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黄艳.pdf
《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黄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黄艳.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期总第305期2017年3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NO3 V01305Mar2017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黄 艳1,黄 勇2,彭纪生1(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文章检验了三种目标取向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387对主管一下属配对样本的分析发现,学习目标取向和绩效证明目标取向显著正向影响创造力,绩效回避目标取向对创造力负向影响不显著;员工反馈询问行为在学习目标取向、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和创造力关系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正向调
2、节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和反馈询问行为的关系,而对学习目标取向、绩效回避目标取向和反馈询问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关键词:目标取向;反馈询问行为;组织支持感;创造力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7)03002009DOI:1014134icnkien331336f201703003Employee Goal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 Creativity:The Role of Self-regulationHUANG Yanl,HUANG Yon92,PENG jishen91(JSchool of Business,o耐ng U
3、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2School of Busines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Abstract:From a self-regulatory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employee goal orientationsinfluence creativityWith a sample of 387 supervisorsubordinate dyads,this researe
4、h finds that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LGO)and performanceprove goal orientation(PPGO)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mployee creativity,but performanceavoid goalorientationS(PAGOS)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employee creativity is not significant;feedback inquiry behavior(FI)partiallymediates the relation
5、ships between LGOPPGO and employee creativity;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moderate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PPGO and FIbut its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GOPAGO and FI is not significantKey words:goal orientation;feedbaek inquiry behavior;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
6、t;creativity引 言员工创造力是指员工提出的关于产品、流程和服务的新颖且有用的想法,是企业创新、变革及竞争力的基础。1。Hirst等(2009)指出,创造力常常产生于员工解决工作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挑战1。目标导向型行为过程中孕育着创造力,因而个体目标取向的差异能够解释个体间创造力水平的差异”。事实上,目标取向已开始被研究者纳入创新研究口。,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对目标取向的维度的界定存在差异,并且还未对不同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关系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特别是不能确定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VandeWalle(1997)指出,目标取向包括学习目标取向(1earning goa
7、l orientation,简称“学收稿日期:201607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国际化能力跃迁机制与路径:基于知识导向与制度距离视角的研究”(71272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民族多样性氛围与员工绩效一以甘肃省民族地区为例”(15XJC630002)作者简介:黄艳,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黄勇,男,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彭纪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研究。万方数据第3期 黄艳,黄 勇,彭纪生: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
8、响: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 21习取向”)、绩效证明目标取向(performanceprove goal orientation,简称“绩效证明取向”)和绩效回避目标取向(performanceavoid goal orientation,简称“绩效回避取向”)三个维度。6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不同目标取向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此外,创造力研究一直以来都认为员工是反应性的,其创造动机的表现需要由外在因素加以适当的激发和引导,这些研究多数都忽略了员工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的潜能1。反馈询问行为作为反馈寻求行为的一种方式,既是一种自我调节策略,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反馈询问行为是员工用以主
