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须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培育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实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二、出示自学指导仔细看课本视察:
2、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五、练习、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读作的立方。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六、小结: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
3、节课探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7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详细情境中发觉规律,理解和驾驭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推导公式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培育学生归纳、类比、进行逻辑推理的实力3使学生初步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学问,解决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打算1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复习题示图,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示意图)2学生打算:每人打算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每个学习组打算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3
4、厘米的长方体模型,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下面图中各是什么计量单位?它们之间有联系吗?问:除了立方厘米,还有那些体积单位?2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3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问:须要一个一个的数吗?有没有简洁便利的数法?(只要数出每层长有几个,宽有几个,算出一层几个,再数有几层。)4完成练一练 1、2。二、学习新课1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公式(1) 小组合作,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把每次拼的状况记录在下面的表里用小正方体个数长方体的体积(立方厘米)长方体的棱长(
5、厘米)长宽高(2)汇报,师板书填表。(3)探讨:通过拼摆,你发觉了什么?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4)尝试:依据刚才的发觉,试一试算动身给各组的长方体的体积想一想,要先做什么?各组试算后,汇报计算方法:先量长方体的长、宽、高(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853120(立方厘米)(5)归纳:通过上面的试验,你得出什么结论?你能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老师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并板书: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2教学例1(1) 出示(2) 生试做(3) 集体订正3练习21页 第4题4教学例2出示,生试做总结公式5练习22页,
6、第6题三巩固练习补充练习1求下列各长方体的体积(1) 长10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2) 长2.5米,宽1.2米,高0.4米2求下列各正方体的体积(1) 棱长8厘米(2) 棱长0.5分米3一块长方体石料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已知每立方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4一个长方体形态的食品盒,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做这个食品盒至少须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食品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总结今日学习了什么?五课堂作业21页第5题,22页第7题。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长 宽 高 长、宽、高相等8厘米 5厘米 3厘米 (棱长)853120长方
7、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 V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相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学问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探讨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听了叶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深受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重视引导学生经验学问的探究过程。原委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叶老师支配了操作活动,引
8、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视察、分析,发觉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简洁说教。二、重视学生实力的培育。叶老师展示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视察、发觉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育学生视察实力的过程。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视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觉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视察实力的过程。叶老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的过程。
9、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视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发散思维实力、解决问题的实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学问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学问,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课后练习中“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叶老师始终没有遗忘让学生再次感受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当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学问。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10、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的爱好。四、重视反馈订正。反馈订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叶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沟通、布置练习等反馈刚好,订正有力。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问缺陷的积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念。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叶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超群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叶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接着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这样
11、更直观。更便于学生发觉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长方体的体积。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及课件的动态演示,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体积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比较大小,复习引入1、比一比。出示书包、文具盒。问:谁大?谁小?其实刚才我们在比他们的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2、说出下列图形的体积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小结:要
12、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3、出示橡皮。问:什么形态?它有体积吗?体积多大?请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4、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感知相识1、拿出12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小组合作摆一个长方体,并说说它的长、宽、高是多少?体积是多大?2、汇报沟通。问:你们组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你能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摆的吗?体积是多少?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四种不同的摆法)3、视察发觉:通过刚才的摆,视察这些数据,你发觉了什么?4、再一次合作摆,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的体积。边摆边说你们组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又是怎么摆的?三、启发探究,自主建构
13、1、出示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问:要摆成这样的长方体须要多少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起先活动,发觉不够摆)问:不够,怎么办?你能在头脑中想象,把它补充完整吗?(又起先活动)2、汇报沟通。并演示摆的过程。3、出示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你能摆这个吗?4、听要求摆。(1)自己摆一个长6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并说说它的体积。(2)想象一个9米、宽7米、高4米的长方体,并说说它的体积。5、思索总结。体积与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呢?并快速验证黑板上的数据。四、解决疑难,运用拓展1、解决橡皮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须
14、要知道什么?师供应测量数据,让学生求体积。2、自己求数学书的体积。3、出示:亚光纸箱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8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小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五、全课总结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5教学基本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经验操作、视察、猜想、验证、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3、培育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实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
15、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阅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法指导探讨沟通,并仔细听讲思索。集体备课特性化修改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教学环节设计一、以旧引新师: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日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通过操作、视察、猜想来相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师:用1立方厘米
16、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问?视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觉了什么?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探讨,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假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须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
17、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2、验证、沟通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通过刚才操作过程中的发觉,同学们能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沟通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问:假如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沟通得出:V=abh.3、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干脆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沟通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重点理解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的读法、写法。做“试
18、一试”。作业做“练一练”。做练习六第2题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第1、2题板书设计执行状况与课后小结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一、教学内容简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探讨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驾驭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二、教学环境: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爱好盎然的参加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试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
19、成清楚的表现。三、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究并驾驭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2、在视察、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实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觉、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阅历。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实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觉数学的爱好,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驾驭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教学设计意图: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
20、实际须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探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视察生活中的实物,发觉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探讨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验学问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驾驭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试验、发觉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六、教学实施详细过程:(一)激发爱好,唤起生活阅历和旧知课件出示: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需要常备身边的,调皮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
