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沈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辽宁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
2、规划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制定沈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一、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沈阳市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2018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9年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并正式运行、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2896件,商标申请量49736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81.
3、63%和173.82%。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9795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79060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117.43%和165.92%。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从2015年底的10.98件提高到2020年底的23.79件,实现五年翻一番,超额完成“十三五”设定的12件以上的目标。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全省占比7.7%;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件,全省占比20.2%,全省排名第一;辽中区获批全省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得中国专利奖38项,其中34个发明专利优秀奖,1个外观设计银奖,3个外观设计优秀奖。-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日趋完备。充分发挥政策引导
4、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专利信息交流沟通,积极搭建专利转化平台,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实施。通过设立市级专利技术补助专项资金,支持高校、院所、企业专利转化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为172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价值专利项目发放专利技术补助资金8970万元,推动了专利技术与产业相融发展。发挥专利择优支持费激励作用,重点支持发明专利和PCT专利,累计为4548件新授权的发明专利及PCT专利发放资助资金1123.26万元,持续推动创造高价值专利。加强对小微企业授权专利的支持力度,累计为小微企业的3715项授权专利发放补助资金171.1万元,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运营效能逐渐增强。2016年沈阳市被列为
5、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2017年将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由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任组长,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盛京金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800万元,市级财政按照1:2配套,成立了规模为24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出台了沈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了风险补偿金的支持方向和操作规程,风险补偿基金采取“风险补偿基金担保银行”运作模式。2019年成立了科技金融联盟和科技金融创新联盟,由各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组成,开展了50余场银企对接、
6、互动路演、科技金融论坛等活动。多家中小企业通过风险补偿基金成功融资,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商标质押融资调研指导、调研培训、调研服务“三结合”专题大调研活动,推动商标质押融资工作科学决策。十三五期间,全市27家企业以专利抵押融资贷款45.276亿元,商标质权登记受理点累计受理业务10笔,质押贷款金额4.71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专利保险工作,深入企业进行专利保险宣讲,全市188家企业投保专利执行保险,有效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许可218项,专利转让5204项,通过专利许可和转让,科技成果得以推广应用,专利权人取得了收益,使专利产生最大的市场价值,进
7、一步促进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协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引入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查处专利侵权等案件419件。完成进驻“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2019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第二届眼科大会”、“第八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暨2019沈阳国际航空产业发展大会”等我市重点展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配套工作。开展重要专项整治工作,出台了农村食品商标大保护行动业务指南,国务院督查重点问题定性论证意见、当前商标大保护行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业务指导意见,对查办食品类商标侵权案件提供了有效指导。十三五期
8、间,全市共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202件,案值201.78万元,罚没352.79万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及新保护机制建立,推进中德园知识产权环境先导区建设,建设多样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构建吸引内外资研发机构进驻的软环境,并创新知识产权考评机制。推进自贸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先试先行,组织自贸区相关部门学习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先进经验,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与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对接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综合行政管理与维权援助工作。设立知识产权窗口,全面承接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投诉举报、维权援助等业务的受理。印发了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知识产权综
9、合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建设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对接工作机制,有效调配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双轨制保护资源,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2019年10月17日,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运行,成为东北地区首家运行的国家级保护中心。保护中心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开展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保护中心运行以来,完成企事业单位备案352家,接收专利申请615件,预审合格达标226件,授权194件。发明授权由平均22个月缩短至3个月以内,实用新型授权由平均7个月缩短至15日以内,外观专利授权由平均4个月缩短至7日以内。保护中心快速预审
10、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开辟了快速通道,为创新主体带来了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知识产权服务。新冠疫情期间,保护中心电子预审系统上线,实现了线上直播培训、在线自主备案、在线提交申请、在线意见答复的服务模式。保护中心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0余次,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为沈阳经济区五城市开展了3次专场培训。保护中心与沈阳市地区隶属沈阳桃仙机场海关、邮局海关、铁西海关、浑南海关及辽中海关签署了沈阳市加强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作备忘录,发挥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审查确权职能,共享知识产权资源信息,设立海关维权援助窗口,加强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在海关总署进行知识产权进出口备案的沈
11、阳辖区企业共14家。-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扎实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2018年5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沈阳市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市紧紧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制定了沈阳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任务分解表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指标体系任务分解表。按照市委决策部署,2018年12月30日,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加挂沈阳市知识产权局牌子,完成了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重构性改革,知识产权局下设3个知识产权业务处室和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个事业单位。13个区、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按照要求,陆
12、续加挂对应级别知识产权局牌子,机构改革重组全部完成,实现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上形成市区联动,推动区县工作加快发展。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铁西区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全市2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体系认证,10家企业启动了贯标工作,全市1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探索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机制,完成铸造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业
13、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引导专利中介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提升业态水平、培养高端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开通“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辽宁平台沈阳工业大学分站”,举办了“2019年中德园知识产权实务讲座”、“2019沈阳大学生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知识产权进校园、知识产权进园区等十余项主题活动。全市2家机构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14家机构被评为辽宁省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6家机构进入沈阳市创新券服务机构名单。按照“内强外引”的原则,依托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两个知识产权学院,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二)机遇与挑战当前,
14、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制度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持续增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成为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从我市来看,“十四五”时期是沈阳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推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沈阳知识产权发展也迎来了
15、新的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同时,沈阳知识产权工作也存在一些短板,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足;知识产权管理效能不高,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小,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相关人才还无法满足知识产权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需求,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储备不足。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沈阳知识产权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新机遇,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奋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二、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16、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知识产权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沈阳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主线,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能、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沈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运行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切实强化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市场导向机制,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知识产权发展的动
17、力,进而激发市场活力。-高质发展、创新服务。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服务模式。-整体推进、突出特色。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市场激励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作用,紧密结合沈阳产业实际和发展需求,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发展工作,突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主体地位。-依法保护、协同推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效能,推进线上线下立体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稳步提升。(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得到加强,知识产权主要发展指标进一步提升,成为东北地区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引领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大幅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沈阳市 十四 知识产权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