9、动管理和促进自身创新的一种资源,对员工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一。鉴于现有研究缺乏对员工如何应用自我调节策略来管理自己的创新过程的探析。71,并且目标取向是影响自我调节策略的重要的个体变量。1 0|,因此有必要从自我调节的视角出发,探析反馈询问行为在员工目标取向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后,由于主动询问伴有一定风险,例如丢面子,特别是在中国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员工的权力距离观念较高,所以倾向于更少地向上寻求反馈“。这意味着,员工反馈询问行为的实现还需要支持性的组织环境。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能有效降低员工丢面子的风险及其对行
10、为代价的感知,促进员工主动寻求自己想要的信息2I。基于此,本文通过整合创造力与目标取向研究,分析和检验目标取向影响创造力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以期弥补现有研究不足,深化对员工创造力形成过程的认知。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一)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目标取向最初来源于教育心理学,自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将其引人组织管理领域以来引,已成为解释员工学习、工作绩效、主动性行为等员工行为的重要构念。14。1 5|。现有文献中,研究者对目标取向的维度划分还存在争议,但VandeWalle(1997)提出的三维度模型目前被普遍采用,具体包括学习取向、绩效证明取向和绩效回避取向M。学习取向是指个体期
11、望通过获取新技能、掌控新环境来发展能力;绩效证明取向是指个体期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评价;而绩效回避取向是指个体意欲回避对其能力的挑战并避免获得对其能力的消极评价。从创造力组成理论视角分析,学习取向会促使个体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首先,学习取向高的员工认为能力可以提升,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181,常常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包括细化、批判性思维及整合新旧知识经验),并且在学习新任务时倾向于进行更努力的认知过程。1“,这能够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其次,学习取向高的员工关注对任务的掌握和精通,有助于培养对任务的内在兴趣。1,同时他们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并针对工作中的难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12、。35 o;最后,学习取向高的员工偏好挑战性的、复杂的任务M1,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他们相信努力会带来最后的成功,因而精神压力较小,会不断尝试不同的策略旧”圳。实证研究也表明,学习取向与个体创造力正相关“。绩效取向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可发展的,但是绩效证明取向和绩效回避取向关注点不同,所以可能对创造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绩效证明取向高的个体关注的是绩效超越他人以及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渴望成功心引。研究表明,绩效证明取向不仅有利于学习心3。,而且与努力、坚持、成就追求、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应用正相关M2 4。王艳子和罗瑾琏(2011)的研究也指出,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绩效证明取向高的个
13、体会投入大量精力,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并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行为2“。相对而言,绩效回避取向高的个体首先关注的是避免犯错或暴露能力不足,所以他们倾向于回避竞争和不确定性,偏爱成功机率较高的任务M1,同时他们会悲观、焦虑,对困难任务的兴趣也较低嵋“,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会减少努力甚至退缩9|,这些特点都有可能使其放弃有较高失败风险的创新活动。综卜,本研究提出假设:万方数据22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7拄H1:学习取向(1a)和绩效证明取向(1b)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绩效回避取向(1c)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负向影响。(二)反馈询问行为的中介作用反馈寻求行为既是一种主动性行为心,也是重要的自我调节
14、策略L2 8|。反馈询问行为是反馈寻求的一种方式,特指个体通过明确直接的口头问询获得反馈,是一种公开的行为,因此除具备一般反馈寻求行为的特点以外,反馈询问行为伴有更大的风险,需要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其优势在于能获得更准确的信息。目标取向是影响自我调节策略的重要个体变量一一引。特别地,学习取向高的个体希望发展能力,认为努力是成功的主因,所以更关注反馈的诊断性价值,反馈寻求过程中自我和形象的顾虑也较低旧8|,并且由于通过询问获取的信息准确度更高心,对其发展能力更有价值,因此学习取向高的个体可能会进行更多反馈询问行为。相对地,持有绩效取向的个体认为能力无法提升,反馈仅仅是对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评价乜8
15、3 0|,所以他们较难意识到反馈的信息性价值。尤其绩效回避取向高的个体更关注失败的可能性,对反馈询问行为潜在的风险(如暴露自己缺乏能力和自信)更加敏感,所以会采用自我保护的退避策略11,较少寻求反馈旧。不同的是,绩效证明取向高的个体关注的是成功的可能性川,可能会为了得到正面的评价而想要获取准确信息,用以改善绩效。此外,绩效证明取向高的个体可能会把询问反馈的过程视作向重要人士(如主管)传达自己绩效信息的机会“,因此可能会更频繁地询问反馈。反馈询问行为进而对员工创造力产生促进作用。首先,频繁的反馈寻求行为意味着员工能借此获取更多额外的技术、角色以及评估性信息口3|,并且口头询问获得的信息准确度更高
16、旧9I;其次,频繁的询问不仅能令员工不断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观点,与其自身想法产生碰撞而激发创意,还能让员工更清楚了解他人对其工作和创意的看法,有助于他们对创意的调整和改进1;最后,创造性工作有很大的模糊性,多数没有先例可循,因此如果员工在遇到问题或阻碍时按其所需主动询问反馈,那么获得的信息会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创意的实用性。综上,目标取向影响员工的反馈询问行为,而反馈询问行为又影响创造力,这符合Kanfer(1992)研究提出的动机框架,即远端(distal)或高阶构念(如人格)通过影响近端(proximal)的构念来影响行为和绩效4|。此外,大量研究指出,目标取向作为一种具有激
