遣、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依法合规,防止‚跑冒滴漏。中小银行要运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激励中小银行加大自有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落实好
28、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 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在2022年6月底前将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以实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制定本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实施方案,按月报送落实状况。 加大保险保障支持力度。 激励保险机构依据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的详细状况,供应针对性较强的相关贷款保证保险产品。激励保险公司区分国别风险类型,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出口中小微企业的风险保障。激励保险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探究创新有效的理赔方式,确保出险客户得到刚好、便捷的理赔服务。 20 二、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力提升工程 提高政治站位,转变经营理念。 要高度重视对受疫情影响的
29、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根据金融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经营重心和信贷资源从偏好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移到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实现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 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支配。 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五专机制,单列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专项信贷安排,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改革小微信贷业务条线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实惠力度要不低于50个基点,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内部转移定价实惠或经济利润补贴。 完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 商业银行要提升普惠金融在分支行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
30、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要降低小微金融利润考核权重,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状况考核权重。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如无明显证据表明失职的均认定为尽职,逐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激发其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主动性。 21 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 商业银行要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注意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削减对抵押担保的依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新发放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督促商业银行提高首次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的户数。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贷款纳入正常类贷款,激励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力争2022年小微企业续贷比例高于
31、上年。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激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深化挖掘整合银行内部小微企业客户信用信息,加强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外部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实力。打通企业融资‚最终一公里堵点,切实满意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三、改革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功能。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淌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作用。 将主要银行贷款利率与
32、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点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亲密监测中小银行贷款点差改变。督促银行业 22 金融机构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疏通银行内部利率传导机制。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优化监管政策外部激励。 推动修订商业银行法,探讨修改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供应担保的规定,便利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接着实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要求。进一步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探讨完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制度。 修改完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管理方法,弱化国有金融企业绩效考核中对利润增长的要求。将金融
33、机构绩效考核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状况挂钩。引导金融企业更好地落实国家宏观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激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场外期权、仓单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供应更加优质、便捷的风险管理服务。 更好落实财税政策实惠措施。 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税收实惠和奖补措施的宣扬力度,力争做到应享尽享。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做好财政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发挥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 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其准公共产品属 23 性和政策性,逐步取消盈利考核要求,重点考核其支小支农成效、降低反担保要求、刚好履行代偿责任和首次贷款支持率等指标,落
34、实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充、风险补偿、薪酬待遇等干脆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并将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快运作。 2022年力争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000亿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批量担保贷款业务合作,提高批量合作业务中风险责任分担比例至30%。对合作机构单户101万元及以下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2022年全年对101万元以上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清理规范不合理和违规融资收费。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贷款中违规收费及借贷搭售、转嫁成本、存贷挂钩等变相抬中学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的乱象加强监管检查,从严问责惩罚。 四、发挥多层次资本
35、市场融资支持作用 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 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大型企业更多发债融资,释放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优化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审批流程,疏通审批堵点,加强后续 24 管理,2022年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支持作用。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爱护工具发展,推广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融资工具。 提升中小微企业运用商业汇票融资效率。 对于确需延时支付中小微企业货款的,促进企业运用更有利于爱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的商业汇票结算,推动供应链信息平台与商业汇票基础设施互联,加快商业汇票产品规范创新,提升
36、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 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 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快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优化新三板发行融资制度,引入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机制,取消定向发行单次融资新增股东35人限制,允许内部小额融资实施自办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精选层,建立转板上市制度,允许在精选层挂牌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干脆转板上市,打通挂牌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上升通道。对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建立差异化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引入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 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投早投小。 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方法,强化
