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上的十大经典物理实验.docx
《2022年历史上的十大经典物理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上的十大经典物理实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历史上的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2002 年,美国两位学者在全美物理学家中做了一次调查,请他们提名有史以来最精彩的十大物理试验,其中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令人惊异的是十大经典物理试验的核心是他们都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漂亮的科学之魂:由简洁的仪器和设备,发觉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十大经典物理试验如同十座历史丰碑,扫开人们许久的困惑和模糊,开拓了对自然界的崭新相识。从十大经典物理试验评比本身,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出 2000 年来科学家们最重大的发觉轨迹,就像我们俯视历史一样。 十大经典物理试验 排名第一: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试验 在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中,人们渐渐发觉
2、了微观客体(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即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波动和粒子都是经典物理学中从宏观世界里获得的概念,与我们的直观阅历较为相符。然而,微观客体的行为与人们的日常阅历终归相差很远。如何根据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去精确相识、理解微观世界本身的规律,电子双缝干涉试验为一典型实例。 杨氏的双缝干涉试验是经典的波动光学试验,玻尔和爱因斯坦试图以电子束代替光束来做双缝干涉试验,以此来探讨量子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可是,由于技术的缘由,当时它只是一个思想试验。直到 1961 年,约恩孙制作出长为 50mm、宽为 0.3mm、缝间距为 1mm 的双缝,并把一束电子加速到 50keV,
3、然后让它们通过双缝。当电子撞击荧光屏时显示了可见的图样,并可用照相机记录图样结果。电子双缝干涉试验的图样与光的双缝干涉试验结果的类似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电子具有波动性的一个实证。更有甚者,试验中即使电子是一个个地放射,仍有相同的干涉图样。但是,当我们试图确定电子原委是通过哪个缝的,不论用何手段,图样都马上消逝,这实际告知我们,在视察粒子波动性的过程中,任何试图探讨粒子的努力都将破坏波动的特性,我们无法同时视察两个方面。要设计出一种仪器,它既能推断电子通过哪个缝,又不干扰图样的出现是肯定做不到的。这是微观世界的规律,并非试验手段的不足。 排名其次: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 伽利略(1564
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是科学史上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首先为自然科学创立了两个探讨法则:视察试验和量化方法,创立了试验和数学相结合、真实试验和志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创建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学探讨方法,使近代物理学从今走上了以试验精确观测为基础的道路。爱因斯坦高度评价道:伽利略的发觉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宏大的成就之一。 16 世纪以前,希腊最闻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探讨物理现象的科学巨人,他的物理学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学专著。但是亚里斯多德在探讨物理学时并不依靠试验,而是从原始的干脆阅历动身,用哲学思辨代替科学试验。亚里斯多德认为每一个
5、物体都有回到自然位置的特性,物体回到自然位置的运动就是自然运动。这种运动取决于物体的本性,不须要外部的作用。自由落体是典型的自然运动,物体越重,回到自然位置的倾向越大,因而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物体越轻,下落越慢。 伽利略当时在比萨高校任职,他大胆地向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挑战。伽利略设想了一个志向试验:让一重物体和一轻物体束缚在一起同时下落。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一志向试验将会得到两个结论。首先,由于这一联结,重物受到轻物的牵连与阻碍,下落速度将会减慢,下落时间将会延长;其次,也由于这一联结,联结体的重量之和大于原重物体;因而下落时间会更短。明显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伽利略利
6、用志向试验和科学推理,奇妙地揭示了亚里斯多德运动理论的内在冲突,打开了亚里斯多德运动理论的缺口,导致了物理学的真正诞生。 人们传闻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从而向世人展示了他敬重科学,不畏权威的珍贵精神。 排名第三:罗伯特密立根的油滴试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探讨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天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1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已经得知如何获得负电荷电流。1909 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密立根(18681953)起先测量电流的电荷。 他用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亮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放有一个通
7、正电的电极和一个通负电的电极。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带了一些静电,它们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变更电极的电压来限制。当去掉电场时,测量油滴在重力作用下的速度可以得出油滴半径;加上电场后,可测出油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速度,并由此测出油滴得到或失去电荷后的速度改变。这样,他可以一次连续几个小时测量油滴的速度改变,即使工作因故被打断,被电场平衡住的油滴经过一个多小时也不会跑多远。 经过反复试验,密立根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他认为电子本身既不是一个假想的也不是不确定的,而是一个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看到的事实。他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强调了他的工作的两条基本结论
8、,即电子电荷总是元电荷的确定的整数倍而不是分数倍和这一试验的视察者几乎可以认为是看到了电子。 科学是用理论和试验这两只脚前进的,密立根在他的获奖演说中讲道,有时这只脚先迈出一步,有时是另一只脚先迈出一步,但是前进要靠两只脚:先建立理论然后做试验,或者是先在试验中得出了新的关系,然后再迈出理论这只脚并推动试验前进,如此不断交替进行。他用特别形象的比方说明白理论和试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试验物理学家,他不但重视试验,也极为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排名第四: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对光学问题的探讨是牛顿(16421737)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亦是他最终未完成的课题。牛顿 1665 年毕业于剑桥高
9、校的三一学院,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改变的光(亚里斯多德的理论)。16651667 年间,年轻的牛顿独自做了一系列试验来探讨各种光现象。他把一块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将其称作光谱。在他的手里首次使三棱镜变成了光谱仪,真正揭示了颜色起源的本质。1673 年 2 月,牛顿怀着揭露大自然奇妙的兴奋和喜悦,在第一篇正式的科学论文白光的结构中,阐述了他的颜色起源学说,颜色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然物体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导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种原始的、天生的性质。通常的白光的确是每一种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混合,光谱的伸
10、长是由于玻璃对这些不同的光线折射本事不同。 相关视频: 牛顿光学著作于 1734 年问世,其中第一节特地描述了关于颜色起源的棱镜分光试验和探讨,确定了白光由七种颜色组成。他还给这七种颜色进行了命名,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运用牛顿命名的颜色。牛顿指出,光带被染成这样的彩条:紫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还有全部的中间颜色,连续改变,依次连接。正是这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假如你深化地看看,会发觉白光是特别漂亮的。 这一试验后人可以不断地重复进行,并得到与牛顿相同的试验结果。自此以后七种颜色的理论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了。通过这一试验,牛
11、顿为光的色散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使人们对颜色的说明摆脱了主观视觉印象,从而走上了与客观量度相联系的科学轨道。同时,这一试验开创了光谱学探讨,不久,光谱分析就成为光学和物质结构探讨的主要手段。 排名第五: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 牛顿在其光学的论著中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因此在其后的近一百零一年间,人们对光学的相识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1800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向这个观点提出了挑战,光学探讨也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杨在关于声和光的试验与探讨提纲的论文中指出,光的微粒说存在着两个缺点:一是既然放射出光微粒的力气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为什么又认为全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历 经典 物理 实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