17、励特性的个体变量,可通过个体自我调节活动或策略的中介作用影响重要的结果变量9”1。因此,基于动机框架和自我调节的视角,本研究认为,目标取向是影响创造力的较为远端的变量,而作为自我调节策略的反馈询问行为是影响创造力的较为近端的变量,并且中介了目标取向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H2:反馈询问行为在学习取向(2a)、绩效证明取向(2b)、绩效回避取向(2c)和创造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三)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原则,Eisenberger等(1986)提出了组织支持感的概念,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组织在多大程度上重视他们的贡献、关心他们的福利以及帮助他们的总体感受口6|。研究
18、表明,组织支持感能有效降低员工丢面子的风险及代价的感知心8|,促使员工主动地寻求自己想要的信息。组织支持感的高低可能会导致不同目标取向员工对反馈询问过程中代价和价值的感知或敏感程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不同目标取向对反馈询问行为的效应。首先,组织支持感有助于增强员工反馈询问行为的价值感知。具体而言,当组织给予员工更多支持时,员工会形成对组织的义务感,愿意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关研究也显示,员工在感知到组织支持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采取持续学习等方式来回报组织,例如参与有利于组织的发展性活动“,寻找跟组织相关的信息,学习重要的工作技能口引,因而在组织支持感高的情况下,员工会更加关注反馈的信息性
19、价值。其次,组织支持感有助于减弱员工询问反馈的代价感知。组织支持感高,意味着员工相信他们的价值和工作能力受到组织的肯定和认同引,并相信作为万方数据第3期 黄 艳,黄 勇,彭纪生: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 23组织代理人的主管也支持并倾向于他们”8。39,因此在考虑询问反馈时体验到较少的形象顾虑。已有研究也发现,组织支持感能有效降低员工主动提出问题和创新建言时的形象顾虑24。综上,在感受到更高水平组织支持的情况下,无论是学习取向还是绩效证明取向高的个体在考虑询问反馈时,都很可能感知到更高的信息性价值,形象顾虑或印象成本则较低,因此可能更频繁询问反馈。尤其是绩效回避取向高的个体,
20、因为较高的组织支持感有助于降低其形象顾虑,所以他们对反馈询问行为的退避心理可能会因此减轻。H3a:组织支持感对学习取向和反馈询问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H3b:组织支持感对绩效证明取向和反馈询问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H3e:组织支持感对绩效回避取向和反馈询问行为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三、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本研究以知识型员工为样本,向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多家企业的员工发放问卷,涉及金融、电子、生科、疾控等行业。研究者利用关系网络,首先与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取得联系,在获取对方支持的情况下,将打印好的问卷邮寄至目标企业的联系人,然后由联系人在企业内组织发放,并将完成
21、的问卷邮回至研究者。同时,采用主管一下属配对方式收集数据,每位主管随机选取4-7名直接下属分别评价其反馈询问行为,主管问卷中附有详细的填写指南和下属的编号,以确保正确配对。本次研究先后回收员工问卷505份,在删除错填、漏填过多、单一选项过多以及主管一下属配对不成功的不合格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的主管一下属配对样本387对。在最终样本中,男性占总人数558,女性占422;3140岁的员工居多,占总人数398,其次是2l30岁的员工,占339;员工学历普遍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814;员工工作年限主要在10年以下,占总人数561。(二)变量测量本研究所有测量工具均取自国外研究文献中的成熟量表,
22、按照翻译一再回译的程序将所有量表翻译成中文,所有量表都采用6点的李克特计分。目标取向采用VandeWalle(1997)6 3针对工作情境开发的三维度量表,具体为学习取向5个条目(Cronbaeh仪=0924)、绩效证明取向4个条目(Cronbachd=0805)和绩效回避取向4个条目(Cronbach0【=0829)。反馈询问行为采用VandeWalle等(2000)411的量表,包含5个条目,要求主管用6点李克特量表评价各下属员工询问反馈的频率,该量表的Cronbach仅为0863。创造力采用Zhou和George(2001)40 3编制的13条目量表,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d
23、为0937。组织支持感采用Lambert(2000)C42改编的量表,包含8个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0【为0891。控制变量:为了排除其他的解释机制,本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选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务级别及工作年限为控制变量。四、数据分析结果(一)验证性因子分析为了判定各核心构念的测量质量,本文首先采用LISREL880统计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研究变量之间的区分性。分析结果表明,假设的6因子模型的拟合度优于其他替代模型(见表1);同时所有观测变量的载荷均大于05,且各路径系数在P01)。学习取向和绩效证明取向正向影响反馈询问行为(分别为,=014,P005和,=0
24、139,P005),绩效回避取向对反馈询问行为的负向影响趋于显著(y=一0126,P01),同时,反馈询问行为对创造力的影响显著为正(y=009,P005)。此外,本研究还采用Sobel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反馈询问行为在学习取向和创造力之间中介作用显著(Z=216,P005),假设2a得到验证;反馈询问行为在绩效证明取向和创造力之问中介作用趋于显著(Z=192,P01),假设2b基本获得支持;反馈询问行为在绩效回避取向和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假设2c未获支持。最后,为了检验组织支持感对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构造自变量和调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标 取向 创造力 影响 基于 自我 调节 视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