37、对创业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管和自律。制定创业投资企业标准,引导和激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专注投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建企业。激励资管产品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并逐步提高股权投资类资管产品比例,完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机制,加强创业投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合作。推动完善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政策。 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推动修改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制度、融资产品、公司治理有关政策规定。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地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平台。加强与征信、税务、
38、市场监管、地方信用平台等对接,激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参加,推动商业银行供应相关金融服务。 五、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对地方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力度。 探讨制定相关数据书目、运行管理等标准,推动地方政府充分利用现有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地方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市场化征信机 26 构运维地方平台。以地方服务平台为基础,加快实现互联互通,服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探究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纳入产业部门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安排等优质中小微企
39、业信息库,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比对,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对接,供应高质量融资服务。完善和推广‚信易贷模式。 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系统。 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改革,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在一个平台上办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 六、优化地方融资环境 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奖补机制。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供应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嘉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以出资额为限担当有限责任。完善风险补偿金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托管对象、补偿条件,提高风险补偿金运用效率。 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
40、务。 支持产融合作,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激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2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 27 亿元。加强金融、财政、工信、国资等部门政策联动,加快推动核心企业、财政部门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完成系统对接,力争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推动地方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地方政府夯实风险分担、信息共享、账款清欠等主体责任,接着组织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督促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依法依规刚好支付各类应付未付账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究建立续贷中心、首次贷款中心、确权中
41、心等平台,供应便民利企服务。接着清理地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融资环节不合理和违规收费。 七、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推动。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通过建立专项小组等形式,加强与当地发展改革、财税、工信、商务、国资等部门的联动,从强化内部激励、加强首贷户支持、改进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银企对接、优化融资环境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力提升专项行动。 完善监测评价。 探究建立科学客观的全国性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调查统计制度和评价体系,开发中小微企业金融条件指数,适时向社会 28 发布。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各银保监局探究建立地市级
42、和县级中小微金融区域环境评价体系,重点评价辖区内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水平、融资担保、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共享、账款清欠等,并视情将金融机构和市县政府评价结果告知金融机构上级部门和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涉企政策过程中征求企业看法的实施方案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看法的通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建立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规范程序,推动企业
43、家主动参加涉企政策制定,保障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在制度建设中的知情权、参加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决信念,稳定预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建立听取企业看法建议的机制 29 本方案所称涉企政策,是指各级行政机关起草的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以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形式上报或制定出台的各类规划、标准、规范、政策等。涉企政策起草单位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家的看法建议,政策出台前依法须要保密的,起草单位可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等方式,尽可能听取企业家的看法建议。司法行政部门在开展合法性审核过程中,要严格审核涉企政策制定征求看法状况,未按要求征求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看法的,可以
44、退回,或者要求起草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征求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看法材料或说明状况。 科学合理选择听取看法对象 涉企政策对不同企业、行业影响存在较大差别的,要注意听取各类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看法,特殊是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看法,综合考虑不同规模企业、行业的发展诉求、承受实力等因素;涉及特定行业、产业的,要有针对性地听取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的看法;涉及特定地域的,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特色,充分听取地方行业协会商会、法律顾问的看法。 畅通企业家提出看法诉求的渠道 除依法须要保密的外,涉企政策出台前,相宜公开征求看法的,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服务
45、平台、实体政务大 30 厅、两微一端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布涉企政策征求看法。公开征求看法一般不少于30日,因状况紧急等缘由须要缩短期限的,公开征求看法时应当予以说明。市级重要会议探讨审议涉企政策,可以邀请相关企业家代表列席。与企业干脆相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且争议较大事项,起草单位要通过召开企业听证会、论证会、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健全企业家看法处理和反馈机制 对收集到的看法建议,起草单位要仔细梳理、逐条探讨,根据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合理可行的看法建议充分汲取接受,并运用政府网站、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将看法接受状况向社会公布或向企业反馈,必要时可进行当面反馈。针对涉企政策开展的看法征集和看法处理状况,要在本单位信息公开网的‚看法征集‚看法反馈栏目刚好公开,并将看法征集信息与相应的看法反馈信息进行关联。 完善涉企政策宣扬解读和执行监督 涉企政策出台后,除依法须要保密外,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刚好主动通过本单位网站向社会予以公开。实行图片或动漫解读、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深化细致做好涉企政策宣扬解读工作,扩大涉企政策的知晓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