21、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常常带在书包里比较便利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2、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状况,请你视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觉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日我们就来探讨长方体的体积、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识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二)唤起旧知提出猜想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
22、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探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122=24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1:24立方厘米。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板书:体积长宽高24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视察板
23、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揣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学生1:用计算公式。学生2: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学生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1、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试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态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起先操作、计算、记录、思索、探讨。引导学生全员参加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哪个小组情愿先汇报你们的探讨过程和成果?(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第一组:
24、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其次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试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视察。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实力培育创建了条件。同时让学生
25、自主地去感知、视察发觉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建性问题,逐步形成创建意识。2、发觉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师:同学们真了不得,通过猜想、试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沟
26、通、师生沟通,比较、分析试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究,学会了肯定的学习方法。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全班动笔做一做。(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3
27、)迁移推导,再次尝试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老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同学沟通你的想法?学生探讨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a3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意图: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同时通过学生说思索过程,不但突出了驾驭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育了学生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实力。(4)接着视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1、推断(推
28、断对错,说明理由)(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2、提高题(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实际应用(1)宏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解:V=abh=2.9114.7=42.63(m3)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
29、42.63立方米。(2)有一种正方体形态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V=a3=666=216(cm3)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4、发展题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意图: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实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五)谈谈你今日的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教后记:本课注意让学
30、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驾驭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加到发觉数学学问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探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觉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发觉验证说明中体会数学,探究学问。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揣测、动手操作、沟通探讨发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驾驭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当如何独立思索,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
31、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楚的表象,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在探究的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把“假如”变为现实,转换一种角度更多地把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施放出来,可能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9页30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的:1、通过试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验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体积计算公式。3、培育学生动手拼摆实力,视察、归纳推理实力。教学重点: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体积
32、公式的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教学打算:学生分成2人小组,每组打算一些数量的小正方体、练习题单。教学过程:一、干脆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今日我们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求法。板书:长方体的体积。二、揣测、为学生指名探究方向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师: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2、课件演示:把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个的小正方体,数出每排个数、排数和层数;并用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总个数(即体积数)。3、师:(1)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能解决全部的长方体体积问题吗?看来有必要得出一个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揣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长方体的什么
33、有关?4、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三、探究体积公式推导过程1、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正方体通过拼摆,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2、同桌合作: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齐读要求。(2)先摆,再视察,最终再填表。3、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指导。4、全班沟通:(1)小组汇报结果。(2)视察表格思索:你有什么发觉?同桌先互说。(3)全班沟通发觉。(4)师补充提问: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结合学生的回答,视察一个摆好的长方体,理解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多抽几个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34、。5、师:你能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吗?学生回答,老师适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6、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同桌互说。7、刚好练习: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文具盒。师:要求这个长方体文具盒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老师给出长宽高,学生计算,强调书写格式。四、课堂练习1、口算填表(见题单)。2、小法官:(1)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肯定相等。()(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3、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在工程中,1m3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4、考考你:下列长方体的体
35、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棱长1厘米)(见题单)五、小结下课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方法和学问两个方面来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每排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课后反思:1、对推导过程的关键地方突出不够,即,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理解说理不够,应当让学生多说,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下。2、老师语言还不够精确、精炼,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更加精确具有指向性,对于关键地方的引导还不够合理。3、应当板书出:1立方米=1方。加强学生对两个单位关系的理解。4、本节课对于时间的支配差不多,比以前的课堂要合理得多,基本上是根据预定的时间完成
36、的,这是我本节课最满足的地方。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体积的含义。(2)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过程与方法(1)运用视察试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2)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教学难点帮组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用具老师打
37、算: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打算: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驾驭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学问。二、探究探讨1试验视察视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改变?这是为什么?视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觉了什么状况?为什么?视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
38、视察到什么?为什么?图片视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1立方厘米: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
39、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分。投影显示第3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三、课堂实践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打算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今日学习的内容。旁批:后记: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9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
40、相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相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相识,要上升到理性相识还有肯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相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驾驭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驾驭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需驾驭娴熟。二、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并驾驭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娴熟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分析、概括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1、。3、培育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驾驭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新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相识起先,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相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独立地发觉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沟通与探究为主,老师同时协作多媒体课件演
42、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任何新学问都是以原有学问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
43、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究新学问剧烈愿望。(二)操作想象,探究公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依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兴奋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楚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相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详细的过程是:(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2)汇报沟通,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老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3)请学生视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足够的探讨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留意书写形式的指导。(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试验操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简单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须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